當壓力大時你想吃甚麼?大部分人都吃得很簡單,那些精細的法菜 fine-dining、懷石料理、手工粵菜、北歐採集料理,通通不管用。對壓力大人士來說,這些餐飲體驗並不適宜在高壓狀況下出現,反而叉燒煎蛋飯、茶餐廳炸雞髀、芝士薯條、菠蘿油、忌廉蛋糕、零食薯片、麻辣火鍋才是大家當下最想吃的東西。
減壓
|共25篇|
鴻若遠:養紙狗現象 —— 在制度反抗無望下的精神勝利
近日多個國內媒體報道,自 2020 年開始,中國疫情防控嚴緊,限制了不少大學生在校園內的活動範圍,校園的宿舍生活本已固定規律,在疫情下就更枯燥乏味,在此種種壓抑下,學生既不能外出玩樂,也沒甚麼社交活動,便流行起廢物利用,拿購買食物剩下來的紙盒,用美刀工和顏色筆做出不同形狀的紙盒狗,放到宿舍門口,在晚上防疫解封時,更拖著它們到操場溜狗,互相比拼狗隻的造型。
【Soul Monday】煩躁難耐?試試挖洞減壓
壓力無法避免,但總有方式消減緩解,而其中一些相對冷門,譬如拿個鏟去沙灘挖洞。這種活動看來單調乏味,但世界各地也有人樂在其中,在虛擬世界亦不乏支持者,部分藝術家和科學家更說獲益良多。如此簡單的動作,到底能有多大魅力?
救世軍:家長成為輔導員 助人助己
今日的家有時如像戰場,家長們面對日常壓力,毫無喘息的機會。這時,同路人的理解及互相扶持,便顯得無比重要。阿英因為家庭經濟及學歷稍遜,缺乏自信及社交生活。然而,在救世軍朋輩家長輔導員華華與 Jojo 的陪伴下,阿英得以抒發情緒,也因為這兩位同路人而慢慢打開心扉。
伴你留家抗疫的好朋友:烘焙
烘焙能為人帶來治癒感覺,從搓揉麵粉團、看著麵團在焗爐內漸漸膨脹,直至嗅到烤焗香氣,每個細節都令人樂在其中。在減少外出的日子裡,不論是焗麵包,還是與家人製作薄餅,都讓不少人解煩解悶。據「衛報」報道,烘焙可助人分散注意力,緩解疫症氛圍下的焦慮感。
時間無處消磨?砌圖吧!
疫症下,行街?不了。串流影片?片單早已看完。足球籃球賽事?再無直播。在漫長的歲月,留守家中可以做甚麼?打開社交網站,球星、名人到小朋友正回歸基本步,以砌砌圖緩解隔離下的憂鬱苦悶。
「這監獄給我自由之感。」南韓的坐牢假期
韓國除了流行文化最著名,工時長、自殺率高、考試嚴苛也聞名於世,在當地令人窒息的氛圍中,出現一種極端減至壓方式,就是鎖自己進監獄,以擺脫躁狂韓國生活的束縛。
「新聞疲勞」的美國人
自從杜林普出戰總統大選,美國的新聞報道數量急速飆升。無日無之的嘲諷謾罵抹黑,非但令社會撕裂對立,更嚇跑了不少美國人。他們感到「新聞疲勞」(news fatigue),只好透過露營遠遊、翻修家居甚至回憶童年,逃離本地國際的大小報道甚麼脫歐、槍擊案、美朝峰會,都被這些男女拒諸腦外,徹底不聞不問,只為還生活一片平靜。
一直減不了:壓力大就肚餓是甚麼道理?
為何會變肥?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情況下,肥胖只有一個「數學原因」,就是攝取的卡路里大過身體消耗的能量。因此肥胖要不是吃得多及吸收多,就是運動少。這公式答案顯然不能滿足對關注體重者的好奇心 —— 從一開始,為何我們會吃得太多?英國醫學院畢業生、BBC 科普節目主持 Michael Mosley 日前在 BBC 撰文,詳細解釋為何有些人會吃得太飽:其一原因就是壓力大。除了自我控制食慾外,減壓便有機會成為控制體重的關鍵。
填色書如何改善精神健康?
成年人的填色書近年在坊間流行,深受年輕白領喜好,說是能放鬆心情,但不少人質疑其實際作用。如今終有科學證明,OL 們所言非虛。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的最新研究發現,成人持續進行填色活動,真有紓緩壓力的功效。而更有趣的是,這種填色書的歷史其實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 400 年前的文藝復興時期。
三種有科學根據的抗壓治療
呼吸過淺、肌肉緊張、心跳加速、腎上腺素或荷爾蒙皮質醇失調……以上都是壓力「爆煲」的跡象。假如長期放任不管,恐會構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免疫力下降、出現炎症、專注力及記憶力下降、睡眠失調等等。時代雜誌綜合出以下 3 項有科學根據的方法,助你減壓放鬆。
指尖陀螺:2017 世界象徵
近來全美以至香港最潮最紅的玩具,必數 Fidget Spinner(指尖陀螺)。指尖陀螺是甚麼?它既是玩具,又是治癒工具。玩具商聲稱,玩指尖陀螺,不但可以減壓,更可增強集中力。這些功效在科學上成立與否,社會還在爭論,然而,從指尖陀螺中,竟可觀察到今日世界的種種是非好壞?
Fidget Toys:真有令人專注的玩具嗎?
Fidget Toys 近兩年大行其道,先有 Kickstarter 上突圍而出的紓壓方塊(Fidget Cube),再到現時風靡全美以至香港的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兩者都聲稱可以紓緩專注力失調,減少焦慮,但是,不少學校老師和專家都質疑它們的成效,列此等玩具為違禁品。究竟玩具商的講法是否真實?有沒有玩具不會令人分心,反之令人專注?
Lagom:不多不少的瑞典哲學
繼有去年吹來的丹麥式生活態度「hygge」,最近又一北歐國的生活哲學崛起,它追求從平衡中尋找生活的滿足感,它可以用來形容烤餅的溫度,又或考試卷難度,甚至是避免種族偏見的世界觀。它是瑞典語中意指 「不多不少剛剛好」的「lagom」——中庸之道。
為何深呼吸可減壓?
每當你陷入焦躁,局外人總會慢條斯理勸你「冷靜,深呼吸」,叫你加倍煩躁,暗罵此人盡說風涼話。殊不知日前終有研究解構,原來深呼吸減壓效果屬實,而且當中原因大有學問。
樂觀這回事:不能勉強,卻能學習
情緒有高有低,實屬正常不過。若說誰能永遠樂觀,那不過是自欺欺人。怕只怕消沉太久,長期承受壓力,不懂如何走出低谷,結果傷身又傷心。想叫鑽著牛角尖的人,突然轉個方向,步上康莊大道,真的可以嗎?神經科學家 Richard J. Davidson 博士的研究顯示,這不能勉強,卻可以學習。
哭吧不是罪,還有益身心
人見世間慘劇,面對悲歡離合,又或看看煽情感傷電影,少不免會眼淚難忍,靜靜啜泣。流淚雖然看似軟弱,但其實人們不必太過介意,除了像莎士比亞所說「哭泣讓深度憂傷減輕」(“to weep is to make less the depth of grief”)外,不少研究也證實,流淚其實也對身心健康有益。
抑鬱抗壓一針全消!?
大部分香港人小時候都有張針卡,由一出世開始,結核病、B型肝炎、小兒麻痺症等等各種針劑疫苗排住隊等你接種。每到流感高峰期家中老少都要去一轉診所注射疫苗,這些醫學研究成果的出現讓你抗體加身,少病一場。如果壓力也有疫苗,上班族旺季前打一支,應試生刨書時打一支,是否就能免於壓力爆煲,不受情緒所困?
4 式遠古快樂秘訣
現代人生活緊張,總是希望尋得快樂的秘訣。原來今人尊崇的古法,對快樂早有啟示。美國作家 Ryan Holiday 就在他的新書 The Daily Stoic: 366 Meditations on Wisdom, Perseverance, and the Art of Living 中引用了幾千年前斯多葛(Stoicism)學者的古老智慧,以下是其中 4 條快樂哲學:
叫人冷靜、放鬆?有反效果
看到身邊人激動、憤怒、煩躁又或懊惱,我們都希望伸出援手,往往會叫對方:「你冷靜一下!」和「放鬆點!」然而,叫人冷靜放鬆,雖出於好意,卻是方法錯用,只會帶來反效果,令原本情緒不穩的人,心情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