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準備好再「撐起港隊」了嗎?說的是「杭州第 19 屆亞運會」 即將開幕,而筆者亦將隨電視台參與節目的工作。今屆亞運亦的確值得大家期待。港隊會派出約 930 人代表團出戰,人數是歷來之冠。
運動員
|共111篇|
美國職籃第一位非白人球員:日本人三阪亙
日本在今屆籃球世界盃大放異彩,先後擊敗芬蘭、委內瑞拉和佛得角,成功以亞洲球隊最佳戰績進軍 2024 年巴黎奧運,是 48 年來首次。當提到偉大的籃球員,大家可能會想起米高佐敦、勒邦占士等黑人球員,但其實美國職業籃球史上首位非白人球員,並非黑人,而是日本人三阪亙(Wat Misaka)。
曾詩敏:艾卡拿斯寫下的網壇新篇章
要說從此改朝換代嗎?我想還需要給予艾卡拿斯和新世代多一點時間。畢竟,3 大球王費達拿、拿度和祖高域各自用了多年,累積逾 20 個大滿貫錦標的成就去奠定地位;就連 3 度捧起大滿貫冠軍、兩度在奧運奪金、曾高踞「一哥」位置逾 40 週的梅利,能否與 3 人齊名列為「Big 4」,也是多年來的爭論……
國民親述:塞爾維亞緣何成為體壇大國?
塞爾維亞是幅員狹隘的歐洲小國,人口不足 700 萬,位列全球第 108,陸地面積則是全球第 117 位,卻成為舉世聞名的體壇大國。「華盛頓郵報」就深入報道當地狂熱的運動文化,剖析塞爾維亞成功之謎。
NBA 頂級球星 Nikola Jokic 場上極具殺傷力,場外卻是個隱士?
NBA 丹佛金塊隊(Nuggets)中鋒 Nikola Jokic 因身形龐大但動作矯健,在球場極具殺傷力,被華人球迷戲稱為「功夫熊貓」,外國球迷則稱他為「Joker」。他毫無疑問是現今球壇最好的球員之一:曾連續兩次獲得最有價值球員(MVP),今季更帶領球隊殺入總決賽,終以比數 89-94 勝出,以總場數 4-1 擊敗「黑八」邁阿密熱火,奪得球會自 1976 年加入 NBA 以來首個總冠軍。不過「紐約時報」專文指出,Jokic 雖廣受球迷及球隊城市愛戴,卻不像其他頂級球星般高調。他在賽場外甚少出席公開活動,奪得總冠軍後接受訪問更說:「終於可以回家了」。
曾詩敏:跨界別的室內賽艇比賽
今年賽協以「Everybody Rows」為口號,以推廣跨越年齡、界別和傷健界限,享受室內賽艇運動。賽事更邀得數位田徑的港隊精英運動員,跟賽協主席吳江泓一起與殘疾運動員,攜手角逐共融盃項目。這樣的「跨界」合作,除了增加賽事可觀性,也吸引到更多傳媒目光,更將賽艇運動帶到不同的運動圈子。
巴黎奧運:沒有冷氣的選手村,真可行嗎?
2024 年奧運將於法國巴黎舉行,為貫徹低碳理念,當地正於興建設施的過程中採用低碳建築技術。巴黎奧委會計劃在選手村採用一種冷卻系統,就像羅浮宮去年應對酷熱天氣所使用的系統一樣。有金牌得主支持這類可持續發展計劃,但亦有人始終擔心,沒冷氣的選手村會否太熱。
曾詩敏:馬拉松跑道上的故事
今屆馬拉松賽事天氣潮濕,不論跑步或工作都不容易。一個賽事或活動,可以有很多討論點,但就個人而言,每個人的經歷都交織出整幅大故事。人生就是一條跑道吧!我們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運動員。
曾詩敏:「破發點:大滿貫之路」—— 職業球員之路的苦與樂
坦白說,就算筆者是體育人,開了頭跟體育有關的電影或影集,也未必全都有興趣完成。不過,在新年期間,我看了 Netflix 的 2023 年新作「破發點:大滿貫之路」(Break Point),算是頗不錯的作品。
曾詩敏:由職業拳擊走到業餘拳擊的拳手
好一段時間沒有在香港觀看比較大規模的拳擊比賽了。月初,UEF 終極激鬥 2023(香港站)在修頓場館上演,8 位香港拳手對戰來自蒙古及尼泊爾的對手,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曹星如(Rex)和潘啟情(Raymond)披起港隊戰衣。
書店們:球王
2022 年終結時,球王比利(Pelé)離我們而去。球王(o rei)是特別用來稱呼比利的,只有他配得上這個外號。正如現今巴西球星尼馬說,比利令足球由運動變成藝術,他發明了不少炫目的球技。他也是一個 gentleman,法國名宿拿保夫說他沒有向任何人發脾氣。比利令巴西足球變成地上最強,而他也矢志為窮人和黑人發聲。
曾詩敏:2023 年,繼續以體育看世界
踏入 2023 年,先祝大家平安順心,行得走得,繼續一起以運動感受世界!如果用體育算時間,實在是日月如梭,世界盃、奧運、亞運 4 年一度,更別說 2 年一次,或每年都有的活動及比賽。又如果以新星冒起和運動員退役的時間點去看,每個時代的開始與終結,總是來得比我們意想不到,歲月的巨輪轉得令人感慨。
【Soul Monday】澳洲足球隊的咖啡時光
世界盃比賽期間,日本國家隊五朝隨隊廚師西芳照,為國腳烹調美味而有營養的三餐,被譽為球隊第十二人,也是球隊近日獲得佳績的功臣之一。同樣晉級 16 強的澳洲隊今年亦新設隨隊咖啡師,用咖啡因為運動員提神之餘,也讓愛好咖啡的球員有家的感覺,助他們發揮更佳效能。
方俊傑:時光倒流(至少)四年
要不是迪布尼像吃了誠實豆沙包,分組賽第二仗未打已投降,話明比利時隊員太老,無可能贏到今屆世界盃,有時,我真懷疑時光倒流了 4 年。
曾詩敏:一浪接一浪的精彩賽事
11 月 4 至 6 日,我們久違了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要回歸了。這項屬於 M 品牌活動的體壇盛事,主場寵兒香港隊以往幾屆均為外圍賽參賽隊伍,要爭奪世界系列賽資格,又往往只差一點點,跟資格有緣無分。惟今次賽事不設外圍賽,港隊獲外卡身份參賽,得以與同組幾支強敵澳洲、紐西蘭、薩摩亞交鋒。
曾詩敏:在日本旅遊中連繫體育
體育和運動,就是展示一個地方,亦是我們看世界的一扇窗。大家再去日本,除了享受久違的購物,欣賞美食及靚景外,有機會也可以考慮抽時間安排觀看體育賽事的行程吧!
曾詩敏:香港體育市場再熱鬧起來,為體育人「解渴」
不過真的,像在之前的文章所言,最近體育的市場開始再熱鬧起來,筆者擔任司儀好,參與不同活動或企劃也好,確實感受到香港體育人的「飢渴」,還有興奮。我們真的是時候再起步了,香港需要這支強心針。
贏在起跑線 —— 反應太快也是錯?
賽跑、跨欄講求快,但起跑太快就變成犯規。世界田徑聯會(World Athletics)將槍響 0.1 秒內起跑定為「過早起跑」,視之為「起跑犯規」,理據是人類無法在 0.1 秒內作反應。不過從科學角度而言,真的沒有人可以快過 0.1 秒起跑嗎?
曾詩敏:但願我們都有進行蛻變
時代會終結,人會來也會去,我們都知道,只有真正的德行和成就,會讓人贏得不朽的尊重,並永遠活在人心。揮別舊人,懷緬舊事之際,世界生生不息。
曾詩敏:傳奇也有夕陽的時候
儘管如此,一代球后的傳奇早已烙在歷史和球迷心上。高水平賽場上或許再不見「細威」身影,但祝福這位球后及媽媽,掛拍後人生繼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