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in 成為新興全球風潮之下,各地皆爭相參戰,不過能否跑出,關鍵可能在於王爾德(Oscar Wilde)曾說的一句:「做自己吧,因為其他人已經有人做了。」
酒精
|共40篇|
武肺下沒有慶祝,法國香檳業正受重創
踏入 8 月,本是法國香檳葡萄園的收成季節,葡萄變得成熟、飽滿及香甜,宜於釀酒。行業終於盼到一年之間最重要的熟成期來臨,但在武漢肺炎疫情下,卻也是煩惱的開始。在沒慶祝、無聚會的封閉日子,香檳自難派上用場。而香檳滯銷,連帶製造商對葡萄的需求減少,葡萄園主的心血不但付諸一炬,更面對行業生存危機。
「山田錦」也有滯銷時
清酒熱潮本來席捲全球,但一場武漢肺炎大流行,如今連國內需求也大受打擊。日本酒造組合中央會指出,今年 2 至 4 月的出貨量,較去年同月分別減少 9%、12% 甚至 21%。該會分析:「若把市面的存貨計算在內,事態更嚴重。」對種植酒米的農家而言,更是前景堪虞。即使是有「酒米之王」美譽的「山田錦」,現在也面臨滯銷的困境。
方俊傑:酒過漫畫人生 —— Joaquin Phoenix 的獨腳戲
Joaquin Phoenix 的演技不會令觀眾失望,但整齣電影似完全交給他一人自說自話,是失衡。尤其 John Callahan 的經歷本就不算太過有戲劇性。
【可做其他事】美國禁酒令催生的酒文化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指「如果飲醉少少,會有更加親密行為」,故將修改法例,暫時禁止全港擁有酒牌的食肆及酒吧,售賣酒類飲品。香港「禁酒」是在抗疫大前提下出爐,而美國著名失敗政策「禁酒令」的出現,則與清教徒意識有一定關係。
【無關肺炎】冠狀梳打酒,不喝嗎?
新型冠狀病毒遍及六大州,從多方面打擊全球飲料市場:一方面中國生產線受疫情影響而減產,另一方面食肆酒吧生意不景,酒類需求減少。此外還有一種不幸:撞名。
冧酒:美國獨立革命的燃料
美國獨立革命最具標誌性的導火線,莫過於波士頓傾茶事件:由本來一班自稱「自由之子」的示威者抗議剝削殖民地利益的「茶葉法案」,經英政府強力鎮壓,運動升級成「無代表,不納稅」的民主革命。星火要燎原,必須多方響應。如果說茶葉是引信,根據專研食物史的歷史學家 Lizzie Collingham 所指,冧酒(Rum)就是團結北美殖民地的助燃劑。
張鼎源:為酒荒而各出奇謀
單一麥芽威士忌,特別是日本的,已呈山窮水盡之勢。為解決這問題,各界想方設法:在歷史上一直是主調的「調和型威士忌」,可為解決方法之一,而採用分子科學重構威士忌也應運而生。
酒吧不賣酒?無酒精酒吧興起
酒吧不賣酒,就如動物園無動物一樣,聽起來十分矛盾,卻是千禧世代對飲酒文化的回應。歐美等地最近興起無酒精酒吧,三五知己到酒吧不再買醉,為滴酒不沾又渴望社交活動的人提供一個全新的場所。
如何投資葡萄酒?
每年在二手市場上交易的葡萄酒價值,自 2000 年以來翻了兩番,估計達到 40 億美元。對比其他資產交易,這算不上是甚麼大數字,但其增速不容忽視。葡萄酒投資市場正變得更透明、更加多樣化,且愈趨主流。
張鼎源:葡萄園的蝙蝠俠
波爾多葡萄酒協會(CIVB)經多年研究,終於「發現」當地原生蝙蝠喜愛吃蟲,且食量驚人,有助減少使用農藥,屬酒莊的俠義之士。這當然是好消息,不過,其實也相當荒誕,就像苦尋眼鏡,卻發現原來一直戴著,不過這倒反映了業界近兩個世紀的奔波折騰。
啤酒商偷用印度神明之名,有辱神體?
位於美國維珍尼亞州的一家獨立釀酒廠 Olde Salem,業務雖然尚未遍及印度,但最近已成為印度宗教人士的抨擊對象。在過去半年,已經有三家歐美釀酒廠因為偷用印度神明來命名旗下啤酒,繼而被口誅筆伐。
大學生新常態:滴酒不沾
英國人的飲酒文化聞名於外,他們喜歡三五知己到酒吧喝酒。而對於不少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説,他們都剛好到達合法飲酒的年齡,酒精自然變成聚會、派對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放縱青春的大學環境下,不少人本來滴酒不沾,最後也逃不過朋輩壓力,但愈來愈多學生拒絕合群。
酒精陷阱:熱量
佳節期間,美酒一杯接一杯,但與食品製造商不同,酒廠不需要在瓶罐上標示卡路里及成分,所以甚少有人知道酒中含有甚麼,更不知道酒中卡路里究竟有多少。盡興背後,現實是 3 杯印度淡麥酒(IPA)已可以抵上半天的卡路里,在黃湯的快樂中,同時隱含健康風險。
Gloria Chung:這個聖誕喝水吧
聖誕節還學得爛醉?Sorry,你 out 咗了,現在最流行的是喝水或者無酒精的飲品。執筆之時,身處倫敦,這裡充滿聖誕氣氛,到處都開派對,我在超級市場走一趟,發現水的潮流已經發酵得發癲。話說 5、6 年前,英國冒起了一批「水」,這批水不只是礦泉水蒸餾水那麼簡單,而是從白樺木抽出的水,今次去到,就發現這個潮流並沒有離開,我還見到西瓜水、迷迭香水、仙人掌水。
悉尼禁酒令:禁酒同時禁活力
大城市大多是不夜城,但悉尼中心的深夜,卻是杳無人煙,這並非當地人「深閨」,而是近 5 年前,州政府實施宵禁及限制酒精銷售。一些居民及商家表示,是時候要有所改變,因為危險消除的同時,城市的活力及魅力也因此被消去。近日澳洲記者 Besha Rodell 及 Isabella Kwai 就在 「紐約時報」撰文,深入探討禁酒如何影響悉尼。
Moyashi:快閃飲杯
看過最過分的是某連鎖餐廳的「30 分鐘酒水放題套餐」,網上文章推薦食法是:屁股碰到椅子之前先點一杯生啤,然後一口乾掉,接下來的 29 分鐘還可以吞下兩至三杯,最後才慢慢吃套餐的食物。原則上就是用盡 30 分鐘的時間,喝下最多的酒精。酒好不好喝?Who cares?「快閃飲杯」講究的只是在短時間內,以便宜的價錢,喝下最多的酒水,與香港人食自助餐的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鼎源:真.門常開 —— 藍色大門
日本清酒酒造在上世紀,數目不斷下跌,特別在二戰後,由 5,000 多家,至近年的 1,500 家。究其原因,是西洋文化的傳入,不過世事無絕對,昔日的敵人,今天卻又是日本清酒的救命恩人,清酒適逢西方清淡飲食風尚,伴隨日本料理,在彼岸成為風潮。當然風潮歸風潮,誰能坐上順風車,又另當別論。
張鼎源:阿根廷不用心酸!今次無份又如何?
中美貿易戰熱鬧刺激,葡萄酒成了血肉橫飛的戰場,美國葡萄酒受制於關稅,哪國有機可乘?早前品嚐了數款阿根廷的葡萄酒,質素非凡,物超所值,而且曾到訪阿根廷,對當地民風印象深刻,無形中又為酒釀加了分,是故想起了阿根廷酒釀能否跑出?
日本威士忌 —— 復興十年,又到絕境
經過日本國內機場,難免都會發現免稅店內的日本威士忌明顯減少,隨著原酒庫存量不足,多隻備受追捧的日本威士忌已相繼停售,近日 Suntory 旗下蒸餾酒廠 Suntory Spirits 亦再次公佈壞消息,將由今年 6 月開始,陸續停售該廠兩款威士忌「白州 12 年」和「響 17 年」。儘管 Suntory 旗下蒸餾酒廠亦在 10 年期間增產超過一倍,但只能滿足市場對低年份威士忌的需求,至於高年份威士忌嚴重缺貨的問題,本質上是無法在短期解決的。「我們的市場定位,是將質素放在第一,數量其次。」Suntory 發言人向日經新聞表示:「距離我們再度發售,相信要等一段頗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