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

|共38篇|

【柬埔寨大選】洪森交棒在即,但交不交權?

外界對柬埔寨大選的「賽前預測」,已指在各種操縱下,執政的人民黨(CPP)將毫無懸念地獲勝,結果確實以該黨大勝告終。首相洪森選前揚言,長子洪馬內可在選後 3、4 星期內接捧,預料柬埔寨將迎來新首相。不過,「太上皇」洪森的影響力猶在,預料執政方向不會有太大轉變。

陶傑:辛偉誠和約翰遜的持久內戰

英國前首相、保守黨前領袖約翰遜宣佈辭去國會議員職位,一副破釜沉舟的樣子,引起震動。約翰遜此舉,是得知國會對他涉嫌在疫情期間違規舉行花園酒會事件的報告,對他終極不利。與其蒙受另一輪羞辱,不如自我引退。但還是留一條尾巴:只是「目前」引退而已,而且還不忘抨擊過橋抽板的現任首相辛偉誠。

任命首相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角色

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但三大政黨聯盟均未能取得 112 席多數議席。無論希望聯盟(PH)的安華或領導國民聯盟(PN)的前首相慕尤丁,均宣稱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議席。鑑於懸峙國會現象,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日前已指示,將政黨組建新政府最後期限延長 24 小時,至今日(週二)下午 2 時。選舉結果固然是決定何人成為首相的關心,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Dian AH Shah、教授 Andrew Harding 認為,就過去幾年所見,最高元首在任命首相及首相辭職的情況下,作用變得十分重要。

印度裔英國人如何看待辛偉誠封相?

前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印度裔辛偉誠(Rishi Sunak)更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如此「雙喜臨門」,年輕印度裔普遍大表雀躍。但原來印度裔社區歷來都是在野工黨票倉,不少居民對辛偉誠封相持觀望態度,強調政績才是衡量功過的關鍵,不宜把種族背景放得太大。

Moyashi:直播的子彈與倒下的身體

然而在每人手上都有智能電話的年代,不再需要大眾媒體的代勞,所有人都擁有拍下歷史瞬間的可能性。安倍被暗殺的剎那被多名民眾從不同角度拍攝,在事件發生後,有關影像即時在網絡中擴散,連電視台也要拿來當新聞片段。

安倍之死:從日本媒體消失的「宗教團體」

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夕,安倍晉三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前首相,在拉票活動中槍身亡。雖然兇手山上徹也供述,犯案乃因「母親信教苦了全家」,認為安倍與該宗教關係密切而行刺,但他提及的宗教名稱,卻從全國各大傳媒「消失」,連日報道也對此三緘其口。一些新聞工作者質疑,主流媒體避諱全案的關鍵所在,未為民眾徹底追查真相,大氣電波更是重複「威脅民主社會」等論調,甚至淪為「歌頌安倍」的舞台。

【約翰遜辭職】首相的繼任人之爭

面對派對門醜聞、國內通脹問題嚴重、工潮又一浪接一浪,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雖然在 6 月 6 日黨內的不信任動議勝出,但到 7 月 7 日始終還是抵不住超過 55 名官員辭職逼宮,宣佈辭職,預計會出任看守首相至秋季。英國廣播公司(BBC)、「金融時報」等主要媒體都開始預測下任首相人選,這次我們就介紹當中大熱的五位。

約翰遜避過下台厄運,對其本人及保守黨有甚麼啟示?

6 月 6 日,全國保守黨議員就著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不信任動議進行投票。事件其中一個起因,是他被發現在封城抗疫期間舉行派對,而 5 月份英國保守黨在地方選舉大敗,也進一步威脅他在黨內的地位。約翰遜最終以 211 票支持、148 票反對勝出,不過表現屬近代最差。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 Paul Whiteley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剖析選舉結果對保守黨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