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但三大政黨聯盟均未能取得 112 席多數議席。無論希望聯盟(PH)的安華或領導國民聯盟(PN)的前首相慕尤丁,均宣稱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議席。鑑於懸峙國會現象,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日前已指示,將政黨組建新政府最後期限延長 24 小時,至今日(週二)下午 2 時。選舉結果固然是決定何人成為首相的關心,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Dian AH Shah、教授 Andrew Harding 認為,就過去幾年所見,最高元首在任命首相及首相辭職的情況下,作用變得十分重要。
首相
|共36篇|
陶傑:「為前任領袖道歉」的怪事
問題是如此幼稚的追問,為何會出現在英國電視台主持人之口?這是因為左翼價值觀長期縱容、玻璃心和自尊愈來愈脆弱,政客無論上台或下野,動不動就被要求「道歉」。
陶傑:英國人三代欠你的,終究會還
辛偉誠確實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若是早出生三十年,即使有同等學歷、同樣努力,也不能登上首相寶座。一個人要成功,除了先天的才華、後天的努力、社會大環境時勢的有利,更是必要條件。有如三腳櫈,缺一不可。
陶傑:首相辛偉誠引起的種族問題
亦即辛偉誠的種族問題,雖然多年以來英國的主流社會不願意提,也因為太過敏感而假裝看不見,但在時機成熟之際,這隻「大廳裏的大象」就會現形,引起一陣喧噪不安。
印度裔英國人如何看待辛偉誠封相?
前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印度裔辛偉誠(Rishi Sunak)更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如此「雙喜臨門」,年輕印度裔普遍大表雀躍。但原來印度裔社區歷來都是在野工黨票倉,不少居民對辛偉誠封相持觀望態度,強調政績才是衡量功過的關鍵,不宜把種族背景放得太大。
封相成功的辛偉誠,身家超越查理斯三世?
隨著前財長辛偉誠(Rishi Sunak)的對手相繼退選,辛偉誠將成為史上首位印度裔英國首相;唐寧街 10 號主人的財產,更會首度超越白金漢宮的皇室家庭,但其離地的生活習慣,預料會成為政敵攻擊目標。
陶傑:如果戴卓爾夫人今日在生
戴卓爾時代,蘇聯沒有對外髮族侵略戰爭。今日的俄羅斯,卻揚言要對倫敦核襲。內憂外患,前所未有。如果今日戴卓爾夫人在生,她會怎樣做?
陶傑:卓慧思內外交戰
卓慧思成為英國第三位女首相,對於英國國民,眼前最重要的大事,除了減稅、通脹、能源成本昂貴的冬天,就是罪案。
陶傑:卓慧思的不可能任務
身為第 3 位女首相,在這個時候,要成為鐵娘子,以今日國際和經濟形勢之惡劣,加上英國新一代選民對現實的認知,無疑極為困難。
陶傑:英國的救護車抵達需時平均 51 分鐘
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新聞自由一定可以令大眾認識真正的處境問題。
陶傑:辛偉誠轉軚之謎
英國首相選舉,兩名候選人短兵相接,前財政大臣辛偉誠突然一改一向親中的立場,變成猛烈炮轟中國。
陶傑:誰是英國新首相?
英國首相兼保守黨領袖補選,進入決賽兩名:前財相辛偉誠與外相卓慧思。論牌面,辛偉誠比他的女對手優勝。
尋找約翰遜接班人:保守黨黨魁是如何誕生?
英國行議會制民主,首相一職通常由國會的多數黨(或者執政聯盟)領袖出任,因此下一任的保守黨黨魁將會入主唐寧街 10 號。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保守黨黨魁將會如何誕生。
Moyashi:直播的子彈與倒下的身體
然而在每人手上都有智能電話的年代,不再需要大眾媒體的代勞,所有人都擁有拍下歷史瞬間的可能性。安倍被暗殺的剎那被多名民眾從不同角度拍攝,在事件發生後,有關影像即時在網絡中擴散,連電視台也要拿來當新聞片段。
安倍之死:從日本媒體消失的「宗教團體」
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夕,安倍晉三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前首相,在拉票活動中槍身亡。雖然兇手山上徹也供述,犯案乃因「母親信教苦了全家」,認為安倍與該宗教關係密切而行刺,但他提及的宗教名稱,卻從全國各大傳媒「消失」,連日報道也對此三緘其口。一些新聞工作者質疑,主流媒體避諱全案的關鍵所在,未為民眾徹底追查真相,大氣電波更是重複「威脅民主社會」等論調,甚至淪為「歌頌安倍」的舞台。
【約翰遜辭職】首相的繼任人之爭
面對派對門醜聞、國內通脹問題嚴重、工潮又一浪接一浪,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雖然在 6 月 6 日黨內的不信任動議勝出,但到 7 月 7 日始終還是抵不住超過 55 名官員辭職逼宮,宣佈辭職,預計會出任看守首相至秋季。英國廣播公司(BBC)、「金融時報」等主要媒體都開始預測下任首相人選,這次我們就介紹當中大熱的五位。
保守黨為何急割席,把約翰遜拉下台?
英國首相約翰遜上月才避過不信任動議,殊不知一個月後,超過 55 名內閣成員與高官突然辭職,昨日成功迫令約翰遜同意下台。套用那句老套話「政治一日都嫌長」,究竟約翰遜是如何走到這個地步,以致一日間保守黨上下都與他割席?
約翰遜避過下台厄運,對其本人及保守黨有甚麼啟示?
6 月 6 日,全國保守黨議員就著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不信任動議進行投票。事件其中一個起因,是他被發現在封城抗疫期間舉行派對,而 5 月份英國保守黨在地方選舉大敗,也進一步威脅他在黨內的地位。約翰遜最終以 211 票支持、148 票反對勝出,不過表現屬近代最差。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 Paul Whiteley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剖析選舉結果對保守黨的啟示。
約翰遜:從意圖打破「鐵娘子」記錄到四面楚歌
去年 9 月,英揆約翰遜表示希望可以打破「鐵娘子」戴卓爾夫人 11 年相期記錄,成為近一百年在位歷時最長的英國首相。殊不知一番豪言壯語後,連串事件導致民望急跌。
【派對門】約翰遜陷下台危機,誰可接任英揆?
如今英國已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對 Omicron 近乎不設防,但首相約翰遜近日卻被揭發,前年曾經邀請過百人參加首相府派對,疑觸犯當時自己制定的嚴格封城令,有保守黨議員正策劃不信任動議。有英國傳媒認定,約翰遜將撐不過今次政治危機,已在推測接任首相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