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 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新的區議會選舉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僅保留 20% 直選議席,其餘改為直接或間接委任議員。同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記者會指責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故要通過是次改革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近年,政治學界有愈來愈多關於地區選舉的研究,學者認為這類選舉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既是最貼地的政治場所,亦是重要的政策實驗場。
問責
|共7篇|
阮春福下台,預告越共特色的新問責制誕生
現年 68 歲的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Nguyễn Xuân Phúc)為官員貪污問責,前日主動辭去黨政職務兼退休,是史上首次有統稱「四大支柱」的最高領導提前下台。在 BBC 國際版工作過 20 年的越裔記者 Quynh Le Tran 在「外交家」雜誌指出,這是黨內反貪運動的轉捩點,要求違規官員「主動辭職」,可能成為有越共特色的新問責模式。
不增警力,罪惡率卻大跌的達拉斯
從前,很多人會覺得要改善治安,就應該要調派大量警力,加強執法和巡邏。可是,近年多國都出現反警暴運動,有示威者甚至高呼解散警隊,以保障民眾安全。美國的達拉斯在 2021 年後就改變了警政方針,更成功降低罪惡率。
感責:一個機構得以走向問責的關鍵
很多港人聽過所謂的「高官問責制」,原意是各政治委任官員須為過失向公眾負責任,但這個制度成功與否,大家心中有數。不論是公私營機構,「問責」都是組織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2021 年,公共行政學權威期刊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就刊登一篇研究文章,提出「感責」(felt accountability)的概念,認為機構要達到問責,當從員工個人感知出發。
Ryan Fung:ESG 本多終勝 否決權有幾惡?
商業世界是個「本多終勝」的遊戲,有錢就有話語權。集腋成裘的機構投資者,漸漸會懂得透過代理投票權(proxy voting)發揮 ESG 的威力,從而逼使公司管治變革,一步一步改變世界。
遮擋編號:以人臉識別技術對付違規警員
在 11 月 19 日,經過漫長的司法覆核過程,高等法院終於裁定警員不展示警員編號違反「香港人權法案」第 3 條有關免受酷刑對待的條例,令多名市民遭受不合理武力對待後投訴無門。但由於缺乏制衡,警方會如何執行相關判決,仍是未知之數。在美國,警暴問題同樣嚴重,亦有警員會遮擋編號,有示威者就發揮創意,試圖以人臉識別系統對付違規警員。
全民監暴:美國的警察濫權資源庫
一些對警暴視而不見的人,會說美國警察更暴力,然後說民主社會都這樣。可是,世界其實很大,民主國家也有很多種警政模式,有些國家警員甚至不會佩槍;美國有警察會因為濫用暴力而接受紀律處分、上庭、定罪;而且,在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民間能夠組織起來,全民監暴,其中一個新的做法就是「警察濫權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