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

|共4篇|

倫敦的皮卡迪利圓環,疊馬的穆斯林巡遊

8 月 8 日,我本來要到泰晤士河南岸吃飯,走到倫敦市中心,大約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it)一帶,被一場大型的穆斯林巡遊所震懾。男女老幼的穆斯林,清一色穿上黑色衣服,打鑼打鼓,揮舞大型旗幟,播放的音樂很有氣勢,夾在人群中間,感覺自己身處在一個異域國度。後來接到義工糾察隊發放的傳單,才知道那天是伊斯蘭教曆的阿舒拉節(Ashura)。

埼玉縣川口市 —— 為何最多外國人聚居?

與東京僅一河之隔的埼玉縣川口市,15 年來吸引各方遊子以此為家,現為日本最多外國人聚居之地。從最初壯大的中國及韓國圈子,到如今越南、泰國、菲律賓餐廳百花齊放,不少庫爾德人亦在附近生活。全國放送協會(NHK)早前實地採訪,探討這些異鄉人在此紛亂世代,選擇於同一座城落地生根的原因。

多元韓國:鄉鎮「被迫」國際化?

韓國出生率持續下降,國際婚姻卻愈發普及,為人口帶來不少「外援」。去年多元文化家庭的新生兒佔整體 6%,創歷史新高,最多母親來自越南及中國,分別佔 38.8% 及 17.7%,當中不少居於首爾以外的鄉鎮。為方便他們適應生活,地方政府及組織推出多種外語服務,變相推動國際化。

默克爾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德國?

默克爾管治德國 16 年,被視為當今西方自由主義的政客標誌。德國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默克爾主政期間,中產階級生活穩定,人數龐大。與她的前任領袖相比,譬如阿丹拿使西德成為德國發展的重心,布蘭特促成歐洲一體化,包括默克爾的導師科爾令人立即聯想到德國統一,默克爾似乎沒有特定具體的政治遺產,但她依然被公認為塑造「現代德國」的主要力量,令德國擺脫歷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