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跨界別的室內賽艇比賽

A+A-
2023 香港室內賽艇錦標賽暨慈善長途接力賽。 圖片來源:Hong Kong, China Rowing Association/Facebook

近日,香港體壇十分熱鬧,特別是週末,可說是活動處處。作為體育產業的工作者,有幸參與的話,有時可能要跑足幾場。

剛過去的週末,筆者在九龍公園體育館,第一次為一連兩日的「2023 香港室內賽艇錦標賽暨慈善長途接力賽」擔任司儀,也參與部分旁述。不知大家有否參與或到現場看過室內賽艇比賽,過程氣氛十分熾熱。體育館內,兩排賽艇機在中間,另一端就是大大的螢光幕,上面有系統顯示各線道的「艇仔」距離。控制台也有這個螢幕,我們一邊按實況現場旁述,一邊炒熱現場氣氛。

這次賽事是不錯的見識。這項每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室內賽艇比賽已經辦到第 24 屆,因疫情停擺 4 年後,終於再以實體形式重現,所以參加人數踴躍和氣氛熱烈,吸引合共多達近千名本地及不同地方的選手角逐殊榮。選手界別和背景之廣,以及項目的多樣性,亦令這種賽事的規模和形式值得參考。

傳統的「超級會長盃」4 x 500 米接力賽、重頭戲「慈善長途接力賽」等當然十分刺激。在「家庭歡樂接力賽」,筆者見到不少家庭組別,例如父子檔一同參與,他們也是在創造很好的回憶。此外,賽事也包括宣揚傷健共融的組別。活動上看到各有故事的殘疾運動員,與在旁支持的夥伴們合作無間,現場亦有導盲犬乖乖地盡忠職守,筆者在繁忙工作中,都不禁留意到不少溫馨畫面。

今年賽協以「Everybody Rows」為口號,以推廣跨越年齡、界別和傷健界限,享受室內賽艇運動。賽事更邀得數位田徑的港隊精英運動員,跟賽協主席吳江泓一起與殘疾運動員,攜手角逐共融盃項目。這樣的「跨界」合作,除了增加賽事可觀性,也吸引到更多傳媒目光,更將賽艇運動帶到不同的運動圈子。今年的慈善項目籌得 40,058 港元,將撥捐予支援弱勢兒童的慈善機構「親切 TREATS」。

一個運動賽事包含不同項目和界別的參加者,兩天的節目,達到的目的和觸及的層面就已經非常廣泛。今次在這賽事工作,筆者認識到室內賽艇這項運動的潛力,以及如何適合不同人士參與。室內賽艇又稱陸上賽艇,近年已發展成頗受歡迎的項目,跟水上賽艇類似,也講求體力、耐力、爆發力、毅力。在不少地方,譬如學校和健身中心等,大家都見到室內賽艇機,香港也舉辦過好一些國際賽事。

連同另外一些體育活動,筆者就這樣過了一個充實的週末。在接下來的日子,香港體壇的盛事陸續有來,希望讀者們有份參與,也不妨多多留意。筆者緊接著有兩個工作旅程,期待為大家帶來更多以運動看世界的內容。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