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共47篇|

青少年化妝潮流的商機和危機

令少女感到壓力的還有社交媒體的回應,如今她們衡量人生成敗的標準,不是做成了甚麼,而是獲得了多少 Like。讚好變成了一種競賽,對她們的自信有決定性影響,有學者認為,這一代年輕人最怕上鏡不夠完美,而為數不少的網上化妝教學課程等都加劇了她們對於上鏡的沉迷。

怎樣才叫「青春」?

青春期少年從何時起化成社會身份呢?有學者認為這種新身份,源自 50 年代沙靈格小說名作「麥田捕手」。小說主角是少年,他與書中的同輩人,就是日後現代社會青春期少年的典範。例如有一人名叫 Ward Stradlater,這個人是怎樣的人呢?主角如此說:「他從來不擦乾淨刮鬍刀。打扮完畢之後,外貌看起來是挺帥氣的,但是你如果像我一樣熟悉他的為人,就知道這個人在私底下就是邋遢鬼。整理儀容,打扮自己外貌,只因為他是自戀狂。他認為自己就是全西半球上最俊美的人。」

誘人不犯罪,全靠有人犯罪的驚慄暴力片?

恐怖、暴力、血腥的片種,總在萬聖節時大行其道,直取票房佳績。不過,若你以為驚慄片只能在票房上打破常態,未免輕看它的威力了。驚慄電影不僅能嚇得觀眾膽顫心驚、冷汗直冒,甚至能為現實社會降低犯罪率。美國經濟學家 Gordon Dahl 及 Stephano Della Vigna 的分析文章顯示,過去十年,平均每 100 萬人觀看暴力電影,美國全國暴力犯罪案件便下降了 1.2%。

少年焦慮:被低估的情緒災難

少年年輕,本應不識愁滋味,但香港近兩年卻發生 74 宗學生自殺個案,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堪憂,而當中最令人渾然不覺的就是焦慮,總以為青少年那種無以名狀的擔心是「想多了」。但過去 10 年來,美國焦慮症患者已經超過了抑鬱症人數,也是大學生尋求輔導服務的最常見原因,「紐約時報雜誌」最近就此作出了深度調查,探討青少年焦慮問題急增的原因。正確做法是要保護他們,或是推動他們面對自己的恐懼?

不夜蒲不戀愛,不再反叛的青年,是成長表現?

有研究顯示,過去反叛青年身上的常見習慣,自 21 世紀開始,有迅速下降的趨勢。雖則少了醉酒鬧事和超速駕駛等情況,但當這些青少年問題不再大量發生,反而又變成另一個社會問題:放棄反叛,拒絕長大,新生代可能並沒興趣成為一個成年人。人的成長速度往往會隨著周遭環境而改變。當社會變得艱難和前景不明,會令人加快成長。反之,當社會資源豐富,生活趨向安定,步伐就會減慢。當下的「iGen」往往少了份叛性,多了份隨性,而且更難獲得愉悅 —— 他們沒考慮也沒準備過,要如何成為一個大人,也代表他們無法從反叛的行為中,得到自我滿足。

一刀過解決脊柱側彎

做人要有腰骨?但很多時是不能也,非不為也,例如脊柱側彎(scoliosis)。現時每 100 名青少年中,便有 2 至 3 名的青年人受脊柱側彎影響。脊柱側彎即是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呈現「C」型或「S」型。嚴重者需多次接受手術矯正。幸而現有新技術能免除多次開刀之苦,關鍵在於利用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