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

|共50篇|

動物也有藝術眼光?

欣賞美,並非人類獨有的恩賜。倫敦動物園一隻叫 Congo 的黑猩猩,會用鉛筆和顏料作畫,由最初潦草隨意,演變成後來具構圖感;其中 3 幅於 2005 年一拍賣會上以 18,122 美元售出。但如果沒經過人類的馴養和訓練,生於野外的動物,能否找到在紙上揮毫的目的或意義?

唐明:欲養陽剛之氣?

中國網民心水很清:中國男子,從制度、歷史、文化甚至家庭,各種大小環境,實在不具備培養陽剛之氣的條件,畢竟中國是一個有漫長宦官傳統的國家。而中國文化史上,陽剛之美的 references 也很稀缺,西方則至少殘存了古希臘、羅馬的典範乃至後世文藝復興對他們的模仿,都還有板可以參考。

唐明:審美的直覺決定命運

張愛玲的虛榮感,可能與看電影也有關。電影可說是決定現代城市審美觀的最主要因素,甚至有影響愛情觀的作用,明星販賣的是最直接的性魅力:外貌、體型、神氣、動靜,幾乎不需要內涵,是虛榮的全方位表達方式。批判外表虛榮,禁止直接表達性魅力的社會,怎麼能給人安全感呢?

想要甚麼「樣」?刷刷臉就有新樣子了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近代更因技術進步,整容手術愈趨普及。據上海諮詢公司 Frost & Sullivan 報告顯示,中國接受醫學美容服務的人從 2013 年的 660 萬增加至 2017 年的 1,630 萬人。面對龐大市場,美容行業甚至推出應用程式,用戶可透過「掃臉」來「嘗試」或購買適合自己的整容手術。

外表醜陋,有損市容,應否受到保育?

具有獨特風格的歷史建築,在拆卸重建與維護之間,一直是全球保育人士對抗大型發展商的爭戰目標。但如果它並不是舉頭望而生敬的寺廟,或氣派不凡的餐廳,而是奇貌不揚、樸實不華,甚至破舊失修,成為國民側目的貧民窟或罪犯窩藏之所,當歷史建築有損市容,是否不再值得留下?

伍常:人無收藏癖不可與交

常言道:「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每個人都應該培養一種興趣的。筆者的個人經驗是,藝術品就像音樂一樣,往往可以在你的人生低潮時給你一點鼓勵,給你一些支持。而藝術收藏更是一個不斷地為我們大開眼界的旅程,讓我們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界別的志同道合朋友(無論是在世的還是已故的),令生命從此不一樣地精彩,不再孤單。

Amedeo Robiolio:意大利的成功奧秘

意大利時尚品牌在全球各地都大受歡迎:不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香港,你總能在高級商店區找到 Prada、Armani、Zegna、Versace 與 Dolce & Gabbana 等意大利品牌的櫥窗。當你逛完時裝店而想找個地方休憩的話,也不難發現隨處是意式餐廳或咖啡室,可以吃上一口披薩或意粉,呷一口紅酒或咖啡。不禁會自問:這種昂貴的意式痴迷究竟從何而來?

Gloria Chung:當雜誌成為道具

在淘寶,只要搜尋雜誌,第一個彈出來的是道具,然後你會見到海量的雜誌,每個都只有封面,只是幾蚊人民幣,就可以買到 Kinfolk、Cereal 等等的文青雜誌,亦有很多不知名的設計封面,通常是以白色為主色,襯托一張延禧攻略式的「莫蘭迪色」的照片,再放上簡約的雜誌封面字體,成為一個完美的道具。我看著 ¥4.8 人民幣到 ¥39 不等的道具,不禁感到可笑又可悲,雜誌,窮得只剩下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