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尾,Spotify、KKBOX 等音樂串流平台都會推出年度回顧,分析計算你最常聽的歌曲。你今年的年度歌單中,有沒有 AI 生成的作品?回顧 2023 年,關於 AI 音樂的討論在歐美流行樂壇多不勝數,香港亦如是,AI 將如何改變未來的音樂?
流行文化
|共29篇|
Barbie:流行超過 60 年的營銷策略
隨著電影 Barbie 上映,這個有 60 多年歷史的長青玩具再次引來注目。多年來 Barbie 形象百變,角色間有自己的社交關係,而且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這些都是玩具公司美泰(Mattel)的功勞。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市場學教授 Sameer Hosany 分析,該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助 Barbie 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戈爾巴喬夫拍廣告的原因
戈爾巴喬夫日前去世,享年 91 歲。談起這位末代蘇聯總統,你會想到甚麼?他頭上那紅色胎記,還是偉人或罪人的爭辯?相信有一些人會記得,他曾在蘇聯解體前化身成日本紅白機遊戲角色,又於 1997 年和 2007 年分別為 Pizza Hut 和 Louis Vuitton 拍攝廣告。一個前共產黨領袖為不同資本主義產物宣傳,於西方而言,箇中反差和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的意味,也許是他成為流行文化象徵的原因。
Moyashi:被消費的「豐滿」
假若表現如此健全、還要是不涉及現實人類的畫作都要被安上「消費女性」的罪名,那麼一大堆長期以真人泳裝女郎作封面的小報週刊和青年漫畫雜誌又算是甚麼?
泰國反政府 Rapper 何以掀起芒果糯米飯熱潮?
泰國著名 Rapper Milli 日前在美國音樂節演出,大鬧泰國政府之餘,又當眾吃芒果糯米飯,旋即掀起熱潮,曼谷多間餐廳的外賣訂單應接不暇。不少泰國人因此奉芒果糯米飯為文化認同象徵,連政府都試圖分一杯羹,揚言正研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懶理 Milli 反政府言論。
廖康宇:壞時代下的樂壇盛事
每一次筆者寫流行文化,都有讀者覺得這是做「港豬」的表現 —— 關於做一隻「港豬」,大意就是指一個人沉醉於飲食娛樂,忘記了自己生而為人的社會責任。但筆者可以斷言,香港近年的流行文化產物,包括歌影電視,絕對不是「港豬」的飼料。
中國壓力令台語復興?
根據台灣官方今年發表的一份普查報告,當地 6 歲以上人口主要使用語言為國語,佔 66.3%,其次台語(台灣閩南語)為 31.7%。假如集中 6 至 14 歲人士,國語更高達 92.1%,台語只有 7.4%,當地媒體亦擔心台語正面臨消失危機。不過「華爾街日報」稱,近年來自中國的政治壓力,使得台語迎來復興之勢。
Moyashi:不死的舊媒體
當「high-tech」成為生活,「low-tech」就變成個人風格。事實上,有線耳機不是潮流的個別例子,反是懷舊媒體的又一案例。
茶里:存在於網絡老人回憶中的論壇文化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還記得在沒有智能手機、網絡才剛崛起的年代,你都會用電腦逛甚麼網站嗎?如果你有一定年紀,應該會對 Flash game 網站、Yahoo 知識+、Xanga 日記等網站有印象。但說到教人最難忘的,莫過於「論壇」了。
意識形態教育從娃娃抓起 —— 北韓兒童 MV
北韓近期強烈抵制南韓流行文化。今年 7 月,「勞動新聞」一篇文章更指「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的鬥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年輕人即使唱歌跳舞,也要唱出符合時代需要、民族情懷的旋律和節奏,弘揚我們的文化風貌」。專注北韓新聞的 NK News 報道,北韓當局全力消除國內「危險」的外國影響之際,也推出一系列全新青少年名曲 MV,用音樂號召新一代國民擁護國家的意識形態。
土耳其整頓「飯圈」,K-pop 將成犧牲品?
中國嚴厲打擊追星文化,官媒斥責「娘炮和小鮮肉」明星,使年輕人「失去強悍和陽剛的雄風」,結果「就像當年蘇聯一樣,任國家崩潰」。無獨有偶,土耳其保守派最近亦譴責追星文化,指控當地流行的 K-pop「鼓吹同性戀」,防彈少年團(BTS)更是眾矢之的,家庭與社會事務部正研究監管韓國流行文化。
中環「地下博物館」 四大展區遊走「古」今藝術品
繼上次與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 合作重現 80 年代紐約的「逆時車站」後,JPS 畫廊今次的「地下博物館」亦頗有驚喜,以不同區域及主題,展示出 16 位來自多個地區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作品。JPS 嘗試糅合街頭文化、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並於「博物館」展出。各具風格的作品卻能巧妙共存,帶領觀眾穿梭不同空間,感受傳統中不失玩味的體驗。
Moyashi:票房之呼吸
即使計算再精密、符號放得再滿,作品仍有機會賣不出去;也有「鬼滅之刃」一般,故事有如一本王道教科書,卻可以突圍而出。
Moyashi:哥斯拉是一個甚麼的表象?
從結果而言,我們只能談論「哥斯拉」作品普遍具有甚麼性格,而這些性格又如何與特定的作者取向及社會現實對照。正如這隻巨大的生物是同時具有爬蟲類與哺乳類特徵的四不像,其作品系列的性格也是一個大雜燴。
「哥斯拉」:日本怪獸如何成為全球流行文化?
張牙舞爪的龐然大物「哥斯拉」無疑已成為怪獸的代名詞。由 1954 年日本第一齣「哥斯拉之誕生」上映,到擠身荷里活大片行列,至今已有逾 30 齣「哥斯拉」電影面世。「哥斯拉」的起源與逾 60 年的流變,深藏歷史與流行文化底蘊。
最興旺的漫畫市場,不在日本在法國?
連日本漫畫市場也正處於衰退期的時候,漫畫在法國市場卻正迅速崛起,不僅得到政府重視,更將以往被視為次文化或流行文化的漫畫,與文學作品相比擬,令這種藝術形式,達到了新高度。
紅眼:阿喜
音樂台的日韓時段,確實是我除了「假面騎士」以外最初接觸日本文化的第二扇窗。還記得第一次聽宇多田光的名曲 Can you keep a secret —— 即是經典日劇「律政英雄」的主題曲,認識柚子、Mr. Children 和 GLAY 的音樂,倖田來未的 Final Fantasy 歌姬年代,都來自無數個週日的數分鐘時光。順道一提,王喜另一首代表作「仍是這首歌」正是翻唱柚子的經典金曲「再見巴士」,廣東話歌詞不及日文原曲那麼自然和動人,但輕快的副歌,總是把我帶回去記憶中的清晨。
廖康宇:電視點止撈飯咁簡單
這些電視劇的故事內容大概相同,但每個版本都各自帶有本地元素:台灣版本的「流星花園」夾雜著台語對白;韓國的「花樣男子」主角都穿著韓式校服等等。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觀眾的文化體驗又如此相近,最重要是受眾國家在文化同化過程中並沒有失去自主性,並非一個單方向的文化侵略現象。
紅眼:中國李寧,萬里長城
中國李寧在巴黎時裝週的驚艷演出,連時尚雜誌 Vogue 都大讚。儘管有人覺得土氣,似紅軍復辟,民工再現,但在這個 Virgil Abloh 都能入主 Louis Vuitton 的時代,貴俗之間界線模糊,張揚的醜才是突出之道。不再以老翻 Nike 標誌為主打的中國李寧,會潮出甚麼新景象?除了簽下籃球明星 Dwyane Wade 之外,原來也積極跟內地潮人聯名,對方是去年「中國有嘻哈」的冠軍。喔,「靳是霧都」的 GAI。
廖康宇:簡評港府文化政策缺失
時至今日,香港流行文化無可否認已不復當年之勇。究竟香港文化發展於 90 年代後出了甚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