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共53篇|

市川猿之助自殺事件,揭示歌舞伎界陰暗一面

出演過電視劇、大河劇及電影的著名歌舞伎演員市川猿之助日前懷疑自殺未遂,他與年邁父母倒卧在東京目黑區家中,其母當場死亡,同為歌舞伎資深演員的父親市川段四郎送院後不治。事件疑與猿之助同日被爆出職場欺凌及性騷擾醜聞有關,而這或牽涉歌舞伎界長久以來的陰暗面。

高達之死的背後:安樂死合法化的浪潮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著名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在 9 月 13 日與世長辭,享年 91 歲。高達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自我了結,再次激發人們對安樂死議題的關注。而在香港,時不時也有聲音爭取安樂死合法化。根據外媒報道,法國、烏拉圭和蘇格蘭正展開有關討論,可能開展一股把安樂死合法化的全球浪潮。

美國防止自殺之法:一個易記的電話號碼

近日復課,卻相繼有學生因壓力問題選擇輕生,令人惋惜。事實上,自殺問題不止困擾本港,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的報告,每年有超過 70 萬人死於自殺,更成為 15 至 19 歲青少年的第四大死因。為處理心理健康危機,美國多個州份今夏將實行只有 3 個號碼的全國自殺預防熱線「988」,方便人們可以像撥打「911」一樣作緊急求助。

鮮為人知的烏克蘭戰爭代價:自殺問題

面對俄軍壓境,不少媒體都報道烏克蘭人如何備戰,惟再強悍的戰鬥民族也有脆弱一面。烏克蘭本身有頗嚴重的自殺問題,過去數年與親俄武裝對戰的前線軍人中,估計有超過 1,000 人自殺身亡,但為免俄軍借此打擊士氣,加上對自殺根深柢固的偏見,使軍人精神健康得不到政府支援,如今更要面對全面戰爭的精神壓力。

投河自盡不絕,首爾以 AI 搶先救人

資料顯示在 2020 年,韓國平均每 10 萬人就有 23.5 人輕生,比率冠絕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到了 2021 年,在漢江這個自殺熱點,搶救任務更較前一年增加 20%。為阻止悲劇再三發生,當局引入人工智能(AI),監測橋上行人的一舉一動,務求在人企圖自盡前,搶先把對方拉回來。

【日本過勞自殺】誰都有可能被壓垮

在 2015 年的聖誕節,新入職日本知名廣告公司電通、年僅 24 歲的員工高橋茉莉不堪嚴重超時工作而了結生命。她生前過著嚴重疲勞的生活,平均每日只睡 2 小時,更試過一個月加班 130 小時,事件引發社會對「過勞自殺」的關注,但過去數年間,此類職業傷害仍不斷發生。就此,日本政府日前訂定彙集過勞死、過勞自殺現狀以及政府防止措施的新版「過勞死等防止對策白皮書」。

抗衡藝人自殺的模仿效應

近月,日本多位知名演員相繼輕生。有當地防止自殺機構表示,平均一日接獲 200 宗求助電話,而每當出現藝人自殺的報道,就有更多人受到「感染」。有的說「那麼厲害的人也想死了,那我也……」,也有說「跟我擁有同樣身世的人都無法堅持不去,我也撐不住了」。如何及時把他們拉住,「聆聽」是最簡單卻關鍵的一步。

Moyashi:鐵幕倒下時,一同倒下的人們

人類的精神比想像中脆弱,相較於民主與自由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價值體系的激烈變動反而會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尤其落後地區的民眾無法受惠於新發展,卻承受著變動所帶來的剝削,例如當國家大興土木準備新時代的開發,弱勢階層只會淪落為用完即棄的低層勞動力。

泰人自殺成風:他們沒感染 COVID,COVID 卻迫死他們

單親媽媽沒錢買奶粉而上吊身亡;的士司機無法支付車租而輕生;中年男子失去工作而跳河自盡,女兒亦隨他而去…… 上述都是同日發生在泰國的自殺個案。在武漢肺炎爆發下,走上絕路的並不只他們。一批學者上周六發表報告,揭露令人痛心的殘酷現象:泰人沒感染 COVID,COVID 卻把他們迫死。

在警暴爭議中,美法警察的自殺潮

親共陣營經常用上美國和法國的例子,來證成香港的警暴「符合」所謂國際標準。美國和法國固然是民主國家中的最壞的警政例子,但兩國的法律制度,依然有能力把部分濫暴警送上法庭,作出判刑,向受害人賠償。在警暴爭議中,一些美法警察除了要擔憂法律制裁,也面對極大的精神壓力,影響身體健康之餘,今年兩國警察也爆發了一股自殺浪潮。

K-pop 明星共通點:抑鬱?

韓國歌手雪莉近日於家中去世。有指雪莉因不堪網上人身攻擊及抑鬱,最終選擇自殺。前韓國「國民日報」記者權準協於美國 Vice 媒體撰文談及雪莉一事,憶述自己過去任職報道 K-pop 新聞的文化記者時,曾採訪不同 K-pop 明星。在訪談中,權氏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