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瞳行動

|共52篇|

護瞳行動:信念之重要

全球有 5 分之 4 的失明可以避免,但隨著人口老化和增長,失明仍然困擾許多基層國家人民。看不見,不是生與死的關口,卻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生命質素。有時困惑,有時痛苦,有時黑暗,有時無路可退。但靠著信念,正如 Fred 說,眼看別人失明而袖手旁觀是一種罪。懷著信念,我們繼續前行。

護瞳行動︰光明引路者 —— 一名女醫生的自白

菲律賓有一句話,形容女性是「ilaw ng tahanan」—— 即光明的引路者,讓我們看見世界。菲律賓是千島之國,國家給海水包圍和分隔,要行走菲律賓其實頗花時間。露莎妮是眼科醫生,作為「引路者」,她帶著我們去了解與香港人最近的菲律賓,面對著甚麼眼疾和醫療問題。

護瞳行動︰女性眼科先行者

香港醫療人手不足,弄至醫護人員怨聲載道。那邊廂,護瞳行動服務的地區,同樣面對欠缺專業眼科醫護、特別是女性醫護的問題。全球 3,600 萬人失明,女性佔超過一半。菲律賓護士 Hazel 和中國眼科醫生張君花,是新一代的醫護人員。培訓女性眼科醫護,能令偏遠地區的女病人,更安心求醫。

護瞳行動:糖尿病地區服務攻略

大時大節,多數會大吃大喝。吃作為人類慶祝節日的方法,源遠流長,也因而在我們身體留下種種挑戰,包括糖尿病。說一句「大吉利是」,香港完善的醫療制度使糖尿病人得到合適的服務。但在護瞳行動服務的偏遠地區,醫生往往因經驗所限,在斷症時「走漏眼」,「放生」因糖尿病而引起的眼疾,令病人無辜失明。

護瞳行動:為晦暗的工廠滲進光

現代工廠帶給工人的傷害,罄竹難書。工廠裡的灰塵、化學品、昏暗的燈光和噪音,均令工人每天都承受著難以磨滅的傷害。勞工團體年復年大聲疾呼,消費者手中的成品仍然充滿血淚。Mossamut 是孟加拉製衣廠的女工,16 歲便開始在工廠工作,已經 7 年了。天天對著衣車「唧唧復唧唧」,Mossamut 下班的時候經常感到頭痛,視力變得模糊,甚至流淚。她說︰「我愈集中精神工作,視力便變得愈差,頭變得更痛。」

護瞳行動:女人長命也是苦

長壽不一定是福氣。年老就少不免伴隨著各種病症,眼疾就是其中之一。政府曾在 2014 年發表「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書,在香港約 17 多萬視障人士中,近六成是女性,而 70 歲及以上的視障人士則佔 65.4%。近四成的視障人士只有小學程度。以上數字是否有關聯,要再仔細考究。不過護瞳行動眼科顧問林傑人醫生,則從社會角度解讀數字。

護瞳行動:貧窮,多少頑疾假汝之名而生?

埃塞俄比亞婦女 Fatuma 因為患上沙眼,眼角膜被睫毛刮花而失明多年,只要是一米以外的東西她都看不到。為了醫好眼睛,Fatuma 得騎馬超過一小時才到達眼科外展營,接受手術改正睫毛生長的位置,以免情況繼續惡化。沙眼是一種貧窮病,曾幾何時香港也有沙眼個案,連中國、伊朗、緬甸也在近年宣佈沙眼已經絕跡。可是沙眼仍然困擾著 42 個國家,非洲佔大多數,埃塞俄比亞則是非洲情況最嚴重的國家。

護瞳行動:義務醫生遠征服務,唔好咩?

一般扶貧服務的工作模式,是透過直接把服務送到社會,解決服務不足的燃眉之急,有著實際的需要。以醫療服務來說,也有不少香港義務醫生,遠征海外服務,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另一方面,在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家,如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地區醫療服務,方便居民使用,對社區的效益則能更大。居民一出家門,就可以方便地看醫生,不就是每個香港人的生活寫照嗎?可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這卻不是必然。

護瞳行動:日行一善的花地瑪

在巴基斯坦,每天都新增數百名失明人士,但國家的醫療服務只覆蓋主要城巿,人口佔全國三分之二的農村地區,卻欠缺具質素的醫療設施。人們要求醫,就得山長水遠到大城巿。可是他們不是缺乏路費,就是無法離家 —— 而婦女首當其衝。傳統文化不允許女性獨自離家。花地瑪身為女醫護人員,特別著重向女性提倡計劃生育,和替小孩注射所需疫苗。另一方面,花地瑪指出,「有許多家庭都深受眼疾困擾,不過對此毫無認知」。實際上,雖然巴基斯坦的失明人口並不少,但五分之四都是可以治療和避免的。

護瞳行動:小農村的另類需求

在走進中國農村的路上,沿途風光都是差不多的。從大城巿出發,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高樓在兩旁飛過。在城巿的邊陲,漸漸見到用土磚建成的矮小房子,中間夾雜農田,樓房的牆紅油大刺刺的刻有政治標語。再然後,車子跌跌碰碰在山路上,然而兩旁已是甚麼都沒有——甚麼都沒有——的自然風光,例如怪石嶙峋,和彎彎的河谷。一晃眼,村子就在前頭。

護瞳行動:你說,寮國到底有甚麼?

村上春樹在河內轉機往寮國,也即是老撾時,這樣被越南人問。「或許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被這麼一問,我也無從回答。因為,就是要尋找那甚麼,現在才要去寮國。」我會答,村上先生,那裡有一個愛情故事,所以才要去體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