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共41篇|

求龜問卜,搜救兒童的哥倫比亞原住民衛隊

早前,哥倫比亞 4 名原住民兒童在雨林生存 40 日後獲救的消息成為國際新聞,下一步可能是把如此扣人心弦的生存故事搬上荷里活大銀幕。4 個原住民兄弟姊妹一躍成為全國甚至全球話題,而有份拯救他們、早在約 20 年前成立的哥倫比亞原住民衛隊,同樣開始為人所知。

溫哥華地產開發生力軍:原住民

溫哥華是香港人傳統移民目的地,而在中國資金推動下,樓價居高不下;當地原住民從來只是旁觀者,但情況近年有變。適逢加拿大政府積極與原住民和解,以補償殖民時期帶來的創傷,溫哥華原住民先後收回部分祖傳土地,以致他們大受地產商青睞,躍升為溫哥華地產市場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林喜兒:「流浪印第安」—— 自己故事自己講

最初看到 Reservation Dogs,心想這是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成名作「落水狗」(Reservoir Dogs,1992)的電視版嗎?看內容簡介又似乎不是。去年 Hulu 推出的這齣劇集,口碑不錯,說的是 4 個印第安少年的成長故事,卻原來又真的跟「落水狗」有點關係。

鴻若遠:「鐵血戰士:狩獵追擊」—— 侵襲 B 級驚慄片的左派覺醒,到底是個短暫疫情,還是長期風土病?

去年得知「鐵血戰士」會開拍前傳「鐵血戰士:狩獵追擊」(Prey),又看過網上預告後,剎那又重燃希望。故事追溯回首集的前 300 年,講述外星怪獸(鐵血戰士)首次入侵地球,在北美洲遇上彪悍原住民,於高科技和原始的作戰中互相廝殺。

百年後,再看紀錄片「北方的南奴克」

紀錄片似乎與「真實」、「紀實」密切相關,但何謂真實,並不是那麼容易劃分。例如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的拍攝手法,不干涉事情發生,視攝影機為沉默的記錄者;但這又能否保證拍攝對象在鏡頭前不會修飾自己?又例如拍攝者與對象建立緊密關係,從而獲得機會深入探討議題的機會;但拍攝對象有了被攝影的自覺,又會否影響所謂的真實?如何看待今年面世剛好一個世紀、講述北極圈原住民因紐特人(Inuk)生活的無聲紀錄片「北方的南奴克」(Nanook of the North),也是一個難題。

原住民專用的加密貨幣:MazaCoin

2009 年比特幣面世後,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為環球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到今天,加密貨幣已經成為非常普及的投資工具,但比特幣當初之所以誕生,其實還有推動社會變革的意味,奪去主權國家自由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學術平台「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介紹一款名叫 MazaCoin 的加密貨幣,目的是捍衛美國原住民權益。

「你自己懂的」薩米家庭育兒方針

家長「頭痕」,原因有時可能是孩子不聽話。不過,為甚麼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把自為的孩子一定頑劣?歐洲唯一土著民族薩米人(Sámi)就有另一套看法 —— 讓下一代自小參與放牧工作、擁有生活起居發言權、鼓勵他們在不同生活範疇獨立決定。儘管這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旨在讓孩子準備應對北極生活的極端挑戰、培養適應力,但都市家長,或許也能從中參考一二。

無鹽生活:印度原住民的食鹽替代品

食鹽不單是常見的調味料,用以提升食物味道,其含有的鈉亦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提供身體所需的電解質,以及維持細胞外液和酸鹼平衡;可是過量攝取鹽分又可能會引致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都市人對鹽又愛又恨,長居於深山的印度原住民阿帕塔尼(Apatani)部落則難以獲取食鹽,卻又意外開發出一套無鹽生活,以天然灌木作替代。

215 具遺骸出土 再次挖掘加拿大黑暗學校史

加拿大卑詩省甘露市(Kamloops)原住民寄宿學校遺址發現 215 具兒童遺骸,震驚全國。長達一個多世紀、藏著各種虐待和壓迫的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是加拿大歷史上黑暗的一章。為呈現並傳授寄宿學校系統歷史而建立的國家真相與和解中心(NCTR),至今亦未能完整還原這段過去。

美國真正首位非白人副總統:共和黨柯蒂斯

隨著拜登就職成為美國總統,副手賀錦麗也正式成為首位亞裔、黑人,以及女性副總統,打破多項紀錄。很多人甚至是媒體都以為賀錦麗是首任非白人、少數族裔副總統,但其實早在上世紀 20 年代就有一位具印第安血統的副總統柯蒂斯(Charles Curtis)。他成功在白人至上的年代克服種族歧視,但在任內留下很多爭議。史密森尼學會就和大家回顧柯蒂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