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

|共10篇|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巴鐵膠的文化衝擊

筆者帶著香港人的眼光,發現 GTA 的鐵路系統並不發達。以 GTA 幅員之廣,卻只有 4 條地鐵路線,大部分地區更沒有地鐵覆蓋。作為一個經常依賴地鐵的香港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震撼。所以在尋找住處時,只著眼於「鐵路盤」會大大限制自己的選擇,這些租盤亦因供應較少而比較昂貴。經過走訪多個地區之後,發現這裡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一個地鐵跟巴士相輔相成、縱橫交錯的網絡。

夕立:當「去一次沒有計劃的文青旅行」變成綜藝節目

在日本,單純以遊戲作弄嘉賓的節目已經買少見少;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具偶發性設計的真人騷。它既沒有「生還者」般殘酷,稍有挑戰的節目設計又能夠逼迫出嘉賓的真性情。這種節目是否符合胃口頗大的香港觀眾尚未可知,但少少緊張,多多悠閒,正是平成年代後綜藝的其中一個走向。

不靠鐵路、靠巴士:如何在 800 萬人口城市暢行無阻?

香港交通依賴地下鐵系統,當地鐵全面停運,城市會否機能失調?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人口多達 800 萬,雖然還沒有地下鐵,路面交通又嚴重擠塞,但其巴士系統 TransMilenio 卻能夠每日搭載 240 萬乘客,穿梭城中不同角落,成為全球最大型快速巴士系統,是外國城市規劃師的研究對象。

鄧寇克大作戰:法國的免費交通計劃

法國港口城市鄧寇克(Dunkirk)因二戰時 30 多萬軍人大撤退而留名青史,如今當地正上演另一項作戰計劃 —— 免費公共交通服務。正當港鐵系統故障頻生,票價又連年上漲之際,鄧寇克卻推行全民免費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竟然不跌反升。究竟這些交通措施是如何實施?背後有甚麼代價?同樣的經驗又能否移植呢?

面對交通意外,政府和企業有甚麼可以做?

早前說過在九巴意外,涉及危險駕駛的,理應不只司機,巴士公司同樣有責任。我們常常說「交通意外」,彷彿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對於交通事故的傷亡便相對容忍。除了拍攝宣傳片宣傳「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愛」的口號,一城政府又有甚麼可以做呢?

忘我的駕駛態度,不是只有司機一人

在九巴意外,涉及危險駕駛的,理應不只司機。一家巨型專利交通運輸公司,就如一輛載滿乘客的雙層大巴,無止盡衝成本下限的紅燈,其實也屬危險駕駛。九巴 2015 年及 2016 年均錄得巨額盈餘,當然可喜可賀,但如果從整個都市的安危考量,則未必是好事。

李明熙、Kimberlogic:阿根廷天價巴士與失望一日團

阿根廷法例把巴士分 5 個等級,最低兩等為平民級無空調及有空調,一般用作巿內公交。接著兩級是半商務及商務位,車上有洗手間及茶水供應,兩者分別在於座位可後仰 40 度及 55 度。最高級是頭等位,座位必須可後仰至少 85 度,幾乎是一個床位。我們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西北部的 Salta,車程約 20 個小時,只有商務位和頭等位選擇,價錢相差 700 披索(約 290 港元)。上次由巴西聖保羅到伊瓜蘇瀑布的通宵車,我們坐商務位,16 個小時坐得腰酸背痛,今次決定豪一次。頭等車票每位 3,000 披索(約 1,243 港元),付款時還以為自己在買機票。

倫敦已「開放數據」了,你的城市呢?

打工仔上班工作辛苦,也為交通所苦 —— 塞車、壞車,好不容易上到車,車廂又擠迫、無位坐,或者有位也不敢貿貿然坐,面對這種交通工具過分擠迫問題,在香港可能會認為服務已夠好,該默默接受「車廂就是逼」的現實,但英國就視之為大問題,倫敦交通局以開放數據訂立公共交通模式,以改善服務,並令數據有更實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