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受到西方社會制裁以至孤立。低下階層仍在國內為經濟不景而苦,有能力者則已紛紛外遊「避戰」,像對這場戰爭保持中立的泰國,自去年秋季吸引大批俄國旅客。與此同時,數以百計孕婦遠赴阿根廷,卻非為了一己享受,而是替子女尋求多一本護照,以及多一份自由。
阿根廷
|共27篇|
唐明:兩代球王隔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馬勒當拿像火山一樣不穩定,有球迷開玩笑說,其本尊頂多也只是「每星期一次的馬勒當拿」(Maradona Once a week);然而美斯的表現水準與才華的發揮,遠比他穩定,可以說是「每一天都是馬勒當那」(Maradona Everyday)。
阿根廷第一個世界盃冠軍,比「上帝之手」更具爭議
眾所周知,阿根廷是第三度奪得世界盃冠軍,但其實 1978 年的首次冠軍贏得不算光彩。當時阿根廷軍政府對異見的迫害到達高潮,偏偏握有世界盃賽事主辦權,賽前被指多次騷擾對手球員,更有各種賄賂傳聞,以保證阿根廷的最後勝利,試圖在高亢的民族情緒下,維持鐵腕統治的合法性。
【美斯的故事】增高也能靠後天努力?
在阿根廷奪得今屆世界盃後,傳媒開始大肆報道球王美斯(Lionel Messi)的故事,除了他與妻子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之外,大眾也關注他小時候曾患侏儒症一事。美斯 11 歲時確診患上生長荷爾蒙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長達 3 年每天都要施打人類生長荷爾蒙針劑,最終才能長到約 170 厘米高。最近也有研究顯示,決定一個人的身高,後天甚至比先天更重要。
曾詩敏:波係圓嘅 —— 世界盃甚麼也有可能
但如前輩伍晃榮先生金句:「波係圓嘅。」甚麼也有可能。下一屆世界盃,美斯會變成如何,我們又變成如何,問不到也急不來,歲月始終會拋出答案。
對通脹達 90% 的阿根廷而言,贏世界盃有何意義?
阿根廷贏得世界盃,為球王美斯圓夢之餘,原來對這個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物價失控飛漲的國家而言,也是一個讓國民對未來重拾信心的機會。
方俊傑:是堅持還是放下令美斯圓夢?
阿根廷奪冠,美斯稱王,很多人認為一直堅持永不放棄是成功關鍵。我認為是必要條件,不是決定條件。
方俊傑:艾華利斯同夏蘭特鬥過?
艾華利斯能夠崛起,真要多謝師兄拿達路馬天尼斯。比艾華利斯年長 3 歲,2018 年已經由國內球會競賽隊,轉戰意甲國際米蘭,協助球會贏過一次意甲冠軍,排位比艾華利斯前也合理。可惜分組賽頭兩場擔任正選,表現奇差,失機頻頻,終於在第 3 場對波蘭的生死戰,被艾華利斯取代。
方俊傑:沙特阿拉伯三重興奮
今屆決賽週,第一場驚天冷門:阿根廷不敵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卡塔爾的鄰國,面積是卡塔爾的接近 200 倍,今次是第 6 度打入決賽週,成績最出色的一次,是 1994 年美國世界盃,第一次入圍,竟然贏完摩洛哥,再贏比利時,晉身 16 強。16 強不敵瑞典出局,瑞典是擁有達連、布連等一代名將的勁旅,雖敗猶榮。
向阿根廷人學習,與通脹共存之法
供應鏈緊張、龐大紓困支出加上烏克蘭戰爭,導致全球各地通脹飆升,從日韓到歐美,家家戶戶都叫苦連天。唯獨在阿根廷,民眾卻淡定得多。對他們來說,物價高企並非新常態,而是幾十年來的老習慣。面對全球第二高的通脹率,當地人已從震驚變成麻木,在「捱貴貨」這方面,更是自有一套對策。
冬奧外交:阿根廷加入一帶一路
北京冬奧雖然遭到多個西方民主國家外交杯葛,但仍有部分國家政要出席,其中一位是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他是次訪華,更代表阿根廷與中國簽訂戰略關系協議,並宣佈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而中國將為當地帶來超過 237 億美元投資。特羅姆瑟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Marc Lanteigne 就在雜誌「外交家」撰文,分析中國與阿根廷的利害關係。
強扭的瓜不甜 —— 阿根廷得不到的福克蘭群島主權
阿根廷週日宣佈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中國則支持其對福克蘭群島主權的主張。1982 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是英國與阿根廷對當地主權爭議的高潮。在阿根廷看來,福克蘭群島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聲援阿根廷的中國,則認為當地反映西方的「殖民心態」。然而,早在戰爭爆發前的 1980 年,英國原本有意通過和平方案交出群島主權,惟後來阿根廷軍事入侵群島,加上島民一直心向英國,導致今日局面。
球王駕崩:馬勒當拿與拉美左翼集團之殞落
2020 年 11 月 25 日,阿根廷一代球王馬勒當拿因心臟病去世,享年 60 歲。1986 年,馬勒當拿帶領阿根廷勇奪世界盃冠軍,其中對英格蘭一役的「上帝之手」和一己之力扭過 6 個球員的「世紀金球」依然傳頌至今。離開球場,馬勒當拿是南美洲最知名的左翼支持者,路透社形容,馬勒當拿把拉丁美洲左翼領袖的聲望帶到了國際層面。現在,他終與卡斯特羅和查韋斯在另一個國度共敘。
阿根廷最勇敢記者 —— Andrew Graham-Yooll 與世長辭
阿根廷記者 Andrew Graham-Yooll 在本月 6 日逝世,終年 75 歲,當地各大報章均刊文表示哀悼。他生前曾替「布宜諾斯艾利斯時報」撰寫專欄,該報編輯 James Grainger 慨歎:「所有主要報章的頭版,都刊登一名記者的死訊,在這裡並不常見,他是報業泰斗。」早在數年前,他已登上新聞雜誌 Newsweek 封面,被稱為「70 年代最勇敢的記者之一」。他究竟做了甚麼,讓他贏得這個稱號和傳媒的尊重?
拉丁美洲微型單位湧現,是年輕人的悲歌?
香港樓價高昂,偏遠地區的小單位也索價幾百萬。上車艱難,公屋輪候時間最長達 30 年,不少年青人只能租住劏房,或工作多年仍與父母同住,欠缺私人空間。在拉丁美洲大城市的年輕人,同樣要捱貴租和受超長通勤時間之苦。一些地產商抓緊商機,興建大量微型單位,售予大學畢業生和年輕專業人士。但是長居狹室,真能愜意生活?
張鼎源:阿根廷不用心酸!今次無份又如何?
中美貿易戰熱鬧刺激,葡萄酒成了血肉橫飛的戰場,美國葡萄酒受制於關稅,哪國有機可乘?早前品嚐了數款阿根廷的葡萄酒,質素非凡,物超所值,而且曾到訪阿根廷,對當地民風印象深刻,無形中又為酒釀加了分,是故想起了阿根廷酒釀能否跑出?
多國熱議墮胎,天主教勢力退潮了?
近年天主教國家接二連三討論墮胎合法化的議題,愛爾蘭在今年 5 月通過墮胎合法化,類似議案在阿根廷國會卻遭否決,但支持女性墮胎權的社運力量仍然旺盛,相關議題在巴西和智利同樣鬧得熱烘烘。大家想當然覺得,連串事件標誌著天主教勢力退潮,但研究拉丁美洲的學者 Amy Erica Smith 有另類觀察,她發現天主教國家忽然熱議墮胎問題其實另有原因。
方俊傑:世盃 C、D 組 —— 法國陣容無得輸 阿根廷吊命靠美斯
C 組的形勢跟 B 組及 G 組的形勢相若,又是兩支牌面上較強的歐洲球隊,碰上兩支看似無得打的非歐洲球隊。計人腳,法國應該是今屆最強的三隊之一。出線十六強沒有難度,想再進一步,就好睇有沒有一個人走出來團結士氣。D 組某程度上的死亡之組。阿根廷看似穩操勝券,話晒有球王美斯,不過球隊向來慢熱,而且青黃不接的情況都幾嚴重。要買一隊熱門提早出局,我買阿根廷。
李明熙、Kimberlogic:阿根廷天價巴士與失望一日團
阿根廷法例把巴士分 5 個等級,最低兩等為平民級無空調及有空調,一般用作巿內公交。接著兩級是半商務及商務位,車上有洗手間及茶水供應,兩者分別在於座位可後仰 40 度及 55 度。最高級是頭等位,座位必須可後仰至少 85 度,幾乎是一個床位。我們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西北部的 Salta,車程約 20 個小時,只有商務位和頭等位選擇,價錢相差 700 披索(約 290 港元)。上次由巴西聖保羅到伊瓜蘇瀑布的通宵車,我們坐商務位,16 個小時坐得腰酸背痛,今次決定豪一次。頭等車票每位 3,000 披索(約 1,243 港元),付款時還以為自己在買機票。
李明熙、Kimberlogic:跟隨燒烤美食團 走入布宜諾斯艾利斯社區
本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歷史文化導賞團,在網上一搜,竟被 Parrilla Tour(直譯:燒烤團)吸引著,歷史成分不高,但肯定百分百阿根廷文化。Parrilla Tour 雖以燒烤為名,實際是深入一般遊客不會到訪的 Palermo 平民區,品嚐街坊美食。以 Finger Food 及白酒作前菜,然後牛排配紅酒,再以雪糕作終結,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 5 – course meal。阿根廷飲食文化中有句笑話,用英語比較押韻:「Are you vegetarian or Argentinian?(你是素食者或阿根廷人?)」素食者來到阿根廷是一個挑戰,阿根廷人天天食肉,而且烤至全熟,但本地牛肉脂肪比例高,Well-done 牛排亦不太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