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富豪,卻令我想到處境喜劇「富家窮路」(Schitt’s Creek)。劇集創作人 Dan Levy 某天在看真人騷時忽發奇想,假若當中的富人家庭突然失去一切,會是怎樣的光景,無錢的 Kardashians 依然是 Kardashians 嗎?
加拿大
|共42篇|
港產加拿大總督:伍冰枝
在上世紀,加拿大就是香港人移民熱點,更改變了加拿大地景、社會和文化風俗。不少港人移民及後代成功打拼出一片天,例如位至加拿大總督的伍冰枝。
加拿大艾伯塔省也要脫加(Wexit)?
近年各地要求主權獨立的聲潮愈漸響亮,繼 2016 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 加泰隆尼亞也於隔年進行獨立公投。今年 10 月,加拿大選舉成績揭曉,主張加拿大西部「脫加(Wexit)」的保守黨,於選舉中成功拿下數個西部省份,為脫加打下根基。究竟這只是政治噱頭,昂或是人民心底的聲音?原來艾伯塔省脫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了。
李衍蒨:暴風雨揭開 170 年的秘密
2011 年的春天,一場暴風雨蹂躪加拿大魁北克市的加斯佩半島,卻因而揭發了一個埋藏 170 年的秘密。在暴風雨過後,當地的勘察人員前往該區記錄相關的破壞及變化,而他們竟在石頭堆及土壤之間,發現一枝枝的不明物件!細心觀察後,才知道這是小孩的骨頭。
李衍蒨:生日骷髏頭
藏於世界各地、屬於不同原住民社區的展品及骸骨,都代表著當地對於原住民本身及其文化的不尊重、壓榨、欺壓及不人道表現。當侵略者抵達一個新的地方,就把眼前的所有都視為新發現,或是「不文明」的證據,甚至訛稱原住民是古人類。
多倫多的速龍小隊,成為強隊後如何改變加拿大?
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在 1995 年於加拿大成立了兩支 NBA 球隊:多倫多速龍和溫哥華灰熊。灰熊於 2001 年遷往田納西州,令多倫多速龍成為了唯一一隊非美國本土的 NBA 球隊。今年,這支有 24 年歷史的球隊,首度昂然躋身 NBA 總決賽。多倫多速龍的成功,在加拿大全國捲起籃球熱情,不單對 NBA 的國際化政策意義重大,也標誌著加拿大人的身份認同轉變。
來一場癱瘓城市的大罷工
100 年前的加拿大城市溫尼伯,工人為爭取勞工權益而發動大罷工,癱瘓城市運作,歷時 26 日,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工業行動。雖然罷工以血腥鎮壓收場,工人們更遭到秋後算帳,但行動所贏得的民心,卻在長遠為改革播下了種子。
港人的移民潮如何改變溫哥華?
今年是六四事件 30 週年,當年中國政府血腥鎮壓學生運動,成為了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當年,事件震驚全球,特別嚇怕無數港人,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微妙地改變了一海之隔的加拿大溫哥華的命運。
趁杜林普之亂搶人才,加拿大誓言構築新「楓谷」
雖然杜林普的長城高牆的目的是為了擋住來自南方的移民,但他肯定沒想到,自家的人才正大量流失到北方鄰居家裡。
讓小蜜蜂告訴你大城市的整潔度
世界各國正全速城市化,聯合國估計 2050 年之前,全世界會有 3 分之 2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方。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向來是人們關注的議題,但用傳統的方法收集土壤或空氣樣本去分析和監察污染物,則成本高且費時。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 Kate Smith、Diane Hanano 和 Dominique Weis 就共同撰文,建議從看似微不足道的蜜蜂著手。
孟晚舟 —— 推高溫哥華樓價的罪人?
孟晚舟保釋回家後受傳媒連番追訪,很多溫哥華人這才知道,原來孟晚舟在市內持有不只一個豪宅物業,如今已被視作中國巨富炒高樓價又一例證。
一份納粹密件重現人間,揭示屠殺北美猶太人野心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近日從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入一份希特拉收藏的機密報告,鉅細靡遺地羅列美國及加拿大各座城鎮的猶太人口數據,足見納粹情報網的神通廣大,亦首度披露出希特拉有對付北美猶太人的野心。
追著病毒跑的男人,誓言消滅傳染病
作為曾受邀到哈佛、哥倫比亞等頂尖大學醫療機構受訓的傳染病學家,建立全球第一套病毒地圖與早期警戒系統,BlueDot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Dr. Kamran Khan 對於病毒的研究興趣,早在 1999 年就開始。
分析飛機航班,這家公司畫出「病毒地圖」
當伊波拉病毒如火山岩漿般流竄蔓延,在全球殺掉四千多人,引爆世紀黑死病的恐慌時,一支來自加拿大的團隊,卻極可能成為人類的救星。
為何北美洲西岸特別多「浮屍斷腳」?
波濤詭譎的太平洋海岸,清晨時分,海灘突然飄來一隻浮屍斷腳。附近既找不到死者的其他屍骸,亦無法證實其身份,唯一線索是斷腳連著一隻鞋,憑著鞋款、尺碼和磨損程度,謎團能否解開?偵探小說愛用的橋段之一,現實世界中確有其事,不過,背後可能並沒有高潮迭起的案情,所有看似奇妙的巧合,都是自然現象作祟。
陶傑:人質外交
中國拘留加拿大前外交官,展開有伊斯蘭國和北韓特色的「人質外交」。
媒體收入新來源:政府?
傳媒近幾年一直處於寒冬狀態,有人願意雪中送炭,豈非美事?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政府正計劃提供稅務減免及現金予正陷於困境的新聞行業,目標是令新聞業可以獨立生存,但批評人士卻表示這筆錢的用處,反而是要記者及媒體擁有者感激國家恩情。
小灰:加拿大和平紀念儀式
香港保衛戰 18 日戰事中,加拿大軍有近 300 人戰死,包括領軍突圍的加軍指揮官羅遜准將,另外傷者過半。超過 200 人在被俘期間因為營養不良、欠缺藥物治療或被日軍虐待至死。在本年的 12 月 2 日早上,加拿大領事館在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會有悼念活動。
不為人知的加拿大法例:假裝施巫術罪
加拿大有專門針對假女巫的法例,由 19 世紀末至今,「假裝施巫術」仍屬刑事罪行,最近就有兩名女性因此遭起訴;同時政府有鑑於法例不合時宜,國會已經通過廢法,有專業女巫讚揚此舉能去除女巫污名。
暖化的「收穫」:找到巴拿馬運河的代替品?
北極海冰融化,面積一年比一年縮水,也許是全球暖化最明顯的後果。不過,海冰融化亦帶來意外收獲,加拿大以北的西北航道,原本在冬季被冰覆蓋,只可於夏天趁海冰融化時航行。但因氣候變化緣故,預計將可全年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