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

|共39篇|

床蝨肆虐巴黎後,下一站會隨行李到倫敦?

巴黎受床蝨爆發困擾,大批短片及圖片顯示床蝨聚集在火車及巴士座位上。由巴黎前往倫敦的歐洲之星火車車程只需兩個多小時,倫敦市長簡世德擔心蟲患會蔓延到該市的交通網絡,通勤者亦大感恐慌,不敢坐地鐵的布椅。有專家認為床蝨容易隨行李前往各處,恐難以避免爆發蝨患。

英國高鐵 HS2,為何變成超支怪獸?

2012 年,英國政府宣佈分階段建造「2 號高鐵」(HS2),以打通北至曼城、東至列斯、南至倫敦的高鐵網絡,由倫敦到曼城的交通時間將大幅削減至一小時。然而,HS2 一直面對嚴重超支問題。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一再表示希望處理 HS2「失控」的成本,終於在 10 月 4 日保守黨大會演講,正式宣佈叫停 HS2 連接伯明翰至曼徹斯特的段落。然而,問題或許不能立即解決。

巴黎人擺脫塞車,卻變成了塞單車

疫情三年,世界大變,包括巴黎市貌。當地增設了大量單車徑,主要大道部分路段禁止車輛使用,讓行人和單車安心進佔,還提供免費單車課程及維修津貼。大批居民從此擺脫通勤塞車之苦,這座來屆奧運主辦城市亦向減碳更進一步。只是當雙輪族暴增,卻為當局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單車徑擠塞。

【印度列車事故】安全不及速度和新潮重要?

印度正就全國鐵路網絡及基建進行現代化改革,好讓火車乘客踏上安心而愉快的旅程。但在上週五,東部奧里薩邦發生該國近年最致命鐵路事故,3 輛列車連環相撞引致出軌,至今釀成 300 人死亡、逾 1,000 人受傷,大量遺體仍待確認身份。這是意外還是人禍?各種疑問令大眾再度關注印度鐵路安全。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下)

上回說到在 401 號公路上奔馳,已經是 GTA 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中長距離的快速路線之選,很多南安省或 GTA 居民都十分依賴 401 號公路及其周邊路線通勤,然而我對它可謂又愛又恨。401 號公路寬闊,大多平坦,在非繁忙時間駕駛起來十分舒服,但駕駛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路面又平又直、風景變化不大的環境頗為沉悶,甚至可能會令駕駛者鬆懈。

夏海安:Lost in Transportation —— 我迷失在這場飛馳 401 號公路的遊戲(上)

前文提及,因為大多倫多地區公共交通的種種不便,作為社畜的我也終於狠下心腸,買車通勤去。加拿大地大物博,城市之間距離大,再加上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汽車成為必需品,但有了自己的座駕,是否就代表一勞永逸?

逼爆車廂,讓首爾人的窒息「地獄鐵」

梨泰院的人踩人慘劇震驚全球,事後韓國政府及相關機構急謀對策,以解決繁忙時段的地鐵擁擠問題。但是半年過去,來往首爾的車廂依舊逼滿通勤族,壓死的恐懼如影隨形,上週更有兩名乘客無法呼吸而昏倒。有專家認為,除了分散人流,也該作出「跳站」安排,但在上班族眼中,只看到「擾民」二字。

Moyashi:遲到的新幹線

因為各種公務與私人原因,這兩星期從大阪跑到東京,原來計劃在 12 月 18 日的晚上坐新幹線回家。豈料下午 1 時左右傳來新聞速報,因為日本愛知縣的豐橋站與名古屋的電纜吊線斷掉,出現停電故障,東海道新幹線停駛,最終直到下午 5 時才重開,估計超過 11 萬人受影響。對於以準時而著名的日本鐵道來說,這是極嚴重的意外。

日本如何變成道路最安全的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字,全球每年大約有 130 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是 5 至 29 歲年齡群的頭號殺手。各國都嘗試改善道路安全,尤其是像美國般以汽車主導交通模式的國家。香港人熟悉的日本就成為各國取經對象,經過 60 年努力,日本戰勝了昔日的交通戰爭,成為世上道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阿拉伯鐵路網,真的要復興了?

阿拉伯地區曾有多條重要鐵路,但因為戰爭、衝突或停運,令這些路線長期被封或損毀。近日「經濟學人」報道,如今摩洛哥及伊朗等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重新連接及擴大鐵路網,預計到了 2040 年將增加數萬公里,足以改變整個中東,甚至有望接通歐亞。不過,多個歷史問題成為「通車」的絆腳石。

伊利沙伯線通車,是時候革新倫敦鐵路地圖

倫敦地下鐵路(London Underground)始創於 1863 年,是人類史上首個地下鐵路系統,聲名遠播全球。過去近 160 年間倫敦地下鐵路不斷擴張,交通網絡愈來愈複雜,現時有多達 272 個車站、總長 402 公里。初到倫敦的人望見當地誇張的鐵路地圖,相信都會一頭霧水。彭博社報道,伊利沙伯線通車後,有專家就爭取重新設計倫敦的鐵路地圖。

9 歐元交通月票,能否讓德人少開車?

區區 9 歐元(約 76 港元),能夠做甚麼?6 月開始,德國民眾可在今夏以此「震撼優惠價」,購買通行全國的交通月票。當局此舉是為鼓勵人們放棄開車出遊,藉此減少燃料消耗,擺脫在天然氣及石油上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並加速脫碳。但這個貌似官民雙贏的措施,卻遭當地報章以至經濟學家質疑成效。

要減低交通意外,城市設計先要考慮人會犯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每年大約有 130 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是 5 至 29 歲年齡組群的頭號殺手,另外有 2,000 萬到 5,000 萬人受傷。城市規劃師一方面要維持道路交通流量,支撐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照顧社會各人的安全,避免交通意外發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彭博社報道,美國猶他州正採用一套不同的思維,成功減低交通意外,秘訣是在規劃時,要勇敢考慮人有犯錯的可能。

棄四輪,踏兩輪:阿拉伯青年愛騎車

不少老一輩阿拉伯人鄙視單車,認為窮人才會以此代步,所以就算沒錢買車,也寧願坐電車和巴士。近年汽車仍佔主導地位,但從摩洛哥到敍利亞,都漸多年輕人喜愛及推廣騎單車。他們積極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免費維修,並爭取更多路面空間。因為這些地區,單車徑本已很少,還總被司機無視。

以一紙精心設計的地圖,勾起人們對步行的熱愛

步行是一種健康而且相對簡單的運動,更可以節省車費,又為環保出力。然而,有些大城市的設計未必適合步行,例如空氣污染嚴重,人多擠迫,甚至會人車爭路。彭博社報道,英國倫敦一個組織就略施小計,透過一紙精心設計的地圖,令在大城市步行變得更有趣而舒適。

【COP26】主辦地的格拉斯哥,環不環保?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今年 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前往格拉斯哥,討論如何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格拉斯哥是蘇格蘭的最大城市 —— 作為主辦方,格拉斯哥及蘇格蘭本身又有何環保政策,成績又如何?

不再實用,只能懷舊的加爾各答電車

在加爾各答鬧市緩緩行駛的電車,曾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現在卻成為「雞肋」。對一個擁有 1,500 萬人口兼面對嚴重污染及過度擁擠問題的城市來說,這個擁有 140 年歷史的交通系統理應有助減輕惡劣情況,可惜當局及營運公司無意善用電車,以致電車服務欠準時、路線不便,搭客通常只為懷舊才選搭,鮮有人出於實質需要。

找 60 歲駕駛,接送 80 歲乘客,日本 AI 共享巴士創老人村商機

從 2011 年起,日本人口就開始持續減少,最終就連東京等大都會圈也進入人口減少的時代。所有生活相關產業,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2019 年 3 月,三菱商事與西鐵成立新公司 Next Mobility,利用人工智能,推出因應使用者召車,隨之改變行駛路線的「Knowroute」應召巴士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