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意外

|共9篇|

Moyashi:交通意外戰爭

日本戰後的 50、60 年代,私人汽車由奢侈品逐漸平民化,一般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在路面跑的汽車數量增加,交通意外的頻率同時上升。交通意外死者數目甚至超越了日清戰爭的日本戰死者數量(兩年間 17,282 人),死者數在 1959 年首次突破一萬人的關口,然後年年遞增,在 1970 年到達頂峰的 16,000 人。交通意外猶如戰爭狀態,史稱「交通戰爭」。

美國澤西市如何達到交通「零死亡」?

自大流行爆發以來,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激增,例如新澤西州 2020 至 2021 年間的相關死亡人數就增加近 20%,其後下降不到 1%。但州內的澤西市自 2018 年起採納國際訂立的交通安全框架,率先推行「零願景」(Vision Zero)計劃,成功實現零交通死亡的目標,或可讓面臨交通安全危機的其他城市作為參考。

要減低交通意外,城市設計先要考慮人會犯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每年大約有 130 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是 5 至 29 歲年齡組群的頭號殺手,另外有 2,000 萬到 5,000 萬人受傷。城市規劃師一方面要維持道路交通流量,支撐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照顧社會各人的安全,避免交通意外發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彭博社報道,美國猶他州正採用一套不同的思維,成功減低交通意外,秘訣是在規劃時,要勇敢考慮人有犯錯的可能。

面對交通意外,政府和企業有甚麼可以做?

早前說過在九巴意外,涉及危險駕駛的,理應不只司機,巴士公司同樣有責任。我們常常說「交通意外」,彷彿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對於交通事故的傷亡便相對容忍。除了拍攝宣傳片宣傳「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愛」的口號,一城政府又有甚麼可以做呢?

意外不是無法預料,是愚蠢和想像力之過

雖然現代社會一直灌輸我們「安全」的重要性,無論是日常生活、上班工作,抑或登高外遊統統都要「安全第一」,但因愚蠢行為而受傷死亡的人還是不計其數。為甚麼人類總是自找「意外」?在 Careful: A User’s Guide to Our Injury-Prone Minds 一書中,心理學家兼安全專家 Steve Casner 剖析日常意外成因,並向讀者提出種種預防方法。

啄木鳥為何不會腦震盪?

踢波要頂頭槌乃是常識,但常識可以很危險。研究發現,頂頭槌會造成腦部阻斷,輕則短暫削弱記性,重則可致腦退化症,例如前英格蘭國腳阿士圖(Jeff Astle)在 2002 年死於腦部退化受損,驗屍官判定或因頂頭槌過多所致。不過,啄木鳥每日對木自撼,腦部負荷理應極大,但又未聞患過職業病。啄木鳥防腦震盪的秘訣是甚麼呢?

真.馬路殺手:手機還是伴侶?

知名醫療機構 Mayo Clinic 的研究發現,人在收發短訊或使用 iPad 時,腦電波會產生一種獨特的「短訊律動」(texting rhythm),科學家相信這歸因屏幕小,用家需要精神集中所致,而打短訊能改變腦電波,正是不應邊開車邊 text 的「生理原因」。但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對馬路安全最具威脅的,不是手機不是 whatsapp,而是多口又多手的乘客。對,即是你的伴侶、仔女或親戚朋友

青年早逝禍首:交通意外、遇溺、自殘

根據健康公制和評估機構(IHME)1990 – 2013 年調查發現,全球 18 億 10 – 24 歲青年的四項頭號殺手為交通意外、自殘、暴力和結核病;而各國情況有別,例如中國第二大殺手是遇溺;日本青年主要受害於缺鐵性貧血(女性為主);俄羅斯年輕世代則酗酒致死居多;印度青年自殘致死者每年約 6 萬人,冠絕全國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