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歲的 Alfredo Lupi 在意大利一間工廠任職雜工,本來只要再工作兩年多便能榮休。但自幼所患的認知障礙愈加嚴重,令他難以繼續上班,可若提早離職,則會失去養老必需的退休金。全廠上下看在眼裡,決定送上一份厚禮:「眾籌」得來的 20 個月年假。
捐贈
|共8篇|
【心明大義】眾「囚」書 逆轉「勝」
彭艾烈(Rizzy)6 年前曾犯事被判監 3 年 10 個月,在苦悶、資訊封閉的獄中生活,閱讀成為重要的消閒活動和精神寄託。期間,一位神父持續來探望,又送他哲學書,更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更令他萌生出獄後幫助囚友的念頭。
救世軍:減廢再用 慈善助人
提到循環再用計劃,市民較為熟悉的大概是於港澳共有 17 間的家品店,以及遍佈各區的物資回收點。而舊物被捐贈後踏上了怎樣的旅程,才尋覓到它們的「新主人」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走進計劃的不同單位,了解回收的流程!
【愛在左右】你「想」家電 助弱勢社群配置床櫃
Bonnie 是一名家庭主婦,4 年前加入「建祝義工隊」,將二手家俬贈與有需要的人。她會安排搬運團隊將家俬「送上門」,提供送貨及組裝等一條龍服務。
【尼曼獎學金】提高新聞業標準,是不可能任務?
香港電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獲哈佛大學尼曼獎學金(Nieman Fellowship),將到哈佛大學作研究進修一學年。1936 年,「米爾瓦基報」(Milwaukee Journal)創辦人 Lucius W. Nieman 遺孀 Agnes Wahl Nieman 去世。1938 年,尼曼獎學金根據 Nieman 女士的遺囑及捐贈而成立。不過,基金會及獎學金的誕生,還有一番波折。
【澳洲山火】捐輸後不能承受的重
澳洲山火破壞嚴重,世界各地善心人士慷慨解囊,只為遏止火勢、拯救生命。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一直以來更習慣伸出援手的澳洲,當地消防部門及其他非牟利組織,因為收受捐款數目之巨,需要學習如何分配利用,同時亦要解讀捐助者的意願。
擁有大慈善家的地方,就能得到救贖?
談到「捐身家」的富豪,自然想到巴菲特及蓋茨兩位。「福布斯」雜誌列出本年十大捐贈者,榜首卻非上述兩人之一,而是在今年 3 月,宣佈捐出價值 76 億美元公司股份作慈善用途,威普羅軟件公司的董事長,「印度 IT 大王」普萊姆基(Azim Premji)。普萊姆基的慷慨固然令印度企業界為之震撼,但這是否代表印度慈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Soul Monday】孩子學習行善,由捐髮做起
教孩子培育善心,乃為人父母之責。但子女年紀太小,能力自然有限,如何讓他們亦可身體力行,親自為社會出一分力?日本多間機構推動親子捐髮,讓小朋友和家長一同蓄起長髮,然後剪下來送給因病而為頭髮苦惱的兒童。近日在九州,更出現最年幼的參與者 —— 只得兩歲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