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航空旅遊業開始恢復,英國一間慈善機構亦為旅人提供另類工作假期機會 —— 前往南極進行郵政、建築物維修等工作,並為長期科學研究觀察企鵝活動。雖然要面對極地艱苦的生活環境,但曾參與計劃的人指,這絕對是一趟值得嘗試的旅程。
義工
|共31篇|
夢碎以後:阿富汗青年的人道救援
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公共支出仰賴的外國資助中止,令當地深陷人道危機。870 萬人缺乏足夠糧食,全國半數人口急需援助保命。眼見國際社會的雪中送碳遲遲未到,一些阿富汗青年便「自食其力」,四處派發衣服及食物、提供醫療服務,甚至暗中為女孩授課。他們救人,卻也自救。
救世軍:友「伴」同路人
在恆常的護老者慰問和探訪中,友「伴」大使由準備物資、規劃探訪路線等都一手包辦,所花的心神可不少,而令雅飛一直堅持陪伴護老者走過不平坦的漫長照顧之路的,大概正是一份使命感。
【Soul Monday】大人的垃圾,由孩子收拾
疫下日本,不便三五成群聚在食肆,因而衍生出「路邊喝酒」的亂像,不只構成噪音及治安問題,往往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影響公眾衛生。望而氣憤的市民甚多,動手改善的人很少。神戶市就有一名 7 歲女孩,每逢週末,當那些大人宿醉未醒,她已隨父親走遍社區,把煙頭、空罐一一撿起。
【愛在左右】英國人留港 收集剩食派予無家者
James 兩年前成立了組織「綠色時刻」(Green Hour),每逢星期三、四、五,他和一班義工都會從連鎖麵包店收集剩食,並親自走訪社區,把這些麵包派發給無家者。
【心明大義】眾「囚」書 逆轉「勝」
彭艾烈(Rizzy)6 年前曾犯事被判監 3 年 10 個月,在苦悶、資訊封閉的獄中生活,閱讀成為重要的消閒活動和精神寄託。期間,一位神父持續來探望,又送他哲學書,更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更令他萌生出獄後幫助囚友的念頭。
【愛在左右】你「想」家電 助弱勢社群配置床櫃
Bonnie 是一名家庭主婦,4 年前加入「建祝義工隊」,將二手家俬贈與有需要的人。她會安排搬運團隊將家俬「送上門」,提供送貨及組裝等一條龍服務。
當政府無能,他們自「髮」阻擋漏油
嚴重漏油事故,可以帶來極嚴重的生態災難,令大量生物死亡,也會使部分依賴海洋資源維生的社群失去重要收入來源;而政府往往要調動大量人力物力,方能清理油污。去年 8 月,毛里裘斯就爆發號稱該國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甚至要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可是政府無能,唯有社群自救,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披露毛里裘斯人當日如何以頭髮應付漏油危機。
【Soul Monday】推動接種疫苗的讀書會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優秀女性讀書會(The Fabulous Ladies Book Club),10 名成員多是在職母親,所以常在一間牛排餐館碰面,一邊吃喝一邊分享閱讀心得。直到武漢肺炎爆發,讀書會只能改為網上聚會,但最近她們走出屏幕再度集合,執行一項新任務 —— 協助自己城鎮的居民接種疫苗。
【Soul Monday】為癌症病患編織的毛巾帽
日本佐賀縣的義工組織「鳥栖毛巾帽子會」,為因化療脫髮的癌症患者編織柔軟又保暖的帽,服務社區超過 20 年,備受好評,上月更獲縣政府頒發「佐賀最棒表彰(抗癌部門)」獎項。代表豐增三枝子領獎時表示,希望日後「為病人及其家屬的笑容繼續努力」。
救世軍:告別露宿 重過健康生活
曾經露宿及寄居快餐店的俞國南(John),幾年前受家人離世打擊變得嗜酒如命,弄得自己疾病纏身,進出醫院成為日常。兩年前參加了救世軍「標星計劃」後,John 擺脫了酒癮,更為自己定下目標,不再空虛度日;自言不擅社交的他,甚至當起了義工,重新建立健康的社交生活。
停止資助警隊:可行嗎?
由香港到美國,再到白羅斯,各地的警暴畫面都觸目驚心,令人心寒。在香港,有示威者高呼解散警隊;在美國,「停止資助警隊」(defund the police)也是主要的示威訴求。有人會認為警隊的角色不可或缺,質疑停止資助後,治安如何得以維持。美國一些城市就正在實驗,先從緊急服務入手,將警隊職能分散給其他專業人士。
【走?還是留?】聽聽黎巴嫩年輕人自白
在黎巴嫩貝魯特大爆炸發生之後,拯救居民的不是政府人員,不是警察,而是當地年青人。他們曾經因受不了國家腐敗,看不見前路想要離去,如今卻自發為社區修補門窗、分配糧食物資,為當地帶來希望。
【Soul Monday】大流行中,傳遞溫暖的手寫信
武肺疫情蔓延,使老人留家的時間更長,逐漸失去昔日在社區建立的聯繫。有見及此,大阪吹田市的一班大學生,決定寄信予獨居老人,用有溫度的文字,令他們覺得自己仍有人陪伴。
【Soul Monday】搬入空屋過好生活
記者對曾採訪的題材充滿興趣是正常事,但有記者卻以報道的專題作為事業另一跑道。英國房產監護(property guardianship)公司 Dot Dot Dot 創辦人 Katharine Hibbert 曾任職「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因對採訪過的空置房屋及偷住者問題念念不忘,最後在 2011 年成立公司希望改善社區問題,讓租戶以「房產監護人」的身份,用較低廉租金及義務工作,換取在空置的房屋中居住的權利,從而過更好的生活。
美國名校支援「無飯」學生
美國天普大學向 100 間院校的 86,000 名學生進行調查,主要來自公立大學和社區學院。17% 受訪者說過去 1 年曾經露宿,45% 的人過去 30 日曾面臨糧食不安全。校園內的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 持續缺乏足夠的食物來維持健康生活 —— 確切造成了威脅。
救世軍:共倡社會共融
在救世軍油麻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個活動室中,一班小朋友正在畫和諧粉彩畫,抒發自己的心情,畫畫之餘還互相「打鬧」、嬉戲,氣氛融洽。這班小朋友被香港主流社會標籤為「少數族裔」,更普遍的是「南亞裔」,只因為他們的外觀、膚色及所屬族群跟香港主流社會的人不同。
救世軍:保育者聯盟
「因為大家都很友好,相處下來並沒有架子,更會互相嘲笑,所以才改名叫『YND Mean 爆』。」「YND Mean 爆」義工隊的 5 位年青成員過往曾背負著「夜青」、「邊青」等負面標籤,透過救世軍屯門深宵外展服務,他們聚首一堂,最近更組成義工隊,身體力行推動「無痕山林」,為大自然出一分力。
護瞳行動:信念之重要
全球有 5 分之 4 的失明可以避免,但隨著人口老化和增長,失明仍然困擾許多基層國家人民。看不見,不是生與死的關口,卻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生命質素。有時困惑,有時痛苦,有時黑暗,有時無路可退。但靠著信念,正如 Fred 說,眼看別人失明而袖手旁觀是一種罪。懷著信念,我們繼續前行。
救世軍:給無名英雄的「掏保手套」
黃昏時間,幾名年青人趁著清潔工友休息,上前邀請他們試用自家發明的「掏保手套」;數個月來,由 8 名中五學生組成的社會創新小組「Highlighter」就這樣走遍大街小巷,在課餘時間鑽進後巷,甚至垃圾房尋找清潔工和拾荒者,聆聽他們的需要,並邀請他們為這雙手套提供意見,希望把發明逐步改良,成為保護他們雙手的貼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