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將至,又是山高物燥之時。氣候轉變之下,全球山火的範圍更大,火勢更猛。光在今夏,從夏威夷到地中海,就有大量人命被火神奪走,財物損失不勝其數。消防員、公營機構以至各國政府急找「救兵」,希望借助人工智慧(AI)來防患未然。無論是科技業龍頭微軟,抑或德國的新創企業,它們都各有法寶。
火災
|共20篇|
夏威夷山火 —— 危機原可避免?
夏威夷山火令過百人喪命,起火原因仍在調查,「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夏威夷電力公司早知山火威脅,但遲遲未有具體行動,外界質疑涉及人為疏忽、當地安全措施不足造成,山火死傷是否無可避免?
我在受難,你在度假:山火後的「兩個夏威夷」
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週二發生美國現代史上最致命山火,至今死亡數字已突破 100 人。政府呼籲遊客離開,但仍有數千人留下來,更有不少人按原定計劃飛來,享受他們的夏日假期。很多島民怒指,這場天災凸顯所謂的「兩個夏威夷」—— 一個是為遊客而建的度假天堂,另一個是留給本地人的難活之地。
原子彈降世前:東京大轟炸
以往評論傾向認為原爆是日本在二戰投降的關鍵,不過近年愈來愈多人質疑日本在原爆前已處於崩潰邊緣。同年稍早的 3 月 9 日至 10 日晚上,美軍就以燃燒彈大規模空襲東京,造成超過 10 萬人死亡,把首都夷為平地,是人類史上最血腥的空襲行動。
希臘山火頻發,旅客還會再來嗎?
燃燒超過一週的希臘羅德島(Rhodes)大火,已疏散超過 2 萬人,包括數以千計遊客。與此同時,埃維亞島(Evia)和另一熱門旅遊地點科孚島(Corfu)的火災也還待撲滅。當地旅遊業界擔心,大火破壞嚴重,氣溫上升又加劇山火風險,過後旅客可能不再來。
長沙焚城浩劫,誰為人禍負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有數座城市遭逢最徹底破壞,除蘇聯史太林格勒、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還有中國的長沙,但長沙的滅頂大火,兇手竟然不是日軍,而是國民政府的官員。在事後的問責過程中,三名低級官員被判死刑,最高負責人卻輕輕放過。世上不少名城有著類似命運,城市人面全非,當時的主事人或人們,卻慢慢可做回「普通人」。
放羊食草,可以防火
美國多地社區出現了山羊群不斷嚼食野草的奇景。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是一種既環保且人與動物雙贏的除草方法,山羊可以「雜草放題」吃到飽,而在除草後居民亦可免受山火威脅。
方俊傑:醫官同謀 —— 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以為目光只聚焦在醫院在藥廠?電影告訴你,要真真正正一勞永逸,必須改變整個政治架構,透過選舉,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才有望撥亂反正。由一場意外,一步一步推,推到去整個國家的最高領導階層。
燒山:澳洲防範山火之法
去年 9 月澳洲山火持續焚燒至今年初,全國約 186,152 平方公里土地遭焚燬,比敍利亞國土面積更大。一年過去,又到 9 月春季,山火威脅再次逼近。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去年受災最嚴重,當地尤羅博達拉郡居民汲取災厄教訓,正努力預防山火。但控管燒除(controlled burn)的火焰,可能喚起部分人的不安。
【澳洲山火】捐輸後不能承受的重
澳洲山火破壞嚴重,世界各地善心人士慷慨解囊,只為遏止火勢、拯救生命。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一直以來更習慣伸出援手的澳洲,當地消防部門及其他非牟利組織,因為收受捐款數目之巨,需要學習如何分配利用,同時亦要解讀捐助者的意願。
山火煉獄之中,動物如何自救?
澳洲叢林大火燃燒近 5 個月,本土野生動物家園被燒毀,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最新估計,山火已造成澳洲東部多於 10 億動物死亡。難道動物在山火之中就只能坐以待斃?查爾斯史都華大學生態學副教授 Dale Nimmo 指出,在等待救援以外,動物其實也懂得適應惡劣環境,以及用與生俱來的智慧保命。
【澳洲山火】媒體操弄新聞,引導火災輿論?
澳洲大地被熊熊大火吞噬,科學界紛紛指控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偏偏不少澳洲傳媒避重就輕,誇大蓄意縱火的因素,抹黑環保分子阻礙救援,又淡化澳洲政府的責任。在浩劫當前,傳媒大亨梅鐸旗下報章及電視台,包括第一大報「澳洲人報」被指引導輿論方向,暗中為保守派政府護航。
澳洲山火 —— 嚴重災害可能觸發的火雷暴
一片火海,或許已不足以形容持續多月至今的澳洲山火。除了森林變成火海,就在 1 月 3 日,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郡發出強烈雷暴警告,同時另一火災區新南威爾士州,亦發生雷暴。據維多利亞州氣象局指,雷暴由火災引發,並正驅動不穩定陣風。除了火海,嚴重自然災害更可以觸發自己的天氣系統,不同形態的旋轉火焰(Spinning fire),便是一例。
非洲森林大火,比亞馬遜火災更糟?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陷入一片火海,恐加劇氣候危機,美國太空總署衛星圖片更揭露,非洲中部同時受大火肆虐,受災範圍甚至遠超亞馬遜,引起國際社會恐慌。有環境專家卻提醒,從生態角度而言,亞馬遜與非洲大火成因略有不同,不一定能夠相提並論,對症下藥前必先有正確斷症。
【亞馬遜大火】威力堪比核彈?
最近,亞馬遜森林多處發生火災,成為近年來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全球為之震驚。直至今天,亞馬遜森林仍在大面積地消失。每當旱季,森林著火不是新鮮事,但為甚麼亞馬遜森林觸發火災,會迎來萬劫不復的後果?誰又在背後縱容了這場災害?
對於樹林生態,林木俱焚可以是好事
森林發生火災,許多人想到應立即撲滅,避免火勢蔓延造成更大傷亡。但生態學家指出,人們努力「鎮壓」野火,反而埋下下次野火憤怒反撲的禍根。
李衍蒨:最後倩影
照片及圖表就是我們僅有的資訊,情況就如週日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般。一場大火把過去 200 年努力研究的成果燒得所剩無幾。相信研究員唯一慶幸的是在研究時為展品不停拍照,變成這些受火災影響的展品的「最後倩影」。
唐明:倫敦大火是怎樣燒起來的?
本月初倫敦泰晤士河岸又放了一場火,一座 17 世紀倫敦城的模型在火光中灰飛煙滅,以紀念倫敦大火 350 周年。1666 年 9 月的倫敦大火,在歷史上卻被視為倫敦浴火重生的一次洗禮,幸好有英國人對歷史細節的執迷,350 年之後重溫,依然有如宛在眼前,不但可以知道 17 世紀倫敦的生活狀態,還可以知道一點英國人歷久不變的小性情。
焚城示警
火災本身是慘劇,火災背後,卻是一個更大的悲劇:迷你倉的興起,全因香港居住空間狹小,加上寬鬆的消防條例,更有人質疑消防員的指揮失當,引致多名消防員傷亡,多重的人禍,才造就焰魔仍在亂舞。
風險社會:恐懼的分配
迷你倉的遍地開花,絕對是土地問題,伴隨著一連串入則不入則、消防條例等等,釀成今次悲劇。其實當社會愈文明先進,縱使為我們帶來方便,可是所帶來的危機風險卻與日俱增,因而產生了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 Beck)所言的「風險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