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星期前,美國單人獨立樂團 Ginger Root 初次來日演出,在接近零宣傳下,加場後門票仍售罄。制作人兼樂手 Cameron Lew 在謝場時說,幫助他越洋演出的贊助商,除了購票入場的觀眾,還有 YouTube 的演算法。
樂團
|共12篇|
鴻若遠:「全面失控:1999 胡士托音樂節」—— 解構完美風暴形成原因
1969 年提倡愛與和平的胡士托音樂節(The Woodstock Festival),是音樂史上,甚至是美國史上的一個重要活動。當年的倡議者一直希望重辦,1994 年嘗試過,卻不太成功,1999 年找來娛樂公司老闆投資,在紐約附近的羅馬市,一個舊軍事基地進行,結果 3 日的音樂會,最後演變成大型騷亂,以災難結束。
Percy Leung:我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演」
以我平庸的音樂水平而言,要跟大名鼎鼎的柏林愛樂樂團同台演出簡直是天方夜譚;而這次的客席演講可說是我「受聘」於樂團的最佳機會。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世界頂級樂團的宣傳單張上,感覺妙不可言。
Percy Leung:太有原則的指揮
為了感謝樂手對我的支持,我設計了一張 5 頁長、充滿多首不同時期樂曲的問卷,讓他們選擇新學年的表演曲目。令我驚奇的是,歷任每位指揮也沒有徵詢過樂手的意見,此著重民主的選曲方法對樂手來說,竟然是甚為新鮮的概念。
紅眼:「喪青獻世樂團」—— We are Zombies but alive
他們看待世界的觀點,跟長久允的電影鏡頭一樣奇特,跟 Zombies 的走路姿勢一樣奇怪。明明活在一個廢墟之中,卻又總是恐懼著,當他們長大以後,未來需要面對一個怎樣的廢墟。因為他們仍在想像未來的世界末日,但其實,世界早已來到末日,未來就是連世界末日都沒有。
Percy Leung:維也納噪音音樂廳
兩個月前,2019 年 4 月,我再次到訪這個知名的音樂廳,觀賞維也納愛樂樂團(由尼爾森斯指揮)的全貝多芬演出。這毋庸置疑是我經歷過最難忘及最令人失望的演出。事實上,以往我的耳膜從未持續地被如此超出想像,且不悅耳的聲音所轟炸。
Percy Leung:交響樂團的心理學
花了我幾年時間,和遇到更多場有著同樣情況的音樂會,我才意識到,樂手受指揮邀請起立而不從,其實是他們對這位台上的領導者,表示最高的尊重和情感,而絕不是不尊重對方。事實上,我 12 年前沒有注意到的是,即使樂手們坐著,他們其實都在向指揮所給予的指導和啓發,心懷感激地、熱烈地鼓掌。
Percy Leung:做指揮,好叻咩?
我常被人問到:「你玩甚麼樂器?」我的回答永遠是:「我是個鋼琴家、小號手和敲擊樂手,但現在我主要是個指揮家。」人們聽到我這樣回答,通常會呈現一副難以置信卻又非常佩服的樣子,驚嘆道:「嘩!太厲害了,你的音樂造詣一定很高!」老實說,起初我不懂人們為甚麼有這種反應,但同時覺得很好笑。
Percy Leung:倫敦最出色的樂團
倫敦,作為其中一個古典音樂匯聚的世界首都,固然有很多專業的樂團。我有幸觀賞過各個樂團的演出,當中有 3 個樂團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們未必是最赫赫有名的,但是他們的演出永遠都充滿啓發性,令聽眾興奮和鼓舞。
Percy Leung:劍橋大學的完美學生
樂團經理人的無數工作,從購買樂譜、影印,到預訂綵排和表演場地、編排完整的綵排時間表、(用你可以想像到最友善、最激勵人心和最受歡迎態度)提醒樂手出席綵排,還有慶功派對的後勤細節,無一不被 Rebecca 細緻入微地安排妥當。你也許覺得以上種種工作都不過稀鬆平常,但我可以肯定的說,能幹地處理這些工作殊不簡單,而且不要忘記,Rebecca 仍要專注自己繁重的學業。
方俊傑:「兄弟班」 —— 溫拿的追夢傳記
現實是追夢行為很值得支持,但確實沒人能保證追夢必定成功。從來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追夢也可能需要先具備自知之明,和懂得止蝕。一個譚詠麟般的神話,是要踏著很多人的失敗和失望才建立到出來。
紅眼:綠洲的故事
就在我剛剛寫了篇介紹英國樂團 Oasis 的文章不久,弟弟 Liam Gallagher 忽然在 Twitter 提到「Oasis reunion」的可能性。那天,真的不是 4 月 1 日。當然,Liam 仍然非常硬頸,那條 Twitter 是故意沒有 Tag 他的哥哥 Noel。兩兄弟性情火爆,互看對方不順眼,年輕時在後台打架鬧事實屬等閒,到 2009 年 Noel 離團,Oasis 解散,兩人不相往來已近十年。但說不定真是年逾半百,漸懂天命,終於像他們的首本名曲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