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共23篇|

【美國普羅米修斯】奧本海默傳記為何如此難寫?

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最近全球影壇焦點之一,但無論電影如何出神入化,背後還是多得全長 721 頁的原著得獎傳記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這部巨著花費足足 4 分 1 個世紀才完成,何解書寫「原子彈之父」的人生會是如此艱難?

【星 CUP 人物】電影「梅艷芳」訪談(六)

電影「梅艷芳」的製作起碼有三難:一,難於選角;二,難於說服梅姐生前的所有好友和擁躉;三,難於劇本素材的取捨。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再與安樂影片行政總裁江志強及「梅艷芳」導演梁樂民對談,了解他們如何一一克服難題,把這位傳奇巨星以及昔日的香港,重新活現觀眾眼前。

【星 CUP 人物】電影「梅艷芳」訪談(五)

電影「梅艷芳」並不是單純的一部人物傳記,而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與 3 位主角王丹妮(飾梅艷芳)、劉俊謙(飾張國榮)和廖子妤(飾梅愛芳)對談,看看他們如何演繹戲中人物的關係,帶著我們重溫回憶中的那個香港。

方俊傑:「大老作家」—— 虛偽才有前途

「大老作家」改編真人真事,講一個擅長撰寫名人傳記的落難作家,為生活,偽造名人親筆書信以作售賣用途。因為文筆過人,所以目中無人,不肯社交應酬,連整理儀容也不屑。這個世界,不是容不下臭寸或者孤僻:已成功者,有幾難相處,也會被視作型格的一種;未成功的話,則除非靠阿爸阿媽可以成事,完全不用倚賴他人輔助,否則,幾有才華也註定被遺棄。何況,有沒有才華,其實主觀,世界話你無,得你自己覺得自己有,即係無。

鄭立:登月第一人 —— 嫦娥應悔竊玉丹,將錯事鑄成

就像嫦娥當初偷后羿的長生不老藥,也不是為了登月,只是最後她在沒意識到之下,就成為了「登月第一人」。這看起來是件錯事,對當事人也可能是錯事,卻留下了千古的影響力,就像這電影一樣。無論你怎看這電影,他都成功將太空計劃從白色,變成灰色了。

登月第一人:電影以外的岩士唐故事

電影「登月第一人(First Man)」打破太空電影慣常風格,未有連場爆破宣揚英雄主義,而是由首位登陸月球的人類岩士唐(Neil Armstrong)出發,描述他面對愛女病故到登月挑戰的掙扎和堅毅。不過電影提及短短數年的事,想要真正了解岩士唐這個人,還是得找美國奧本大學歷史學教授 James Hansen。他在 2005 年出版的岩士唐自傳 First Man: The Life of Neil A. Armstrong 正是電影的藍本,而他早前便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訪問,透露更多戲外的岩士唐事跡。

從暴君到藝術家:希特拉論的演變(下)

有別於歷史上大多數威權統治者,希特拉以藝術天才自居,將政治視作他的手藝。大家通常嘲笑他是一個失敗的藝術家,這只是膚淺之論,政治和戰爭是他藝術創作的延續。德國學者 Wolfram Pyta 的「化身政客和統領的藝術家」是最新添加也最富爭議的一種論述。將政治視作藝術並非新鮮話題,班雅明和托馬斯曼早有此論,Pyta 所展示的希特拉,自視為一個超越傳統浪漫化的天才,高高在上的領袖,不必營營役役。

從暴君到藝術家:希特拉論的演變(上)

為何希特拉「引人入勝」?這並非顯示大多數人心理變態,而是大屠殺的罪惡驚駭世人,德國人為何會從一個高度文明的民族直墮罪惡深淵,依然使人困惑。「紐約客」雜誌專欄作者 Alex Ross 撰文列舉系列相關重要著作,闡述自 1945 年至今,有關希特拉的論述和批判,因應不同時期的政治氣候,歷經多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