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工

|共11篇|

招聘危機:矽谷專才向 Facebook 說不

貴為矽谷龍頭之一,獲 Facebook 聘用的話,應該生活無憂,然而,對就讀頂尖學府的新一代電腦工程學生而言,他們普遍都不是這樣想。許多學生都表示,他們最不想在社交媒體企業裡工作,甚至點名將 Facebook 列入黑名單。這家幾年前還引領時代的網絡巨人,今日雖然在擁有超過 3 萬名全職員工,形象卻日益崩壞,更漸漸被年輕人視為不求創新、商業主導的腐敗企業。

伍常:如何成為一個藝術專才?

自從筆者出來自立門戶後,這些都是我經常會收到的查詢:有的是對本來高薪厚職的工作感到「苦悶」,希望可以在看似「幾好玩」的花花世界藝術圈尋找新工作意義;有的則是完全「亂入」的以為或恃著有個文化研究/藝術史學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取得入行的資格;有的更搞笑的應徵者甚至是完全對藝術零興趣 + 少接觸 + 冇 sense 屎,但都夠敢走上來應徵的…… 真是乜人都有,大開眼界。

石 Sir:居英工作篇 —— 守舊的工作文化

誠如上篇所言,石 Sir 在英國工作經驗有限,以下只限本人所見所聞。上篇稍提到本土英國人工作上常見的不足之處:國際視野稍缺,尤其對亞洲文化不熟悉。而我也觀察到另一點,與此相關:英國人工作態度普遍因循守舊。所謂因循守舊,指不少人的工作態度是:以往是怎樣做就怎樣做,幾十年來怎樣就怎樣,不會改變。

從微軟招聘準則,看看求職者常犯錯誤

自微軟行政總裁 Satya Nadella 上任後,要求員工應有「無所不學」(learn-it-all)的好奇心,強調專業知識以外,亦要兼備各種非技術技能,並重視他們的情緒智商,所以在招攬人手的取向上,也有所改變。究竟這間每年收到 200 萬份求職申請的頂級電腦科技公司,會考慮些甚麼呢?負責微軟全球招聘的 Chuck Edward 提供了幾個小貼士,讓應徵者見工時更得心應手,同時鼓勵他們裝備自己。

Plan B 到底有無用?

為免失敗,有人會想多一個後備方案,以望進可攻、退可守。不過,發展心理學家 Chris Napolitano 和 Alexandra M. Freund 便提醒大家,若果我們無法認清自己當下所需的是應急方案( Contingent backup plan)還是預備方案(Redundant backup plan ),我們便無法準確判斷到底要如何留一條後路,才不致於燒掉自己的前路。

沒人告訴你的搵工指南(上)

這世界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求穩定,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朝九晚五,放工回家又或去飲杯酒,然後日復一日。第二種人完全不同,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在盤算如何爬得更高,在三十歲初就擔當行政重位,所做的每個決定隨時影響幾千人——他們對「工作」的理解,與你我截然不同。

南韓青年改名求份工

南韓統計局近日公布,2 月份 15-29 歲青年失業率為歷史新高的 12.5 %,即每 8 個年輕人就有 1 人失業,求職競爭異常劇烈。愈來愈多人認為見工頻頻失敗,已非學歷或能力問題,而是名字發音太難聽或拗口,於是申請改名,但求考官叫得順口,加番少少印象分。

7 條問題看穿求職者 EQ

求職見工自然要準備充足。公司背景、職位詳情、未來發展當然要全部答得出。作為公司 HR,有些時候真的個個都「咁高咁大」,難以取捨,要挑選哪一位作為同事都真的費煞思量。要麼靠直覺請人,有點略微兒戲。不如問一下以下 7 條問題,從中看一看他們的 EQ 有多高,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適不適合做同事更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