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

|共57篇|

為了環境,寧願減人工 —— 英國「氣候辭職」潮

氣候變化是各國長期面對的問題。經過數十年討論,有關議題亦融入教育體制之中,不少西方年輕人視環境公義為他們核心價值之一,例如近年爆發的「反抗滅絕」運動。有學者近日就發表研究,探討英國出現的「氣候辭職」潮(climate quitting)。

青年失業有罪:16 世紀英國保就業法令

青年失業可以是政府施政、教育制度及經濟環境促成,但原來曾幾何時在英國,失業青年需要負上刑責。歷史學家 Tim Wales 研究指出,英國伊利沙伯時代曾實施嚴苛法令,把青年人無業列為罪行,以穩定疫後勞動力供應,同時確保青年受工作紀律約束,以防社會道德風氣敗壞。

眾多企業未擁抱 AI,職場大洗牌還未正式開始

過去一年,大家開口閉口都是 AI,更瘋傳職場即將大洗牌,但世界始終未見一夜變天,關鍵可能是企業還未全面擁抱 AI 技術。「經濟學人」分析指,人類適應新科技總比想像中緩慢,除了部分大企業巨額投資及牽頭應用 AI,很多公司仍然態度審慎,意味著 AI 對職場的衝擊,可能是長年累月的漸進演變過程。

數據分析 —— 美國商學院最熱門科目

短短十數年,商業分析、數據分析或數據科學的領域,已發展成繼工商管理碩士(MBA)之後,美國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根據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全美現有 183 間商學院提供相關碩士學位,前年的收生人數更遠多於任何其他類型的專業碩士課程。

【新詞】「聲望經濟」:演算法、就業零散化催生的新標準

過去十年,愈來愈多專制國家透過電子技術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把監控技術推至極致;在新自由主義國度,信用、聲譽則以另一種形式主宰社會。米蘭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Alessandro Gandini 在 2016 年出版著作 The Reputation Economy,中文意思是「聲望經濟」。在書中,Gandini 以跨學科方法,解釋聲譽如何成為獨立知識工作者的重要無形資產。

未來就業報告:AI 趨勢下,全球 5 年內或流失 1,400 萬職位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2023 年未來就業報告」,指科技正在改變所有的工作角色,隨著綠色轉型、科技、經濟前景等因素影響,近 4 分之 1 工作崗位將會發生變化,全球 5 年內可能流失 1,400 萬個職位。

馬爾代夫被海環繞,年輕人卻不諳水性

馬爾代夫境內有 99% 是水,國內 1,190 個島嶼中超過 80% 海拔僅 1 米。有別於擁有廣袤陸地的國家,游泳對於馬爾代夫人來說,不只為強身健體及求生,更是保護海洋生態、捕魚及參與旅遊業的重要技能。但很多年輕馬爾代夫人,尤其是女孩,卻不懂游水。

曾詩敏:做自己人生嘅老闆

回想自身過去十載的職業生涯歷程,大概比「freelance」和「slash」這些「浪潮」興起前,早一點點就轉型,那時不知哪來的勇氣,但契機出現,同時內心有強烈的渴望製造所需空間,創造想建立的東西和模式,便走上了這條最近前同事形容我為「第一代 freelancer」的路。

亞洲女性打破職業界限、爭取平等與財富增長

波士頓諮詢集團(BCG)今年的數據顯示,亞洲(除日本外)女性的財富每年增加 2 萬億美元,到 2026 年將達至 27 萬億美元,整體增長為全球之冠,更為史上首次,亞洲女性的財富總和超越北美以外任何地區。除了受社會結構及政策轉變、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等帶動,還因為有更多亞洲女性投身以往由男性主導的行業。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體育裁判嗎?

無論是過去抑或現在,足球比賽總會出現種種爭議誤判,即使近年國際足協引進大量新技術,例如「視像助理裁判」系統(VAR)和門線技術以提高執法透明度,爭議依然存在。有科學家就幻想體育比賽可以行得更前,以人工智能取代裁判,消除爭議背後的人為因素。

高溫戶外工作,工會推動立法自保

歐洲在剛過去的夏季受熱浪襲擊,一些地方更錄得超過 40 度,戶外工作者在酷熱天氣下持續工作,面臨中暑風險,有工會呼籲當地政府必須立法,設定停工的最高溫度,以保障戶外工作者的職業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