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去年發佈 ChatGPT,僅 4 日就有 100 萬人使用,兩個月內達至 1 億用戶。它由最初的 AI 聊天機械人,迅速發展數據和圖像分析等功能,甚或能解決任何行業或處境問題。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雜誌發表最新研究,提出要充分利用這種新興技術,就要拋開設計思維等傳統創新方法,發揮湧現思維(emergent thinking)。
思維
|共11篇|
道德無用?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倫理學是哲學的重要一環,由柏拉圖、康德,再到羅爾斯,很多偉大的哲學家都試圖探討出一套道德規範。多倫多大學榮休教授德索薩(Ronald de Sousa)曾經講授道德哲學多年,他近日在學術網站 Aeon,從根本地反思自己的專業,並提出 5 點理由,論證道德之無用。
唐明:「解決人就解決問題」的特有思維
這種毀滅地球的方案,左看右看,用來要脅上帝,還差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會對這個趙教授的言論而感到絲毫驚訝,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他是和上帝平起平坐的,可以隨便決定全人類的生死,以及地球的命運。
人類與猴子,共享同樣的思維邏輯?
雖然人類和猴子語言不通,但我們的思維結構或比想像中相似。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佛大學與卡內基美隆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城市人、原住民、成人、小孩還是猴子,都能學會句中有句的遞迴式文法系統,可見大家的邏輯思維方式有重疊之處。
【Soul Monday】困境中,讓兒童討論哲學
在華盛頓大學兒童哲學中心創辦人 Jana Mohr Lone 指導下,孩子們每星期會進行一次哲學對話。病毒大流行期間,這些對話轉移至網上,讓孩子在困境中,對生活有更多思考。
單靠意志力,真可堅持到最後?
一件事、一個好習慣、一個信念、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否單靠意志力成事?研究發現,愈努力自我控制的人,反而虛耗得愈多,最後不僅不能達成目標,更會筋疲力盡。反之,較少受誘惑的人更能成功達到目標,因為他們擁有一定的意志力之餘,同時也用對了方法,以下是這些人的特質:
迂迴語言講數字,腦筋要多轉彎?
世上大多數文化皆使用十進制,系統將數字 0 至 9 排列、數到十後再數到百,如此類推。中文裡的「六十三」就是六十加三、「七十七」就是七十加七,看起來一目了然。然而,諸如一些歐洲語言命名數字的方法並不如中文般「直接」。
一個遠古墓地,叫科學家重新定義人類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學家透過人類喪葬,了解其他文化的宗教和信仰,但從來沒想到其他近似人類的物種(靈長類群體包括屬人類、南方古猿和其他近親屬)也可能有類似行為。1908 年出現第一次關於埋葬死者的爭論,法國 La Chapelle-aux-Saints 附近發現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骸骨。發現者認為骸骨是有意被埋葬的。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挖了一個墳墓,屍體有意地以胎兒姿勢埋葬,安全地覆蓋起來。但許多當代科學家仍然對這種解釋持懷疑態度,或者直接駁斥。
IQ、EQ 外還有 CQ?即是甚麼 Q?
IQ 和 EQ 聽得多,原來還有所謂「CQ」,別看小 CQ,這 Q 對於你的事業成就舉足輕重。社會科學家 David Livermore,在其著書 The Cultural Intelligence Difference 中寫道:「最強預測成功的指標不是你的智商,也不是你的履歷,甚至不是你的專業知識,而是你的 CQ。」
恆毅力:比天份和智商還重要的是意志力
一個人成功的要素有很多:智商、社交手段、際遇、性格、信念……如此種種各有其重要性。而近年人們偏愛相信性格決定命運,卻難以定論究竟何種性格能帶來哪種命運。美國研究心理學家 Angela Lee Duckworth 經過多年觀察和研究,終於排除所有因素,發現成功的要訣只有一個:恆毅力。
外語改變思考,改變……道德?
老套的道德兩難式:假如你是火車司機,左邊的路軌迎面撞向路軌上的 5 個人,右邊則只有一個人,你會犧牲那人的生命以保存另外 5 人的生命嗎?研究指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道德難題都含糊其詞,不願做出選擇。但這樣的問題只要用外語重新提出,近一半人能乾脆地只犧牲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