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中共元首鄧小平曾言:「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經過 40 年市場化改革後,中國結合專制主義和有限度的市場經濟,發展出與西方自由主義社會截然不同的國家資本主義。另一邊廂的西方大國,左翼政客如桑德斯和郝爾彬,令社會主義理念變得愈來愈普及,近日美國就有企業家發聲捍衛資本主義制度,指社會主義只會帶來貧窮。
貧富
|共5篇|
「疫」境之下,富戶比窮人更慳家?
過去 20 年來,美國的「個人儲蓄率」絕少高過 10%,但在今年 4 月卻突然飆升超過 3 倍。想當然,這都是拜武漢肺炎大爆發所賜。自從全美封城抗疫,很多人都立刻大減開銷,惟當低收入戶的支出在 5 月近乎回復正常水平,高收入者反而持續少花錢、省得多。
你的社區如何,你的孩子也必如何?
成長環境會影響健康,可謂不爭事實,但其影響或比大家想像中深遠。英國一個研究就長期追蹤國內 1,619 名兒童,發現在貧窮社區長大的孩子,有不同的基因表現方式。即使外表看來無異,健康威脅卻早已植入體內。
非洲曼克頓計劃爛尾的啓示
2013 年,中國證大集團宣佈投資名為「莫德芳坦」(Modderfontein)的新城市計劃,稱之為「非洲曼克頓」。如今,莫德芳坦已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但是計劃為何失敗,傳媒卻少有提及。
統一三十年,東西德價值觀依然分歧
西部的德國人,因為民主制度的薰陶,長期對主流媒體和政治精英抱懷疑態度,德國統一三十年來的種種後果,包括經濟危機,都是由國民承擔,而精英只是從中自肥。東部的德國人至今依然未能擺脫「秘密警察監控」的陰影,尤其是親友的背叛,以及政府的謊言,令他們心靈受創,很難恢復對政府或者人際關係的信任感,普遍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