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社區如何,你的孩子也必如何?

A+A-
一名男子在英國黑池 Bloomfield 的排屋(terraced houses)外踩單車。該區為英國最貧困的社區之一,當地男子平均壽命比富有地區短 22 年。 圖片來源:Andrew Aitchison/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成長環境會影響健康,可謂不爭事實,但其影響或比大家想像中深遠。英國一個研究就長期追蹤國內 1,619 名兒童,發現在貧窮社區長大的孩子,有不同的基因表現方式。即使外表看來無異,健康威脅卻早已植入體內。

為了解社會經濟環境與基因表現間的關係,研究員集合政府資訊、犯罪紀錄、Google 街景等,從中評價不同社區的實際環境、社會文化、經濟狀況、健康與安全等。然後,他們從受試者的血液中抽取表觀基因組(epigenome),再以社區為單位作比對。

何謂基因表現?原來即使基因序列相同,身體利用基因中資訊的方式,仍可能人人有異。表觀基因組就包含基因資訊轉化成的蛋白質和化合物,能有效調控基因的行為。轉換過程造成的種種改變,甚至有機會遺傳後代

結果顯示,到 18 歲時,在社會經濟環境較差地區長大的青年體內,其有關炎症、煙草接觸、廢氣代謝的基因表現均有異於與較富裕的同齡人。值得一提的是,與西方社會的刻板印象相異,各社群中與癡肥有關的基因表現,並沒有明顯分別。

由於家庭狀況及個人生活習慣都有可能導致結果有差異,研究者決定把兒童原生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計算在內,當中包括從不吸煙、沒有顯露高度炎症跡象的受試者。但即使把這些因素納入考慮,貧富地區的表觀基因組仍然有別。團隊由此推斷,居住地區的確影響基因表現。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Erin Dunn 閱畢報告後撰寫評論,憂慮這些年輕人他日患上癌症、代謝相關疾病、精神病等機率,或比其他同齡人高。

若受試者並無吸煙習慣,亦不曾有慢性發炎跡象,又應如何解釋基因表現的不同?團隊提出了三個假設,但是次研究並未涵蓋相關實驗,故未能以科學驗證這些說法的真偽:

  • 身體曾經受這些狀況影響;雖然現在已經免受煙草和炎症侵襲,表觀基因組卻為此留下印記
  • 表觀基因組感應到這些狀況會在將來出現,於是作出相應反應;但這些改變反成疾病起因
  • 導致相關基因表現變化的實際起因並未包含於是次研究內

報告亦提到,是次研究得出的年輕人基因表現分佈,與另一針對居於貧困地區的 45 至 84 歲人士基因表現研究並不吻合。團隊相信,由於成人或由其他地區移居,定居貧窮社群日子相對較短,對身體的影響亦不能同日而語。

他們接下來的另一研究目標,正是探討能否逆轉居住環境對基因表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