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人生世代,企業向德國取經

A+A-
Bosch 行政總裁 Volkmar Denner 於 Bosch ConnectedWorld 年度會議中自拍。 圖片來源:Bosch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預料多數的職業將因此面臨淘汰。英國牛津大學副教授 Michael Osborne 在「就業市場未來」報告中指出,「在今後 20 年內,美國有 47% 的就業者可能會因自動化與數碼化而失去工作。」

相較於德國企業已經把目光放在對年長員工的職能培訓上,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企業,反應相對落後。根據跨國人力顧問公司 Randstad 在 2017 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全球 33 個國家地區中,日本企業只為 41% 的員工負擔職訓費用,位居末位。

政策智庫日本生產力中心(JPC)估計,在 2005 年到 2015 年之間,德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提升了 29%,日本卻只微升 1%。即使因為日元兌美元貶值造成低估,卻也全然不見過去製造大國的榮景。「日經 Business」認為,生產力之所以停滯,很可能要歸咎於人才的二度培訓跟不上技術急速的進步。

一位人力資源顧問觀察,日本企業的員工,雖然剛進公司的前幾年拼命學習工作內容,但是有了終身僱用的保障,漸漸失去了重新學習的意願,跟不上科技變化的中年或銀髮員工非常多。

「日經 Business」指出,在高齡化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已然邁向「一百年人生」時代。與此同時,期待在六十歲退休,悠然度過老年生活也愈來愈難了。尤其,隨著數碼化的發展,既有的技術與技能已經跟不上變化,愈來愈多的職務正面臨淘汰。

在人力高度缺乏、同時又面臨產業轉型危機的情況下,日本迫切需要的,就是讓高齡人才再進化。現在,他們打算向德國企業取經,在公司內部引進「二次培訓」制度。

年長的資深 Bosch 員工會定期與年青員工交流,傳授技術和經驗。 圖片來源:Bosch/Facebook

博世(Bosch)與西門子同為德國製造業代表,過去專長於替丹拿(Daimler)、福士(VW)等世界級汽車品牌製造商生產汽車零件。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不只沒有被淘汰,甚至反過頭來領導汽車業創新。

博世能持續創新的原因之一,就是每年砸下將近 3 億美元的教育資金,投注在教育平台更新,除了依據科技的變化隨時重組教育課程,也致力整頓機制,讓工廠第一線的技能時時提升。

進入博世的教育網站,可以看到車聯網(IoV)、多向雷達、自動駕駛零件等最新技術的演講影音資訊,講師正是他們內部的第一線員工。他們把自己學到的業界最先進知識,傳授給全體員工,目前已經累積將近 50 萬條的教育內容。

該公司負責人才教育的資深副總裁 Rosa Lee 表示,「在 AI 等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要能靈敏的應對變化,重要的是預備好機制,讓員工從現場或供應商學到的知識能彼此共享。」

技術進步加速的情況下,要有效活用有限的人才,企業就需要提供二次培訓的機會。當日本已經進入一百年人生的時代,德國企業反倒成了他們可效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