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

|共74篇|

俄版 WeChat:普京的超級程式夢

多年來俄羅斯以軟硬件、法律和收購等手段,致力建立主權網絡,入侵烏克蘭後再加強力度,包括瓦解國內最知名科技企業 Yandex。社運分子及專家更指,當局正暗地開發如同微信的超級應用程式,從社交、交稅,到安排入學甚至參軍打仗,皆可「一 app 通行」,藉此全面監控國民、審查和操控網絡資訊。

梨泰院慘案一周年:AI 檢測系統能阻事件重演?

去年萬聖節南韓梨泰院聚集人數過多,最終發生人踩人事故,造成 159 人死亡,逾百人受傷;事隔一年,很多家屬和生還者仍活在陰影創傷中。首爾正在測試智能人流檢測系統,於今年萬聖節前夕投入運作,借助科技之力避免慘劇重演。

【圖解】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 —— 手機資訊安全隱患

熱播的韓國 Netflix 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中,少女掉了手機後尋回,卻不知自己已被壞人盯上,在她的手機做了手腳,監控生活一舉一動!這是驚悚電影的橋段,但在現實世界,透過手機竊取一個人大量的私密資料,其實比戲劇情節還要輕易。這理應更讓人懼怕,只是為何每天把手機捧在手心的人們,大多不以為然?

監控印度:以私隱換取安全感

印度這個全球最大民主的國家,可能也是最少私隱的國家。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Comparitech,超過 150 萬個監控鏡頭遍佈全印 15 個城市,「緊盯」著 1.3 億多人的一舉一動,密集度冠絕全球。公民團體深以為懼,印度人卻愛之信之,對閉路電視的需求更持續上升。「老大哥」為他們帶來的安全感,勝過一切。

【官方認可】想入場睇波?掛返個牌先

掛牌識別示威者身份,絕對是說好香港故事、由治及興的典範。除了防止有人「搞事」,也有國家將類似措施套用到生活不同範疇,好讓人們安心出行。例如俄羅斯就要求球迷向政府申請通行證,否則不能進場觀賞足球賽事,而藉著這個 Fan ID 系統,還可篩走亂俄分子。

林喜兒:「捕風捉影」—— 老大哥在看著我們

10 年前「黑鏡」的預言早已逐步實現,當年驚訝於人工智能的無所不能。今天 BBC 的「捕風捉影」(The Capture)把這些黑暗現實赤裸裸地呈現,警匪特務向來是英劇的拿手好戲,2019 年播出第一季,3 年後再推出第二季,是繼 Bodyguard 後另一火紅的 crime series。

追蹤俄軍戰犯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何惹爭議?

俄烏戰爭為史上首次把 AI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戰場,既協助認領遺體,亦追蹤戰犯身份。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專家 Felipe Romero Moreno 卻警告,免費提供技術的 Clearview AI 公司,以收集 1,000 億張人臉為目標,推銷予各地執法部門,早在世界各地鬧出私隱爭議。

靈魂綁定代幣:去中心抑或極權統治工具?

目前區塊鏈應用通常局限於資產轉移,無法開展建基於信任的經濟活動。以太坊共同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正尋求突破,預告今年年底將發行「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s,SBTs),作為區塊鏈用戶的身份認證,可據此建立網上信譽。他在上月合撰論文,解釋計劃將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社會」,但他同時承認技術有方便極權政府監控的隱患。

另一位擊倒普京的男人:Telegram 創辦人

早前有消息透露,港府計劃封鎖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但過去早有政府下達類似禁令,俄羅斯的封鎖行動便以失敗告終。當時擊敗普京的男人,為現年 37 歲的 Telegram 創辦人杜洛夫(Pavel Durov),被譽為「俄版朱克伯格」,曾經因拒絕普京要求交出烏克蘭示威領袖數據,最終被迫離開俄羅斯而定居海外。

韓國幽靈手術:監控就能一了百了?

去年熱播的劇集「魷魚遊戲」,曾出現類似「幽靈手術」(ghost surgeries)情節,由並非專業的醫生向昏迷者施行手術。事實上,韓國雖然有資金充裕、醫療水平一流的醫療保健系統,卻曾傳出多宗醫生將自己的手術重任交由助手負責,從而接收更多患者以獲取利潤的幽靈手術醜聞,嚴重打擊公眾對醫療機構的信心。針對相關亂象,當地國會去年 8 月通過法案,成為全球首個要求手術室安裝閉路電視,記錄過程的國家。

投河自盡不絕,首爾以 AI 搶先救人

資料顯示在 2020 年,韓國平均每 10 萬人就有 23.5 人輕生,比率冠絕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到了 2021 年,在漢江這個自殺熱點,搶救任務更較前一年增加 20%。為阻止悲劇再三發生,當局引入人工智能(AI),監測橋上行人的一舉一動,務求在人企圖自盡前,搶先把對方拉回來。

疫情正如何顛覆宏觀經濟學?

疫情爆發以來,普遍經濟學家都對前景作出壞打算,結果總不似預期。「經濟學人」分析指出,疫情瞬息萬變,宏觀經濟學分析往往追不上發展,以致各國政府和央行更仰賴實時數據,如非接觸支付、航班升降量和餐廳訂座率,以調整抗疫及經濟政策,變相加速數碼科技牽動的實時革命(Real-time Revolution),同時亦可能完善極權統治。

【刷個臉,買個麵】校內人臉辨識,以私隱換方便?

過去一年半,多國利用最新科技作為監控手段,引起公眾對此反思及提防。由週一開始,蘇格蘭北艾爾郡(North Ayrshire)共有 9 間學校於飯堂引入人臉辨識系統,僅為在午餐時段加快收錢速度。以幼童的私隱,換校方的便利,是物有所值抑或得不償失?從家長到專家,各有各憂慮。

威尼斯減遊客之法:變為完全監控城市

疫情下,備受遊客喜愛的威尼斯不再人滿為患,當地人不用與他人共享城市,得以重新感受久違的安靜。為保護城市免於再次受遊客過多問題困擾,該市市長正加強人群管制,以科技「解決」問題,包括在遊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其電話數據,又動用數百監控鏡頭,防止出現擠迫問題。當局更計劃明年夏天在關鍵入口安裝閘門,遊客必須提前預訂及付費,才能在當天入場,而且名額有限。

【聲音的力量】毋懼監控及「龜速」,古巴播客蓬勃發展

無自由,失歡樂。就算想要娛樂至上、麻醉自我,偏偏上網又貴又慢,連看 Netflix 也無望。這種鬱悶的生活,是古巴人的日常。不過「紐約時報」發現,儘管面對政府監控及「龜速」網絡,當地播客(Podcast)卻發展蓬勃。這類純聲音節目吸引大批聽眾,甚至顛覆黨派性極強的媒體格局。語言的力量之大,在這個共產主義國家可見一二。

從地下到公演 —— 80 年代蘇聯搖滾

如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在「時代的孩子」所寫:「日常和夜間事務,都是政治的事務。」想找個角落,聽一首歌?對不起,音樂也是政治的事務。80 年代蘇聯雖然對發展搖滾樂有所鬆綁,列寧格勒甚至有首個合法演出場所,但想要在蘇聯 Rock & Roll,仍得與 KGB 打交道、遵守限制。

古巴國產電話將面世,會是把雙面刃?

古巴政府正準備生產幾乎每個古巴人都想要的東西 —— 新款而便宜的手提電話。國產智能電話也許能讓數百萬買不起進口電話的國民,一圓隨時上網的夢想,但據網媒 Vice 報道,「國產」是雙面刃,因電話所使用的自家作業系統,不僅難以兼容所有外國應用程式,更可能成為政府的監控工具。

Moyashi:如果敏感詞也有系譜學

將來史家研究我們今天的經歷之際,說不定會在「言論自由」的條目上苦惱。以言入罪當然是史證,用敏感詞打擦邊球都可以是一種監控的側面證據,但當大眾學懂自我審查是活命的條件,「言論」本身根本不會出現。如果要寫一部「敏感詞的系譜學」,那些「從一開始就不會說出口的東西」又怎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