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

|共12篇|

在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

我認為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英國人很清楚明白日常生活充滿荒謬滑稽的事情,亦不介意把這些瘡疤狠狠割開,然後極盡辛辣地公諸人前。可是,英國人會不會大刀闊斧地改變?又並不必然,因為這種讓人死不去的不便,也可以是一種令人安樂過活的秩序。

【*CUPodcast】專注力協定:如何對抗外在誘因,利用協定預防分心?

要做到心無旁騖,「專注力協定」的作者尼爾.艾歐認為除了理解內在誘因及時間管理外,對抗外在誘因以及限制未來的自己同樣重要。智能手機作為一大分心源頭,用家可以為裝置內的應用程式重新排序,整理介面,以減少分心的可能;對部分人而言,利用預先承諾來協助自己達成目標,成效尤其顯著。

遙距工作下,職場的新欺凌方法

疫情減退,不少國家逐漸復工復課,Twitter 卻反其道而行,表示「過去數月證明在家工作確實可行;如果團隊希望一直安坐家中上班,我們可以付諸實行」。虛擬辦公室或將進入主流,然而,除了居家環境容易令人分心外,遙距工作還有一個隱藏問題:更嚴重的職場欺凌。明明不必朝夕共處,為何網絡相見,竟令欺凌問題雪上加霜?

Home Office 難專心?且聽時間管理教練之言

疫症爆發以來,為免與人接觸易受感染,在家工作成為很多人的新常態。初時或覺輕鬆,久而久之卻會被家中雜務纏擾,再加上疫情資料交流、排口罩、搶購糧食日用品等抗疫日常,都令人難以專心,通常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一天任務。多年來在家工作的時間管理教練曾撰文直指,在家工作難以為個人和專業時間之間劃清界限,但當她嚴格規定辦公時間後,情況出現了變化。

怎樣才算工作過勞?問問戰時軍火女工

勞工團體經常爭取制訂「最高工時」,除了保障僱員的合理權益,原來還可保障資方的生產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英國壯丁投入戰場,婦女則在後方貢獻,很多負責製造武器和彈藥,每每要快馬加鞭加班工作。有史丹福大學學者翻查當年的工作紀錄發現,工人工作超過特定時數後,便出現工作過勞以致生產力下跌,勞資雙方同為輸家。

遊戲化職場:以「獎勵」包裝的監控

現代人愛以「遊戲術語」形容日常大小事情,諸如過關、升級、完成任務、成就解鎖…… 流行用語以外,形形式式的遊戲化(Gamification)設計,更隨處可見,表面上能讓員工互相提升競爭力和生產效率,但同時是一套借用遊戲設計的無形監控工具。遊戲元素充斥現實生活,甚至用來評核員工價值和社會地位,最終,人們會否完全依賴和利用遊戲手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to-do list:讓人本末倒置的生產力假象

精於規劃的人,可能會不斷更新他們的行程表,或每天都為自己準備一張「待辦事項清單」(to-do list),直覺認為會更有條理,提高工作效率,完滿解決日常工作。不過,有人認為 to-do list 是一個華而不實,錯誤並無法增加效率的做法,而且,更糟糕的情況下,甚至讓人們本末倒置,拖延了最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並提出另一套能幫助人們完成工作的思維:Hunter Method(狩獵法則)。

石 Sir:拙劣的英國效率

你試過在網上做一次銀行轉賬,轉足 10 天也未轉妥嗎?我試過,我真的試過。在英國幾個月,幾乎都已習慣英國人工作錯漏百出:網上購物,貨物寄失了連貨運公司也不知道貨到了哪裡,就此消失於空氣中無法追尋;港人熟悉的那家銀行,其網上系統竟然不認得自家銀行發的信用卡,而不接納我的交易;無線電話帶號轉卡,竟然把號碼轉到另一無辜客戶的賬戶去。英國人辦事能力及效率低下,以前聽聞不少,但當身受其害時,感覺還是挺震撼的。

致熱衷加班的你:做得少才有好表現

Morten Hansen 作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管理學教授,致力尋找促進工作表現更好的因素。為此,他研究多達 5,000 人,從工廠的車間工人到企業的高級經理,希望找出造成工作表現有異的原因。惟他沒想到:「工作表現最好的人,他們都做得很少。」他發現工作時間長一點,確能提升表現,但只限於一週 50 小時左右。超時以後,質量只會下降甚至惡化。但光是少做一點,當然無法令你突飛猛進。Hansen 從其新書精選 6 條法則,讓你學以致用,在職場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