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

|共11篇|

「活化」鬥牛場:西班牙的舊地新用

鬥牛這項西班牙傳統競技,已不復數十年前般興盛,2019 年舉辦的賽事較 10 年前少近一半。兩年多的疫情再加快其式微步伐,全國約 1,700 座鬥牛場大多變得凋零。但問題是,這些場館不只佔地龐大,還多坐擁市中心的優越地利,任其空置未免浪費。如何「活化」此類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成為當地重要課題。

佐賀縣荒廢數十年的稻田,如何成為新景點?

日本農產品深受港人歡迎,但其實隨著人口老化,加上農戶往往後繼無人,愈來愈多耕地遭到荒廢。光是佐賀縣,1985 年至今便暴增 5 倍至 5,069 公頃。眼見有地無人用,一名本地建築師遂想到:若不扎根,何不紮營?一塊凋空 30 年以上的農地,經其改造成為熱門營地,雖不再種植稻米,卻種下振興希望。

肌膚細胞逆齡,複製羊多莉有計?

身體隨年齡增長一點一滴的改變,是必然之事。可以在外表、皮膚上一直保持青春,相信是不少人的夢想。近日,英國劍橋 Babraham 研究所的科學家,就基於多年前複製羊多莉的技術加以創新,日漸接近這個夢想。科學家希望未來人體其他組織同樣可以「逆齡」,開發出治療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治療。

【羅馬式建築】蓄水池保育絕非天方夜譚

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昨日進行清拆,本地罕見的羅馬式地下結構首度曝光,旋即引發保育爭議,有網民翻查文獻指證蓄水池早建於 115 年前。縱觀全球各地,雖然不少蓄水池深埋地底,但不代表沒有建築美學價值,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便是典範,即使是近代的蓄水池也有保育案例。

廖康宇:貴族藝術學校撤出香港,與你何干?

SCAD 撤出香港後,政府打算把北九龍裁判法院再次納入活化計劃,很大機會成為另一個和社區脫節的商業項目。香港人的歷史文化和本土情懷,在一個凡事都追求經濟利益的社會中無處生根;沒有本土文化氛圍,亞洲文化創意之都只不過是一紙空談。

阿嬋:荷蘭半製成寓所 100 萬做業主

香港市場上的新樓,大多都已有基本而統一的裝潢,但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DeFlat Kleiburg(下稱 Kleiburg),在看似摩登亮麗的外牆之下,內裡的單位竟是空殼一個,沒有任何裝潢、家電、間格,全部都要由買家自行負責。然而這項目不單很受荷蘭人歡迎,更是今年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的得獎者,到底這些單位有何魅力?

華山文創園區:文藝商業共生的傳奇

藝文界想要純藝術的展覽平台,但在營運的 4 年中,入場民眾並不多;文建會想要華山有自給自足的營運能力,但接辦過多商業活動,卻又忽略了華山的文化特質。而且台灣人的矛盾在於,既羨慕中國新簇的華麗建築,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穎與懷舊間擺盪,在商業與藝術間掙扎。直到 2007 年,由台灣出版界大老遠流董事長王榮文籌組的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經營權,將百年建築融合當代音樂、藝術與飲食文化,以全新的營運模式,呈現出今日華山 1914 的樣貌。

特洛伊的古戰場催生華山藝文特區

金枝演社這場「古國之神-祭特洛伊」獲得空前好評,導演王榮裕改編希臘經典史詩「伊里亞德」,運用 3,000 年前的經典戰役,隱喻當時台灣的處境,為世紀末的島國居民帶來極大的視覺與心靈衝擊。媒體與劇評一面倒的好評,但沒有人想得到,這場祭典首演,不只替台灣藝文界立下新的里程碑,竟也催生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座藝文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