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衝擊全球旅遊行業,各地昔日遊人如鯽的名勝變得冷清。不少世界文化遺產的管理者乃藉遊客參觀賺取維護資金,而遊客減少又令相關接待、紀念品販售和住宿等生意慘淡,甚至有人乘機盜竊文物。有見及此,不同國際組織開始向營運困難的文化遺產管理者,提供各種支援。
古蹟
|共20篇|
全民考古:鼓勵大眾參與的公共考古學
水務署在深水埗主教山施工期間,發現古羅馬式的戰前圓拱蓄水池。在一眾街坊、區議員和專家爭取下,特首林鄭月娥也終於開腔表示主教山遺址值得保留。城市學家黃宇軒指,早在古蹟未被發現前,一眾街坊、山友已由下而上把主教山營造成有人情味的社區,呼籲守護古跡之餘,也要守護山中的社區寶藏。多年來,學界就有關於「公共考古學」(Public Archeology)的討論。
【羅馬式建築】蓄水池保育絕非天方夜譚
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昨日進行清拆,本地罕見的羅馬式地下結構首度曝光,旋即引發保育爭議,有網民翻查文獻指證蓄水池早建於 115 年前。縱觀全球各地,雖然不少蓄水池深埋地底,但不代表沒有建築美學價值,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便是典範,即使是近代的蓄水池也有保育案例。
包大人:「貼地」的公關
當地產商成功投得戲院項目,便立即發聲明說會保留建築及其特色「飛拱」裝飾,更會重開戲院,如此斬釘截鐵的聲明,令批評聲音暫時閉了嘴,他日是否履行承諾還要等著瞧,但短期內的確令一眾保育人士暫時放下擔憂。
廖康宇:貴族藝術學校撤出香港,與你何干?
SCAD 撤出香港後,政府打算把北九龍裁判法院再次納入活化計劃,很大機會成為另一個和社區脫節的商業項目。香港人的歷史文化和本土情懷,在一個凡事都追求經濟利益的社會中無處生根;沒有本土文化氛圍,亞洲文化創意之都只不過是一紙空談。
【美伊衝突】伊朗古蹟岌岌可危?
美國和伊朗的衝突會否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對世界有何深遠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國家地理雜誌」的作者 Kristin Romey 就憂慮,軍事衝突將摧毁伊朗上千年的世界文化遺產。
Moyashi:如何保存一個廢墟?
保存風化的「古蹟」,與保存古蹟的「風化」是兩回事。保存一個建築群於廢墟的狀態,即使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日本與長崎市政府所面對的問題是:需要保存與修復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軍艦島,但完善管理下的軍艦島就可能失去廢墟的感覺。當建築被維修、草木道路被整修,那個還是大家想看的軍艦島嗎?
葡萄牙歷史瓷磚失竊嚴重,原因為何?
葡萄牙特色的藍彩瓷磚,長期面對被盜竊毀壞的危險。近年葡萄牙的地產及旅遊業蓬勃發展,間接助長瓷磚失竊問題,流通黑市的瓷磚每塊都利潤豐厚,更有遊客涉嫌鑿走瓷磚,當作旅行紀念品,叫執法部門防不勝防。
唐明:舊不如新,新不如仿舊
濟南老火車站建於 1904 年,出自德國建築師的設計,後來當地人回憶,因為德國建造工程精良,用材上好,所以清拆的時候極為費力。反對的人問:如果原有的火車站太小,不夠用的話,還有拓建、分流等其他選擇,為甚麼一定要拆?於是,「領導」發話,一錘定音:因為這是列強侵華的象徵,看著不舒服,拆了以後再建一個更好的,話咁易,「難道中國人造的,還比不上殖民者造的?」
頹垣敗瓦夏灣拿:傾頹中的歷史名城
古巴首都夏灣拿(Havana)以老舊斑駁的建築而聞名,有如把時間凝固在上世紀 50 年代,其中混雜巴洛克、新古典到 Art Deco 風格,使舊城得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雖然夏灣拿政府曾因為復修舊城的努力,贏得多個國際獎項,但進度遠遠趕不上舊建築的破落速度,以致倒塌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人命傷亡。
包大人:皇都戲院 —— 保育公關教材
星期一新世界集團宣佈已經就皇都戲院大廈申請強拍,又說強拍成功會「積極考量戲院精髓」,看來戲院有望復修,重現昔日風采。近年來,在許多香港市民心目中,這座建築已經成為香港的獨特風景、香港輝煌娛樂史的一個縮影。組織活現香港就為這座大樓打了一場頗成功的形象戰,將一座冰冷建築化作一個充滿趣聞、歷史和溫度的「有故事的人」。
石 Sir:英國最受歡迎城市
香港人通常選擇定居倫敦或曼城,但原來英國人喜歡的,都是這些悠閒旅遊小城。而與這些小城風格迴異的伯明翰,在英國人眼中並不入流,對我而言,倒也不是奇事。
李明熙、Kimberlogic:嚐遍西安街頭小食 細看兵馬俑
對讀中史長大的我,自小覺得西安是中原的正中央,既是歷代 13 個皇朝的首都,又是通往世界的絲綢之路起點。不管過去二、三十年西安變得有多現代化,每次到西安都感覺回到中華文化的起源地。但對於 Kim,跟她說這些歷史云云,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明白。帶她來西安,其一是為了讓她感受一下這個千年古都,其二是讓她吃盡西安獨有的街頭小食。
包大人:坦白的公關
馬會不是政府,行政總裁應家柏實在沒有必要加入戰團,大肆宣揚「大館」這項保育計劃的使費。但應家柏卻主動向公眾交代解說,指超出原來的預算是要為香港留下重要瑰寶遺產,為未來保育項目定下標準楷模,鉅額投資也可減少他日保養維修開支,為社區帶來價值。結果翌日傳媒評論也被他說服了,沒有用「超支」的字眼。這些都是勇於承擔的表現,選擇坦白,不單值得敬佩,也往往是最佳的公關。
為何會有人懷念薩達姆,感謝墨索里尼?
曾經被美國視作頭號大敵的薩達姆,對文化遺產可謂推崇備至,執政期間以巨款修葺重建多座古城,但他的出發點並不純粹:他仿傚墨索里尼復修羅馬古蹟的套路,利用巴比倫古蹟為政權加持,將自己化身成古巴比倫帝國繼承者,但重建的古蹟但求場面浩大,往往畫蛇添足、背離史實,以致重建後的巴比倫古城,淪為考古學界口中的「暴君迪士尼樂園」。
Gloria Chung:了不起的日惹
日惹是爪哇文化藝術的發源地,學府林立,有最著名的國立加札馬達大學,市內有很多城堡、宮殿和樓閣,保留了古都的純樸,有點像廿年前的檳城或清邁,民風純樸,走在購物大街 Malioboro 上,有小販擺賣,但都很整潔,而且不推銷不叫嚷,感覺平和,雅加達人很喜歡到當地旅遊,逃出繁鬧的城市,看看古蹟。事實上,當地方圓 40 公里內,已經有兩座世界文化遺産,古寺廟、蘇丹王朝留下的宮殿也不少,令日惹成為印尼的文化之都;古蹟之多,讓日惹成為印尼最了不起的城市。
李明熙、Kimberlogic:穿梭尼羅河神廟 體驗埃及式理髮
旅程至今,一共理過 3 次髮 —— 第一次在美國,理髪師沒有幫亞洲人剪髮的經驗,每落一剪便問合不合心意,怕弄得不好,結果當然也不好;第 2 次在蘇格蘭,理髪師看似是退役剃羊毛員,整個髮型毫無美感,頭皮亦不好受;今次在埃及,終於遇到一個有風格的理髪師。
Moyashi:文化遺產 DIY
文遺當然是歷史文化的紀念物,但牽扯到歷史文化,就必定與政治經濟有關。無論申遺,抑或經營文遺都是一場角力,有時窺探背後的角力,比看文遺本身更有趣。
【斜號族】Audrey:爭取自主工作節奏
在分享中環舊城歷史的講座上,Audrey 介紹自己時,沒說自己是個電台主持或本地導賞的研究員,而是直截了當地說,自己是個斜號族。五年前從政府部門跳出以後,Audrey 現在一星期七天都會主持電台節目,但她說這不能算是全職去做,主持節目之餘,還有許多時間剩下來,可以接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全職的電台同事,點止做呢啲?他們仲有好多非節目的工作要處理……」所以,主持以外,Audrey 還替「活現香港」的本地團做研究資料蒐集,另外在大學教廣播,也會接翻譯的工作。「我會說,現在的斜號族,爭取的是一種對工作節奏的自主權。」
破壞文物要坐 30 年監
海牙國際刑事法庭指控一名伊斯蘭激進份子蓄意破壞中西非歷史古城廷巴克圖(Timbuktu)內的歷史建築,該位名為 Ahmad al-Faqi al-Mahdi 的被告承認控罪。案件成為在國際刑事法庭例以破壞文物罪名起訴並獲勝的首宗案例。弱弱一問,那些在歷史古蹟灑尿留糞,刻上以任何語言寫成的「到此一遊」的類人類,也會被檢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