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顧,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對當年日本影視產業的「東方主義視覺」作出批判:6、70 年代日本經濟起飛,社會經歷高速現代化,東南亞的後進國被當成化外之地。在經濟強國日本的異國凝視下,「南方」就成為怪獸們的來源。
怪獸
|共7篇|
Moyashi:宇宙大怪獸基拉拉 —— 愚蠢的政客比怪獸更具破壞力
從結果來看,世界的危機不是怪獸,而是愚蠢的政客,讓小問題發展成無可挽救的末日危機。
Moyashi:怪獸之王的誕生
隨著時代流轉,文化意涵也一直疊加上去,怪獸之王成為了一個歷時性的符號,用巨大的身體象徵了不同時代、不同製作者對於災難與解體的理解。
Moyashi:大魔神 —— 小心阿爺唔高興
於是,無論奸臣幹甚麼其實都沒有所謂,最錯只是否定神明至高的權威,罪名是「惹阿爺不高興」。大魔神象徵了劇中世界頂端的權力與武力,只要不觸及權力架構,下面的人做甚麼都不會管,但一否定其主權,就會將你往死裡打。原來「大魔神」系列是講述地方政府挑戰中央,結果被官派特使拉下馬的故事。
Moyashi:大怪獸在東京出現 —— 然而與我無關
電視媒體的界在無法清除現實的地域經濟差距,更打不破社區的內向性。於是當新聞報道外縣燒得正旺之際,餐桌旁的母親抱怨一直播放差不多的節目、祖母喃喃地叫孫子多喝口茶。
夕立:勇者能與怪獸共存?
「哥布林殺手」將「哥布林」升格到成為社會問題。如果換成都市治安的脈絡來形容的話,首先哥布林的生態區域與人類棲息地重疊,因此牠們所犯的暴行不僅僅是冒險者莽撞闖進牠們地盤的問題,而徹徹底底是個生存空間的問題。由於哥布林問題只在鄉村地區較為猖獗,因此未被視為社會問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新手冒險者的犧牲成為解決哥布林問題的必要之惡。
藏於意大利森林的魔境
在 16 世紀意大利中部,有位公爵奧爾西尼,此公爵好美術,曾於博馬爾佐鎮建設大庭園,稱之為「神聖森林(Sacro Bosco)」。庭園雖以神聖為名,園內佈局卻不隨當時文藝復興的潮流,將綠草地切成對稱形狀,或置天使美女俊男塑像於花園之中,而是反其道而行,在庭園內置滿巨型神魔妖獸,而園內花草樹木,亦不整理,任由草木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