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全新賽季上月 25 日開鑼,由丹佛金塊主場對戰洛杉磯湖人,但場外消息似乎比場內比賽更受關注。現有轉播權即將到期,NBA 賽會正在洽商未來賽季的轉播權,由於愈來愈多觀眾透過串流平台而非付費有線電視觀看直播體育賽事,外界正猜測 NBA 轉播模式會否革新,引入科技企業加入轉播,而這些協議將如何改變觀看比賽的方式、影響美國媒體未來?
電視
|共65篇|
串流競爭與經濟憂慮:環球媒體裁員潮
面對串流平台競爭,加上娛樂活動愈來愈多元化,社交媒體亦已發揮傳播資訊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電視網絡、電影和電視制片廠都要面對存亡危機,早在去年底就來了一波環球媒體裁員潮。
拯救奧斯卡收視:你還會看直播嗎?
奧斯卡頒獎禮早已不單是美國盛事,還是國際影壇焦點。不過關心獎項的人雖多,典禮收視率卻令人憂慮,事關 2021 年就創下了史上最低收視紀錄 —— 只有 985 萬名電視觀眾收看。去年收視反彈至 1,536 萬人,但也只是歷年倒數第二低,與 10 年前超過 4,000 萬人收看相比,其吸引力恐是大不如前。電視轉播多年來持續流失觀眾,新領導層希望今年可以扭轉局面。
串流經濟興起:環球有線收費電視的衰落
2 月 14 日,政府宣佈批准香港有線電視提早 6 年交還收費電視牌照,有線的收費電視將會在 6 月 1 日起停播。隨著互聯網和串流經濟興起,娛樂變得多樣,雖然民眾更能接受每月付款的消費模式,但競爭環境激烈,全球收費電視產業都不免衰落。
紳士大哥:有線電視停播止血,HOY TV 走出困局仍欠條件
作為電視台的最大支柱,新聞部的衰落,自然地把電視台推進沒有未來的深淵。然而沒有得到教訓,在決定把資源集中在免費頻道上時,竟然重蹈覆轍地,從無綫找來離職的高層來當主管,老實說要對 HOY TV 抱有期望,會否有點太過理想主義?
彩色電視,改變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1960 年代的香港,是四大探長的年代,政府貪污腐敗、治安惡劣,又遇上大型社會暴動;但那個年代,香港人看黑白粵語長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到 1971 年 1 月 26 日農曆大除夕,無綫電視的「歡樂今宵」轉為彩色播映,成為香港首個實地製作彩色節目後,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人們再難回到黑白時代 —— 彩色電視已大大改變了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劇集很多,艾美獎提名卻全是那幾部
今年原創劇本劇集眾多,但艾美獎(Emmy Awards)頒獎典禮,戲劇類獎項提名卻大多落在少數幾套劇集身上。「華爾街日報」近日就有專文解釋,為何艾美獎會讓一些劇集囊括多項提名。
廖康宇:小丑發了瘋,但 DC 回復理智
正如電影中的小丑在受到重大打擊後,迎來人生巨變,Todd Phillips 的「小丑」亦是 DC Comics 一個痛定思痛的創作。它的成功,向 DC 證明了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的故事,不應只有一種敍述方法……
Netflix 訂戶下跌,打破「串流媒體是未來」的必然想像?
從一間郵寄出租 DVD 的美國公司發展至今天的國際串流平台龍頭,Netflix 可謂開創串流媒體革命,多年來訂戶不斷增長。不過公司早前表示,今年首季訂戶數字比去年第四季減少 20 萬,是十多年來首次下跌,更預計本季將失去 200 萬訂戶。英國「泰晤士報」電視副主編 Ben Dowell 就以英國觀眾及電視生態角度,撰文剖析過去人們堅信串流媒體掀起革命的想法,是否一直被誇大。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Disney+ 為何是 Netflix 最大敵人?
這凸顯的是「市場無邊界」。市場競爭從不只限於看得見的對手,那些表面上八竿子打不著的業者,隨時可能會跳進來分一杯羹。當電玩大廠任天堂也要拍電影、手機龍頭蘋果也涉足串流,意味著遊戲、影視、電商與科技間的界線,將會愈來愈模糊。
串流影音群雄割據:Netflix 如何應對?
過去串流市場比的是版權,迪士尼等先行者佔有優勢。但亞馬遜、蘋果出手,證明了只要有錢,就有版權。這意味著光靠擁有作品已不足以領先,導致各家大廠想要搶佔先機,就必須另出奇招。
無觀眾、減傳媒,如何作奧運直播?
今屆奧運賽事中,看台上再沒有擁躉,場地能容納的傳媒也銳減,只能靠轉播技術及運用巧思,觀眾才能感受到賽事的緊張刺激,及知道選手得獎背後的小故事。
Moyashi:1936 年的奧運直播
德國柏林夏季奧運在全球 41 個國家的電視直播。雖然只是實驗性質,但這成了第一次電視直播的奧運會,而事實上,這也是第一次全球直播的電視節目。
【歐國盃收爐】睇波又講波,結果勁偏幫?
歐國盃告終,今屆英格蘭縱無緣奪冠,也總算打出 1996 年以來歐洲賽事最佳成績,本土球迷固然欣喜。但作為電視直播的旁述及評論員,竟也放棄持平,公然偏幫三獅,無視作為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的廣播機構,觀眾群裡還有蘇格蘭及威爾斯兩隊的支持者。只是球評也是人,當民族榮辱在前,「講波」的專業操守,又是否盡可拋棄?
方俊傑:東城夢魘 —— 最符合大眾需要的傳統懸疑劇
懸疑劇,最高手是讓觀眾知道誰是真兇的一刻,忍不住尖叫,這一套,尖叫聲應該會出現,但多數提早了,而一般人類不可能尖叫完又尖叫再尖叫,會虛脫致死的。於是,去到理應生產出最大尖叫聲的劇情,完全失效,只剩一片孤寂。
後電視年代:如何談電視文化政治
5 月 21 日,ViuTv 的「Error 自肥企画」迎來了最後一集。過去三星期,該節目成為香港的全城熱話,不單內容輕鬆諧趣,更能喚起人們深刻反思,令不少港人看到香港電視業的一絲曙光。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的新傳系教授 Elana Levine 曾經撰文,講述大家在「後電視」年代,可以如何探討電視文化的政治。
廖康宇:由電視台之爭見獅子山精神
作為一個觀眾,看 ViuTV 的節目,最起碼我覺得受到尊重;就算正如網上 KOL 所講,香港的流行文化已回不去黃金年代,至少它承傳了香港創作人認真製作、敢於挑戰的精神,絕對值得支持。
鄭立:柏林週記 —— 睇下小柏林咪知道香港點解變東柏林
所以當看到人們對成年鄭柏林的評論時,我倒覺得,如果大家有認真看節目,其實他本來就提倡這種生存態度。所以香港為何會變成東柏林,看看「柏林週記」吧,你會懂的。
重複的美學:選秀節目數十年如一?
香港某電視台的造星節目,再次成為港人熱話,令全城捲起一股選秀節目熱潮。選秀節目近年在南韓和中國十分火紅,在香港也有悠長歷史,梅艷芳和張國榮都是參加歌唱選秀節目出身。澳洲迪肯大學傳播學教授 David Marshall 就是研究明星文化的專家,他曾經提出一點有趣的觀察 —— 選秀節目是最重複的影視節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