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三,Twitter 和 Telegram 上出現少量美國五角大樓機密文件。記者、研究人員等陸續發現,原來早在去年 10 月,網絡上已有外洩的機密文件流傳。五角大樓官員承認文件屬實,並表示正調查洩密源頭;而不同的洩密理論,也隨之浮面。
情報機關
|共7篇|
【東德無間道】一名雙重間諜的冷戰記憶
日本動畫 Spy x Family 隱約可見冷戰時代東西德諜戰的影子,而寫成溫馨搞笑的間諜喜劇,現實中諜戰卻遠遠不是如此浪漫。兩名荷蘭學者研究間諜工作,近年多次訪問化名「M」的前雙重間諜,冷戰時代先後為荷蘭和美國服務,以間諜身份滲透東德情報機關,陷於亦敵亦友的關係,更受過東德嚴刑逼供,晚年卻要飽受創傷記憶的煎熬。
尹錫悅為何重新調查文在寅強制遣返北韓漁民?
2019 年 11 月,時任文在寅政府曾強制遣返兩名據指殺害了 16 名船員的北韓漁民,在板門店將之移交北韓當局。現任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辦公室週三發表聲明,譴責這宗「可怕事件」,指當日遣返涉及「反人類罪」,將徹底調查。同日,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突擊調查國家情報院(NIS),取去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等資料。遣返北韓人涉及人道問題,但尹錫悅政府調查事件,也令政界及人們疑慮是否為政治報復。
俄國特工:身份曝光又如何
國際調查研究網絡 Bellingcat 的記者,早前發佈涉嫌向俄國反對派人物納瓦尼投毒的人的身份,他們全部來自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首席調查員 Christo Grozev 形容,參與投毒事件的特工,屬 FSB 內一個甚為獨立的團體,即使是該局其他成員,也很可能對他們一無所知。儘管秘密特工身份曝光,但「莫斯科時報」偵查記者 Andrei Soldatov 認為,在今天,克里姆林宮及其秘密部門已不再為此感到尷尬。
日本能否成為核心第六眼?
近期,愈來愈多人討論日本會否加入五眼聯盟,剛離任防衛大臣一職的河野太郎上月亦曾提及有意加入。不過,日本自身的情報能力,能否滿足五眼的需要、能否取得五眼國家信任等問題,均值得留意。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Euan Graham 便認為,日本距離成為「六眼」,尚有遠路要走。
超出容忍範圍的中國間諜
美國總統杜林普下令,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需於星期五前關閉,有美方官員表示,此舉是對中國間諜活動激增的回應。前中情局幕僚長 Larry Pfeiffer 亦指:「總有一定數量的間諜會獲容忍。但事件反映中國人已超出間諜活動的可接受範圍。」假如間諜與間諜活動受一定程度默許,那甚麼程度的間諜活動,才屬於超越界線?
史上最著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
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於 7 月 3 日正式成立。誠言,放諸古今,所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非香港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例如東德的「史塔西(Stasi)」,意思就是「國家安全部」。至於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蘇聯的「KGB」,中文翻譯正正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