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共29篇|

叛逃的哈馬斯之子:我們需要鏟除哈馬斯

哈馬斯共同創始人哈珊.約瑟夫的長子摩薩.哈珊.約瑟夫(Mosab Hassan Yousef)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批評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形容該組織不是政黨,而是一個聖戰組織,沒有妥協的可能,又指哈馬斯仍然抱有 7 世紀的思維,而以色列已進入 21 世紀,前者代表混亂,後者代表秩序。早在 2010 年,摩薩便出版自傳 Son of Hamas,講述自己叛逃的經歷。

以巴戰爭︱以色列情報,是否重犯 50 年前的失誤?

哈馬斯的行動在以色列造成數百人死亡,又擄走過百人,令各界大感意外。按理以色列一直嚴密控制哈馬斯所在的加沙地帶,再加上其知名情報機構莫薩德(The Mossad),居然未能預見危機,實在教人質疑,甚至傳出陰謀論。部分分析則認為,是該國情報工作失誤、被誤導而過度自信。

捉鬼滅奸:烏克蘭的暗殺行動

行軍打仗,最忌內鬼通風報信、通敵洩密。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18 個月來,數十名賣國烏人成為暗殺目標,在俄軍佔領地甚至俄國境內被射死、炸死、吊死或以假酒毒死。特工默默清理門戶,烏府則裝作不知道。惟部分人憂慮,這些復仇行動缺乏明確戰略,有安全部門藉此坐大爭權。

俄烏戰爭,挪威北極小鎮也成間諜戰場

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但烏克蘭人「見疑即報」,人人嚴防間諜滲透,遠在北極圈的挪威海邊小鎮同樣鬼影幢幢。經濟學人集團雙月刊 1843 Magazine 專題報道,在俄羅斯與西方世界決裂的今日,鎮上居民常被情報人員要求從事高危任務,俄羅斯間諜線人也滲透當地,秘密監控官民一舉一動,令該鎮不經意淪為諜戰最前線。

美國機密文件外洩,是擾敵之計?

上週三,Twitter 和 Telegram 上出現少量美國五角大樓機密文件。記者、研究人員等陸續發現,原來早在去年 10 月,網絡上已有外洩的機密文件流傳。五角大樓官員承認文件屬實,並表示正調查洩密源頭;而不同的洩密理論,也隨之浮面。

瑞士,曾經的紅色中國間諜中心

1815 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中立國。作為調解衝突的中立國,瑞士盡可能與不同國家保持外交關係,每年數以千計外交官前往日內瓦,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會議。外交人員往來頻繁,自然成為理想的間諜活動場所。1960 年代中期,世界各地報章就聲稱,中國駐瑞士伯恩大使館已成為「紅色中國間諜中心」。

日常生活的間諜工具:二戰盟軍如何以編織收集情報

除了氣球,很多聽起來十分日常的工具,其實都可以用來收集情報。在手機未普及的年代,偶爾還會見到老人和中年女士在公園或者交通工具上針織,打發時間之餘,又可以為摯愛送上溫暖牌毛衣。不過,針織的用途可以遠遠超於你的想像。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分享在戰爭時,間諜如何以針織傳遞訊息。

匈牙利:關照俄羅斯間諜的歐盟國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鄰近的匈牙利沒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和斯洛伐克這 4 個歐盟兼北約成員國,脫離由俄羅斯主導的國際投資銀行,還跟一眾歐盟國家「唱反調」,未見驅逐冒充外交官的俄國間諜意願。有分析指,總理歐爾班因其親俄取態,對在國內活動的「紅場特務」視而不見,庇蔭他們為所欲為,變相助普京一把。

俄國運籌帷幄原因:諜戰

近日傳媒都在直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像,但除了空襲和地面進攻外,間諜戰亦是另一個沒有直播的戰場。「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專欄作家 David Ignatius 提醒,諜戰絕不限於情報收集或網絡攻勢,身為前蘇聯特工的普京,疑早有暗殺烏克蘭政要的計劃。回顧烏克蘭反抗蘇俄的歷史,我們絕不能輕視俄羅斯情報機關的滲透能力。

程總裁:友邦闖中國史(四)—— 二戰時,保險「Agent」捲間諜戰

保險公司向美國一些企業推銷「戰爭保險」,一旦它們遭受戰爭災害,即可獲得保障;而保險公司進行「再保險」時,將這些「風險」轉售予一些拉丁美洲保險公司,若它們與德國納粹相熟,則變相泄漏了美國企業機密。

收買間諜要多少錢?

盜竊或刺探國家機密的間諜,想當然屬高風險工作。冷戰時代,蘇聯便有紀錄曾處決為美國情報機關效命的雙重間諜。間諜面對人身安全威脅,以重金厚酬換取他們高風險付出,聽來合理,不過有媒體就報道,事實未必如此 —— 收買一名間諜的開支,花費可能不高。

日本能否成為核心第六眼?

近期,愈來愈多人討論日本會否加入五眼聯盟,剛離任防衛大臣一職的河野太郎上月亦曾提及有意加入。不過,日本自身的情報能力,能否滿足五眼的需要、能否取得五眼國家信任等問題,均值得留意。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Euan Graham 便認為,日本距離成為「六眼」,尚有遠路要走。

超出容忍範圍的中國間諜

美國總統杜林普下令,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需於星期五前關閉,有美方官員表示,此舉是對中國間諜活動激增的回應。前中情局幕僚長 Larry Pfeiffer 亦指:「總有一定數量的間諜會獲容忍。但事件反映中國人已超出間諜活動的可接受範圍。」假如間諜與間諜活動受一定程度默許,那甚麼程度的間諜活動,才屬於超越界線?

史上最著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

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於 7 月 3 日正式成立。誠言,放諸古今,所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非香港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例如東德的「史塔西(Stasi)」,意思就是「國家安全部」。至於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蘇聯的「KGB」,中文翻譯正正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

美軍暗殺行動,揭開伊朗在伊拉克的權力網絡

美軍在伊拉克刺殺伊朗「二號人物」蘇萊馬尼(Qasem Soleimani),激發中東多國的反美情緒。事實上,蘇萊馬尼現身巴格達絕非偶然,有傳媒取得的伊朗間諜情報紀錄,揭露蘇萊馬尼如何利用擊退伊斯蘭國的機會,擴張伊朗在伊拉克的權力網絡。伊拉克國會日前要求駐伊美軍撤走,足見伊朗在伊拉克政壇的影響力。

文化冷戰:小說如何充當反共武器?

英國小說家奧威爾名作「1984」近年洛陽紙貴,文學與政治關係再次引起熱議。哈佛大學歷史與文學研究學者懷特出版新書,便帶領讀者重返上世紀冷戰,講述美蘇陣營如何動員作家展開連場文化攻防戰。美國中情局甚至重編奧威爾名著「動物農莊」為袖珍本,以便用汽球送入鐵幕,透過文字想像顛覆蘇共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