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

|共8篇|

印度研究分析室:情報機構跟越洋殺人的關係

加拿大指印度特工,涉嫌殺害該國錫克教領袖尼賈爾的事件已演變成外交風波。加拿大外交部驅逐印度外交官、對外情報部門負責人拉伊(Pavan Kumar Rai)。拉伊所屬的情報部門,有個相當平實的名字:印度研究分析室(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RAW)。尼賈爾被殺一事,也令這個接受過美國中情局(CIA)「打擊恐怖主義技術」培訓的地區知名情報機構更受注視。

2024,比利時或不復存在?

1831 年,比利時從荷蘭獨立建國。這個新生國家一開始已有兩種主要語言勢力 —— 唯一官方語言法語,以及比利時荷蘭語。時至今日,北部講荷蘭語的法蘭德斯地區(Flanders)與南部講法語的瓦隆地區(Wallonia)之間仍有很大語言鴻溝。2024 年 6 月比利時將進行選舉,隨著推動法蘭德斯獨立的政黨崛起,比利時或將不復存在。

和平統一共識,正在南韓社會淡化?

從近期電影「絕路狂逃」,講述南北韓外交官放下猜疑合力逃出索馬里,到大熱劇集「魷魚遊戲」裡拚命求存的脫北少女,韓國影視作品不乏觸及兩韓的情節或題材。而自朝鮮半島分裂以來,統一意識亦一直存在。不過,2018 年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研究生獎學金得主、專門研究南韓政治的 Dylan Stent 認為,在過去幾年間,南韓政界與民間的和平統一共識,其實正在減弱。

羅馬不倒,世界不好

公元 476 年,日耳曼蠻族消滅西羅馬帝國。帝國雖已覆亡千餘年,卻仍深深影響著歐洲以至世界 —— 10 億人口使用拉丁語系語言、羅馬法塑造現代民法、羅馬建築風格廣受後世仿傚、帝國中後期接受基督信仰,至今基督宗教仍是世上最大宗教。也許有人為帝國衰亡而婉惜,但史丹福大學古典學與歷史學教授 Walter Scheidel 認為,若帝國沒有瓦解,或純粹被另一類似的龐大帝國取代,世界便不會變得現代化。

分裂美國輝格黨,是重整力量的契機

從「杜林普分裂共和黨」或「擺脫杜林普,製訂新路線」等評論,探索共和黨未來路向,到傳聞指杜林普將另組第三政黨,美國共和黨前路尚未明朗,會否如部分媒體所言面臨崩潰,尚待觀察。但即使其因分裂而倒下,往後亦可能再有能與民主黨分庭抗禮的政治組織崛起。今天兩大黨之一的共和黨,正是在 19 世紀中,從另一大黨輝格黨(Whig Party)的分裂中崛起。

脫俄獨立 —— 烏克蘭教會的鬥爭

自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以來,烏克蘭與俄國關係一直惡劣。近日,烏克蘭似乎有所反擊。不過,並非針對領土,而是爭取國內的東正教會脫離俄羅斯,達自獨立自主。烏克蘭教會的獨立,實際上超越了宗教事務糾紛。假如烏克蘭的要求,在夏季末的君士坦丁堡神聖大公會議上得到支持,勢將削弱莫斯科教會的勢力。

維繫一個國家的條件

為何有些國家經常會鬧分裂,以致政府總是神經過敏,扭盡六壬誓要消滅地方差異,貶抑甚至禁制地方語言不可;但有些國家縱使文化多元,譬如瑞士就沒有統一語言,但卻未曾聽過當地鬧分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兼政治哲學教授 Andreas Wimmer 解釋,這關乎人民是否有成熟的國族意識,超越種族及地域差異。國族的建立,靠的絕不是狂播國歌。

電影「思.裂」曲解「多重人格」?

禮切·沙也馬蘭執導的美國電影「思裂」(Split)在 2017 年初上映,由飾演過「X 教授」的 James McAvoy 擔任男主角,在美國上畫第一週便奪得本地票房第一。故事關於具有 23 種人格的男主角 Kevin,把三名少女關閉在地下密室。以多重人格作為電影題材屢見不鮮,甚至可成為懸疑奇案解畫「妙計」,不過這次「思裂」得到迴響之大,再令人擔心流行娛樂污名化「多重人格」的精神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