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否成為核心第六眼?

A+A-
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近期,愈來愈多人討論日本會否加入五眼聯盟,剛離任防衛大臣一職的河野太郎上月亦曾提及有意加入。不過,日本自身的情報能力,能否滿足五眼的需要、能否取得五眼國家信任等問題,均值得留意。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 Euan Graham 便認為,日本距離成為「六眼」,尚有遠路要走。

情報收集聯盟五眼,起初由英美兩國在 1946 年成立,加拿大在 1948 年加入,1956 年澳洲與紐西蘭參與後,便成為「五眼」。五個成員國承諾不互相監視,並分享所有收集到的情報、收集方法與技術,彼此地位平等。2013 年斯諾登(Edward Snowden)逃出美國,並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項目「稜鏡計劃」(PRISM);據他洩露的部分內容,五眼以外其實還有次級及三級聯盟「九眼」、「十四眼」。

五眼以外,九眼成員國包括丹麥、挪威、法國、荷蘭;十四眼成員國則包括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

「九眼」和「十四眼」的擴充成員國均來自歐洲。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 Rory Medcalf 形容,歐洲國家的協助,對美國、澳洲在內的五眼合作夥伴來說是如虎添翼。然而,即使歐洲多國與五眼聯盟關係密切,還是沒有走進最核心的位置。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認為,問題在於夥伴之間的信任。

五眼之間的互信程度,涉及每個成員國使用情報技術可靠與否、法律保護國家機密的能力、是否同意不互相監視等因素。對外界視為五眼潛在成員的德、法兩國而言,要滿足最後一點便有困難。2015 年,維基解密(Wikileaks)便披露,NSA 曾監聽三名前任法國總統以及一眾內閣部長;斯諾登則披露 NSA 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報道認為,五眼成員對德法的信任問題,可套用在判斷是否接納日本身上。

Graham 則從另一角度審視日本能否加入五眼。他指,情報共享畢竟是一門交易,假如日本能提供非常獨特的情報資源,自然能彰顯其價值。因此,他提出兩項實質的操作問題:情報的獨特性,以及保證保密共享情報。Graham 認為,日本作為一個東亞國家,正好能為聯盟提供獨特情報。「日本在技術情報收集上,例如捕獲有關無線電廣播及電子共享信息的電磁波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數據,均有優勢。」日本網絡與中國相鄰亦是一大吸引之處。「西方國家日益重視針對中國的情報收集和分析,日本的重要性因而提升。作為聯盟非西方一員,其東亞夥伴的地位反而是一大資產,而非負累。」

2014 年,日本有示威者反對「特定秘密保護法」生效。 圖片來源:路透社

儘管如此,日本保密共享情報的能力卻是隱憂。Medcalf 指:「日本面對的風險是,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情報分類及安全審查系統。」日本要建立符合要求的情報系統,困難之一在於國內阻力。2013 年,日本曾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但情報專家批評「保護法」並不完備。報道指,現時只要相關機密信息不構成安全隱憂,下至地方警察在內的所有政府人員都能查看。國內更有意見批評,「秘密法」打壓新聞行業、威脅潛在洩密者。

日本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Grant Newsham 解釋,出於軍國主義的歷史,日本一旦嘗試完善保護秘密情報政策,往往都會引起部分國民猛烈抨擊。「人們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記憶揮之不去。如果要加入五眼,就需要放下對這段歷史的顧慮。」撇開歷史問題,Newsham 指,整個日本情報收集網絡仍有大量工作有待完善。「要設定規則,允許持特定許可的人查看某些信息,或按敏感程度將信息分類。理論上,是要讓幾乎所有為此工作的人,都認為自己正在查察最敏感的資訊。」

對於日本能否成為「六眼」,Graham 認為長路漫漫,因為情報聯盟是非常保守的領域。「我認為日本會先按其專長範疇而接受區分,循序漸進,過程類似『五眼+』(Five Eyes-plus)一樣,她要在這個觀察階段裡,證明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價值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