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

|共44篇|

戰爭頻發,全球武器供應緊張

自從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歐美多國的國防承包商經已提高武器產量,但仍遠不及戰場上彈藥和裝備的消耗量。一眾西方國防高官如今更是憂慮,未知還要再花多少錢援烏抗俄之際,又有以色列為報復哈馬斯的突襲而開戰,將會缺乏足夠砲彈等軍火,讓兩個盟友都能繼續戰鬥。

涉嫌破壞天然氣管,香港註冊貨輪驚動北歐國防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地緣局勢已愈趨緊張,意想不到香港也捲入其中。瑞典、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有 3 條天然氣管與海底通訊電纜本月同時受損,歐美把矛頭指向中俄兩國,前日芬蘭警方更直指駛經的香港註冊貨輪「新新北極熊號」(Newnew Polar Bear)船錨脫落,破壞連接愛沙尼亞的天然氣管道。雖然未知事件是否蓄意,調查仍然繼續,但事件已再次為歐洲安全敲響警號。

【專訪】全球量子競賽開跑,量子電腦初創 Q-CTRL 專注實用

Q-CTRL 近期與澳洲國防部簽署合約,協助開發量子導航系統,以提升軍事和安全應用能力,反映量子技術的運算優勢能加速推動各種應用。Q-CTRL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Michael Biercuk 日前來港出席活動,他接受 *CUP 媒體訪問時談到公司最新開發的軟件產品,並分享他對全球量子競賽的看法。

真.AI 戰爭:滲入以色列軍事行動的人工智能

2021 年,以色列國防軍(IDF)將加沙為期 11 天的衝突描述為世上第一場「人工智能戰爭」,IDF 當時利用 AI 來識別火箭發射台,又找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成員的位置。「彭博社」報道,以色列已將 AI 擴展至軍事行動,協助快速選定空襲目標。但有專家質疑,過度依賴 AI 技術會帶來可怕後果。

美國機密文件外洩,是擾敵之計?

上週三,Twitter 和 Telegram 上出現少量美國五角大樓機密文件。記者、研究人員等陸續發現,原來早在去年 10 月,網絡上已有外洩的機密文件流傳。五角大樓官員承認文件屬實,並表示正調查洩密源頭;而不同的洩密理論,也隨之浮面。

中國提出烏克蘭和平方案,背後有何戰略計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俄期間,提出調解烏克蘭戰爭的和平方案,俄羅斯總統普京自然響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邀請中國進行會談,以致戰爭焦點忽然落在中國之上。喬治城大學訪問研究員 Philipp Ivanov 認為,中國在衝突中扮演調解員,與中俄試圖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有關。

愛國之難:日本企業對投資軍工業卻步

日本政府為應對地區局勢,去年公佈一項為期 5 年、耗資 3,150 億美元的軍事擴張計劃,屬二戰以來最大規模。按照計劃,當局將大力發展國防工業,游說東芝、三菱電機和大金工業等協助武裝自衛隊的企業加大產量,是關鍵所在。但路透社訪問當地多位政商高層後,發現深植民心的反軍國主義情緒,令部分日企對投資軍工業有所保留。

人類最大威脅不是 AI,是量子電腦?

人工智能向來被視作人類生存的威脅,不但常見於科幻創作,Google 前工程師更提出 AI 已擁有意識的駭人說法。但有學者卻警惕,中美爭相研發的量子電腦才是人類最大威脅,運算能力不但遠勝今日電腦,足以瞬間破解今日任何加密內容,更能夠使 AI 變得全能,必須在研發階段進行規管,否則後患無窮。

Top Gun 無效?美軍如何轉陣吸引新兵

上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加強歐洲駐軍以保護北約領土。諷刺的是,美軍現正苦於招攬年青男女入伍,所有部隊均難達成本年度的募兵目標。與此同時,撇除有過胖、吸毒及犯罪等問題的人士,合資格服役的年輕人比例創歷史新低,願意考慮從軍的就更少。國防部長對短缺問題表示關注,有專家更指「今年令我們質疑全志願部隊的可持續性」。

在疑美和反俄之間,希臘步向歐洲主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希臘是少數與其「欲斷難斷」的西方國家。本月初公佈的民調顯示,支持對俄制裁及資助烏國購買武器的希臘人僅佔 54% 及 40%,兩者均遠低於歐盟的平均值。總理米佐塔基斯卻跟輿論唱反調,公開聲援烏人抗戰。當疑美民意遇上反俄政府,這個古老國家開始步向歐洲主義。

芬蘭人俄國人,兵役心態決定成敗?

北歐國家芬蘭及瑞典宣佈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馬林稱:「不能再相信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在俄羅斯旁邊會有和平的未來。這就是我們決定加入北約的原因。」回顧過去與蘇聯的冬季戰爭,儘管單靠自己難以保證和平,至少可以相信一旦被入侵,芬蘭不會願意放棄抵抗。「外交政策」雜誌專欄作家 Elisabeth Braw 指出,同屬徵兵制度,與逃避徵兵的中、上層俄羅斯人相比,芬蘭人對兵役有著強烈的公民義務感。

莫斯科號沉沒,無休止的艦艇與導彈爭論

本月 13 日,烏克蘭兩枚海王星反艦導彈擊中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致其沉沒。烏克蘭的說法得到美國官員證實,俄羅斯則宣稱莫斯科號的「彈藥被引爆而受損,拖走時在暴風雨中沉沒」。若烏方所指屬實,莫斯科號就是繼 1982 年英國潛艇擊沉阿根廷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後,最大型水面戰艦被擊沉。俄軍損失旗艦,掀起海軍水面戰艦和反艦導彈優劣的熱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許瑞麟指,這些爭論還將持續。

因應俄烏戰爭,新加坡的軍事現代化計劃

1965 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被馬來西亞、印尼等強鄰包圍,不單生存至今,更一躍成為世上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國家。縱使無險可守,新加坡一直堅持軍事自主,厲行強制軍役,塑造全東南亞最高科技的軍隊。當南海衝突威脅東南亞和平,俄烏戰爭牽動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新加坡也在 3 月初宣佈將進一步軍事現代化,建立「數碼防衛與情報軍部隊」。

普京侵略戰,全面逆轉後冷戰德國國策

在反俄侵略的國際行動中,德國立場愈趨強硬,破天荒向烏克蘭供應軍備。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德國研究所所長 Jeff Rathke 在「外交政策」雜誌指出,現在德國幾乎每天都有反傳統的新發展,標誌著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正式捨棄對後冷戰秩序的美好假想,改為正面抗衡俄羅斯,又拋開政治禁忌,宣佈大舉投資德軍現代化,以承擔維護歐洲安全的責任。

回應鄰國威脅:日本創歷史新高的國防預算

10 月 4 日,岸田文雄正式出任日本第 100 任首相,並在 10 月底的眾議院選舉帶領自民黨保住多數黨地位。外界除了關注岸田文雄多番提出的「新資本主義」政策,亦密切留意日本在「中美新冷戰」下會扮演甚麼角色。11 月 26 日,新內閣通過一筆多達 7,738 億日元的追加國防撥款,令總國防預算再創新高。「外交家」雜誌就刊登評論文章,分析此舉對東亞政局的啟示。

南韓徵兵制會否走向終結?

自韓戰以來,服兵役一直是南韓年輕男性的成人禮。但有批評者詬病,徵兵制度下,新兵 18 個月的兵役生涯,往往要在一個充斥虐待及歧視的集體環境中渡過,而強徵亦使處於青壯年時期的男性被迫遠離勞動市場。鑑於當地徵兵制愈來愈不受大眾歡迎,「紐約時報」近日就有專文討論南韓的兵役制度,有沒有可能變成募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