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

A+A-
位於莫斯科的 KGB 博物館,內有安德洛波夫的半身像、情報機關的用具及重要文件等。 圖片來源:Wojtek Laski/Getty Images

港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於 7 月 3 日正式成立。誠言,放諸古今,所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非香港獨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例如東德的「史塔西(Stasi)」,意思就是「國家安全部」。至於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蘇聯的「KGB」,中文翻譯正正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

冷戰軍史家 Aaron Bateman 專門研究 KGB 的歷史。他的論文指出,俄羅斯有悠長政治特務史,早在 10 世紀,基輔羅斯大公奧列格(Oleg of Novgorod)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情報機關。到 16 世紀有「恐怖伊凡(Tsar Ivan the Terrible)」之稱的伊凡四世就成立特轄區管(Oprichnina)作為其私人特務,高峰期更有 300 名特轄區管駐守他的城堡,每天處決政敵和反對分子。後來各個沙皇都有自己的特務機構,例如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有「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Okhrana)」,專責收集反政府分子的情報,可是這些特務機構都挽救不了沙俄帝國滅亡的命運。

蘇聯成立後,精進了沙俄時期的情報機關。列寧時期有情報機關「契卡(Cheka)」,史太林年代就有「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而 KGB 就是由赫魯曉夫於 1954 年成立。諷刺地,赫魯曉夫之所以要用 KGB 取代 NKVD,是因為想修正史太林的極權路線。在 1930 年代,蘇聯開展了一場「大清洗(The Great Purge)」,估計約 120 萬人遇害,有更多人被流放和關押在勞改營和古拉格,而 NKVD 就是主要執行部門。這場「大整肅」的受害人,不單是知識分子、富農、少數民族,還有大量蘇聯共產黨員和紅軍士兵,1937 至 1938 年共有超過 2 萬名士兵被革職,當中數以千計人被殺。當史太林在 1953 年死後,赫魯曉夫立即聯同紅軍領袖,把 NKVD 首領貝利亞(Lavrentiy Beria)拿下,以防他奪權。赫魯曉夫大幅重組特務機構,削弱他們的權力,新機構就名為 KGB。

可是,到了 1964 年,保守派布里茲涅夫政變推翻了改革派的赫魯曉夫,KGB 又被授予更大的權力。布里茲涅夫在 1967 年委任安德洛波夫(Yuri Andropov)為 KGB 主席,直至 1982 年布里茲涅夫逝世為止。在安德洛波夫的管治下,KGB 大規模鎮壓異己,使其成為舉世聞名的特務機構,並進入了美國的流行文化,成為間諜片的常見奸角。國內,KGB 除了會處決異見者,也會把疑犯送往精神病院;國外,KGB 則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間諜網,必要時會下毒殺死國外目標,連一國元首也不例外,他們就曾試圖在可樂下藥,毒殺前阿富汗總統阿明(Hafizullah Amin)。1978 年,當波蘭出身的若望保祿二世被選為教宗後,蘇聯領導人深感不安,怕他會助長波蘭的反對運動,安德洛波夫於是下令在梵蒂岡部署情報網絡,並大力抹黑教廷。

布里茲涅夫死後,安德洛波夫一度接任總書記,但在位僅 15 個月便去世。1985 年起,戈爾巴喬夫當上總書記,推行自由化改革,KGB 也減少了活動,蘇聯更在 1991 年解體,新生的俄羅斯也再沒有「國家安全委員會」。可是,Bateman 指出 KGB 的職務只是分散到幾個不同部門,如「聯邦安全局(FSB)」和「對外情報局(SVR)」。這些部門還是沿用過去 KGB 的人手,儘管共產主義已經在俄羅斯消逝,但他們行事的心態和方法依舊,例如 2006 年就有前特工利特維年科遇害案,他歸化英籍後被特工以釙毒殺;除此之外,更有無數國內異見者遭遇毒手,只是不在國際媒體視線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