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個簡單的思想轉變,就能讓你更長壽

A+A-

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那些認為自己不太「好動」的人,壽命會比認為自己好動的人短 —— 但他們實際的體力活動程度非常相似。研究人員 Alia Crum 表示,近年來多項研究都指出,一個人的思維(mindset)對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而他們的發現則符合這個趨勢。

認為自己好動的人死亡率較低?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自 1990 年起收集,3 組合共超過 6 萬名美國成年人的數據並加以分析。這些數據記錄了他們的體力活動、健康、個人背景等資料。在其中一個樣本中,參加者配戴「加速規」(accelerometer)一星期,以量度他們的體力活動。研究人員對一個問題尤感興趣:「你認為與同齡人相比,你算是比較好動還是比較不好動(就體力活動而言)?」換言之即是,「你認為自己與同齡人相比,算不算常運動的人?」

研究團隊審視 2011 年的死亡數據,發現相比起認為自己較同齡人好動的人,認為自己沒那麼好動的人死亡機會高出 71%。

你看待自己的方法如何,你的壽命也必如何

意識如何影響壽命和健康,至今未有定論,但研究團隊已提出多種解釋。一種是指觀念能影響動力,那些意識到自己維持著健康活動程度的人會更多地運動,以保持健康;而那些認為自己本來就不健康的人則容易消極,繼續少做運動,這又加劇了他們為健康憂慮的心理負擔。這種「動者愈動,靜者愈靜」的循環,源於人們不願改變現有的想法。

另一種解釋則借用「安慰劑效應」—— 指患者並非真正獲得有效治療,但卻因為相信治療有效而痊癒、或病症得到紓緩。而那些認為自己運動充足的人,即使做的是無助促進健康的鍛鍊,但他們相信自己的健康因此得到改善,身體狀況的確會變得比活動程度一樣,但思想消極的人更好。

由改變心態開始

要培養一種認可自己活得健康的心態,其實不一定要做 gym。只要每天維持有良好的運動感覺便可,無論是爬樓梯、走路上班、大掃除等都可以。重點在於意識到自己所作出的體力勞動,並感到健康。雖然這可能會成為人們惰於運動的理由,但心態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