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更有興趣探討的,是群眾們的興奮心情及角色提議(包括我自己),才發現原來百年過去,我們趕去午門看斬頭的嗜血心態仍在,還是喜歡旁觀他人的痛苦,大概嗜血行為就在我們的基因當中。
痛苦
|共8篇|
為無脊椎動物立法
八爪魚能夠在水族館中逃脫,又能預測足球賽事結果,有鑑於此類生物擁有高智商、也有感知能力,一群英國保守黨議員要求政府將牠們納入動物福利感知法案保障範圍之中,保護其免於因為要滿足人類口腹之欲,而承受極大痛苦。
我們該如何分擔彼此的痛苦?
「為甚麼是我?」這是飽受痛苦煎熬的人常見的抱怨,往往叫陪伴在側的至親不懂回應。南韓從事人權工作多年的社工嚴寄鎬著作「痛苦可以分享嗎?」觀察分析,遭逢厄運或罹患惡疾的人,經常發現言語不足以表達自身痛苦,以致跌入苦不堪言的絕望,換成向身邊人埋怨和發洩,親友要不是跟著情緒崩潰,就是避之則吉,結果更叫受苦者孤立無助。那麼我們該如何分擔彼此的痛苦,才能夠做到互相扶持,不至於拖垮對方?
江皓昕:「大象席地而坐」—— 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如果每部電影都有一種專屬顏色,「大象席地而坐」毫無疑問會是灰色。是那種大陸三線城市被霧霾淹沒,各種人和事都被不幸纏上,雪降不下,雲撥不開,冬日茫茫窮途末路的灰色。它也許是一部拍得好的電影,卻不會是一部讓人喜愛的電影。正如抑鬱症,你可以說經歷過那段灰暗時期,你明白和了解,卻應該沒有人能夠自發地說你享受著被抑鬱症折騰的日子。
痛苦的降臨
“Affliction comes to us, not to make us sad but sober; not to make us sorry but wise.”
– H.G. Wells, English writer
痛苦的降臨,是要讓我們清醒不是難過,讓我們更有智慧而不是懊悔。
— H.G. 威爾斯(英國作家)
尼爾:我們,都是聽見聲音的國王
經典童話「國王的新衣」,安徒生原著的結局是國王「穿著」不存在的衣服繼續出巡,眾臣子們則識相的扮懵,保護著假象不被硬生生地剝下。不過如同大多數的童話一般,大家需要更直接、對錯分明的教誨,所以故事結局的寓意被改寫為騙人和假裝是不對的。換一個角度來說,反映了我們希望可以看見真相的渴求。如同曾經有一位孩子,12 歲的珊文.鈴木,在 1992 年聯合國召開的地球高峰會之中,發表了一段讓眾人沉思的演講,論及面對全球失衡,每一個人都需要看見事實而行動。她代表眾多的地球生靈,發出她的聲音:我在此要說的內容,是為了所有活在未來的孩子,也為了世界上飽受飢餓之苦的孩子們,以及無路可走而死亡殆盡的無數動物。我們,都是聽見聲音的國王。
尼爾:當我們喊出國王原來沒有穿上新衣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潛力,去確認可以承受近乎一切苦難的內在意義,而實際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遭遇到如同集中營嚴酷的極端處境,日常生活中更常有的衝擊是:當我們面對他者的痛苦時,會如何面對與回應?
人生八大苦:帶病返工最慘
即使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擁有智能電話與互聯網,得現代科技文明之助,也不見得能消除人生的痛苦。由 George MacKerron 博士帶領,抽樣調查訪問 10,000 人的研究所得,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