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

|共20篇|

給狗隻的長壽藥有望面世?

狗隻的預期壽命比人類短得多,一般 10 歲以上的狗已經可以視作長壽,即使是世界上最長命的狗,也只活到 31 歲。不少飼主將家中寵物犬視為家人,希望牠們愈長命愈好。近年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延長狗隻生命的藥物,近日生物科技公司 Loyal 就宣佈,他們向推出此類藥物邁進了一步。

長命百歲不是夢,一輩子太長怎麼辦?

一個人大約接受 20 年教育,工作 45 年,到 65 歲退休享受餘下人生;三階段人生是不少現代人的寫照。不過人類預期壽命一直延長,香港一個 2020 年出生的男嬰,平均預期壽命 82.9 歲已算低估,超過 90 歲實在不足為奇。更漫長的人生,或者需要另一套活法。

活到過百歲,取決於遺傳基因還是生活模式?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對長輩的祝願,也是不少人的夢想。根據聯合國 2022 年的估計,全世界有 59.3 萬名百歲老人,年齡層快速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有 370 萬百歲老人在世。專家認為,雖然遺傳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但身體活動、社會支援及居住地亦可影響獲得長壽的機會。

長壽神話破滅:沖繩人為何命短了?

沖繩人素以長壽聞名,各國醫學專家遠赴當地,研究本土人口延年益壽的秘訣後,多歸因營養飲食和定期運動,加上家庭和社區網絡支援。然而這些看法怕已落伍,隨著新生代遠離島民的傳統習慣,近年沖繩人的平均壽命較過去為短。上一輩認為現代生活「危及」生存,但長命百歲可能亦非年青人所願。

多種科技,令長者們獨立樂活

港人平均壽命超過 80 歲、日本開始踏入百歲時代、近 5 分 1 歐盟公民超過 65 歲…… 1980 年至今,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已經翻倍至約 10 億,預計到了 2050 年更會再翻一倍。但若是百病纏身,仰賴他人過日子,再長壽也沒意義。多國政府及企業正在尋求尖端科技協助,讓長者們擁有健康而獨立的生活。

護瞳行動:女人長命也是苦

長壽不一定是福氣。年老就少不免伴隨著各種病症,眼疾就是其中之一。政府曾在 2014 年發表「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書,在香港約 17 多萬視障人士中,近六成是女性,而 70 歲及以上的視障人士則佔 65.4%。近四成的視障人士只有小學程度。以上數字是否有關聯,要再仔細考究。不過護瞳行動眼科顧問林傑人醫生,則從社會角度解讀數字。

麻省理工專家預言:女性 50 歲後,更具競爭力

「中女」、「攝灶罅」、「黃面婆」、「女人三十爛茶渣」…… 諸如此類的標籤,在女性告別二字頭後,都被強加在她們身上。社會將女性的價值與年齡掛鉤,認定她們失去青春,就等同失去競爭力。尤其在職場及商界,年長女性似是難以容身。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AgeLab 研究中心主任 Joseph F. Coughlin 反駁,隨著人類的壽命愈漸變長,女性在 50 歲後,將會更具優勢才對。他日前接受美國 NBC 訪問,詳述這些「熟女」有望抬頭的根據。

幾個步驟,學會日本兒童健康飲食模式

日本人長壽已是不爭的事實,醫學雜誌「刺針」一項全球健康研究的結果顯示,日本人的生活及飲食令他們有著較長的壽命及健康的生活,而日本人健康長壽始於健康的童年 —— 世界各地兒童癡肥和糖尿病發病率飆升,日本兒童的肥胖水平卻一直偏低,而且近年更一直下降,他們有何秘訣呢?日本作家森山直美與專家、醫生和營養學家進行訪談,並根據研究,將這些日本生活方式歸納為可以令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步驟。

Healthy aging:擺脫名為長壽的惡夢

今人平均比半個世紀前的前人多活 20 年,但活得長不代表活得健康,正如香港人長壽全球稱冠,老人也不見得特別健康幸福。在剛過去的文化節「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中,蘇黎世大學與香港大學一眾學者齊集公眾論壇,討論「健康老齡化」研究進展與成果,如何讓高壽人類健康地老去。

當人瑞不再稀罕,長生不老將不再是神話?

長生不老,向來被當成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神話,但對Google來說,這是他們繼搜尋技術之後,下一個要替人類突破的科技革命。領導 Google 人工智能團隊的工程師 Ray Kurzweil,在與其醫生 Terry Grossman 的合著書 Transcend: Nine Steps to Living Well Forever 中指出, 通往百歲之道有三座關鍵橋樑:第一,是遵守最理想的醫療建議。讓自己活到得以享受第二座橋樑的好處,也就是生物科技帶來的醫療革命。接下來第三座橋樑則是:隨著納米技術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將有辦法以分子的大小,重新修補老化的身體。根據 Google 的預測,當第三座橋樑的技術趨於成熟時,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將是目前最高的預測再乘以 10 的次方。

只需一個簡單的思想轉變,就能讓你更長壽

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那些認為自己不太「好動」(less physically active)的人,壽命會比認為自己好動的人短 —— 但他們實際的體力活動程度非常相似。研究人員 Alia Crum 表示,近年來多項研究都指出,一個人的思維(mindset)對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而他們的發現則符合這個趨勢。難道真的是「你看待自己的方法如何,你的壽命也必如何」?

人類壽命有界限嗎?

今年 4 月 15 日,一生跨越過 3 個世紀的意大利人瑞 Emma Morano 逝世,終年 117 歲。於 1899 年出生的她,生前是世上最高壽的人,但以前仍有人比她長壽,1997 年以 122 歲高齡死去的法國老婦 Jeanne Calment 就是著名例子。雖然她們的人生都已經圓滿結束,但其頑強生命力仍然使人叩問:人類壽命究竟有沒有界限?

「希臘山區心」的健康秘密

「瑞士山區肺」配「希臘山區心」,可能是世上最無敵的心肺組合。有科學家發現,希臘克里特島(Crete)北部山區居民普遍擁有一種前所未見的變異基因,有助降低壞脂肪及膽固醇的水平,即使居民多以富含脂肪的羊肉及芝士為食,依然甚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即使生來沒有希臘心臟,基因科學的發展或能將先天優異後天化,普及健康心臟。

抗老化的突破研究

一般人都明白所有生物的壽命皆有限期,而本月初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就有研究報告表示,人類的最高壽命上限為 115 歲,能達到 125 歲則極其罕見。然而,不少人仍夢想能長生不老,衰老和死亡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日前在學術期刊「老化」(Aging)有研究發現,一種名為「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的蛋白質,與生物的大腦和肌肉老化有所關連,研究將有助進一步揭開生物老化的奧妙。

簡單道理:閱讀愈長命

經常「廢寢忘運動」的書蟲,以後大概多個理由安心久坐閱讀——耶魯大學長達 12 年的追蹤研究報告指出,扣除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等影響因素,相較不看書的美國人,每星期花約 3.5 小時看書的一群平均活多 23 個月。一日一章節,可能不只通往智性上的愉悅,甚至有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