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

|共12篇|

生物採礦可避免破壞環境?

生產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產品所需要的礦物,通常比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同類產品更多,推高礦物需求,令減少採礦環境破壞和擴大使用低碳能源之間出現矛盾。不過,採礦方式不單只有粗暴使用化學物料提取,近年業界便積極研究另類開採技術,例如利用生物科技作生物採礦。

加州科學創業計劃:協助女性初創科學家走出困境

近年,STEM 教育成為全球各地的熱門關鍵詞,愈來愈多人才希望投身技術科研的行業。可是,要推動科學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有志於走初創之路的科學家們,又要應付種種困難,當中女性創業家更有可能要面對機會不平等。美國就有知名學府推出特別的科學創業計劃,幫助女性科學家踏上企業家之路。

【*CUPodcast】ESG 簡單講:甚麼是氣候科技?

全球減碳進程緩慢,要放棄現有的生活模式談何容易。近年不少人開始應用創新科技來克服氣候挑戰,截至今年第 3 季,氣候科技相關集資額高達 320億美元,打破歷年紀錄。這次「ESG 簡單講」將介紹氣候科技如何在日常衣食住行上減碳,目前又有哪些新技術最多人關注?

海上耕種,或成糧食危機救星?

根據 2015 年一個研究,由於土壤侵蝕,在過往 40 年,世界整整失去了 3 分 1 可耕土地。海平面因氣候變化上升,本用以灌溉農地的河流與地下水源被鹽入侵;根據 2014 年數字,每年因此損失之農作物估計價值 273 億美元。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個數字相信只會一直上升。若無法逆轉大勢,改為在海水上種田或引進鹹水植物,又是否可行?

年長但不一定老?靠眼掃描檢測生理年齡

每個人年齡都會隨時間增長,但身體衰老的速度卻不一樣。科學界多年來都未能找到統一測量身體退化程度的方式。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眼睛掃描器,只要對眼部晶體進行光學檢測,就能得出生理年齡,令追蹤活人的衰老過程變得無痛又簡單。

【亞馬遜大火】科學解救亞馬遜?

亞馬遜大火愈燒愈旺,今年目前已錄得 9 萬宗活躍山火,數量之多是近十年之最。有專家估計,地球巨肺復原需時或數以百年計;一旦 4 成植被範圍消失,亞馬遜雨林系統將一去不返,並會逐步旱化成草原。不少媒體已指出亞馬遜火災的政治性質,而在開發雨林計劃獲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背書之下,8 月份森林削減率按年高出兩倍有多。要調解這場政治-生態危機,或者可以借助經濟-科學手段。

人類進化第一步 —— 基因編輯行業求才若渴

霍金最後預言:地球在未來 1,000 年內面對核戰、環境災難的威脅,人類長遠只能離開地球方可存活,要殖民外星,就必須「發現如何改變諸如侵略這樣的智慧和本能」,改造基因作「自主進化」,預言看似天馬行空,但現實是人類已走上了改變人體基因的第一步,開始以基因編輯治療由基因缺陷引致的疾病,基因編輯相關的職位需求更正在大幅上升當中,或者「超級人類」終有一天會出現。

發現「新」立體,揭開生物科技新一頁?

球體、六角柱體、三角錐體…… 簡單如一隻杯、一枝鉛筆的設計,均應用著這些立體幾何設計。最近,科學家從皮膚細胞中發現一個以前未曾新立體幾何,並命名為盾柱體(Scutoid)。然而,立體可以有無限種,人們用泥膠黏土,便可以隨便弄一個「新立體」出來。是以,盾柱體的發現有何價值,使之能稱之為「新」?

啄木鳥為何不會腦震盪?

踢波要頂頭槌乃是常識,但常識可以很危險。研究發現,頂頭槌會造成腦部阻斷,輕則短暫削弱記性,重則可致腦退化症,例如前英格蘭國腳阿士圖(Jeff Astle)在 2002 年死於腦部退化受損,驗屍官判定或因頂頭槌過多所致。不過,啄木鳥每日對木自撼,腦部負荷理應極大,但又未聞患過職業病。啄木鳥防腦震盪的秘訣是甚麼呢?

Google 也想要:種出來的「漢堡扒」

提倡動物權益的著名哲學家 Peter Singer 指出,西方的吃肉文化不但殘忍,而且對環境有害,從功利角度思考,人類應當茹素。的確,畜牧業對動物的虐待行為從未休止,不少環保人士也提出數據,宣稱食肉會加速全球暖化,明知事態,人類還是對肉食的美味無法抗拒。為解決問題,美國一間名為 Impossible Foods 的公司發明了一種能夠種出來的「漢堡扒」,就連比爾.蓋茨、李嘉誠和 Google 也為之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