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 月以來,烏克蘭、保加利亞及土耳其一帶的黑海海岸已有數以百計海豚死亡。2 月同時是烏克蘭戰爭開始之時,美國國際公眾電台(PRI)引述科學家意見指,戰爭可能是造成許多海豚死亡的原因,因為海軍用於定位其他船隻的聲納系統,會發出強大聲波,可能使海洋動物迷失方向。
死亡
|共113篇|
【Soul Monday】以日漫方式,看生死
漫畫經常會刷新讀者的世界觀,讓人們反思人生以至於社會運作。近日在東京舉行的展覽就以漫畫中的死亡觀為主題,主辦者深感疫情加上戰亂,新聞每天都會公佈死亡數字,但即使死亡如此之近,人們對其認知仍是極為薄弱,所以希望透過漫畫為參觀者提供死亡的「輪廓」,並藉此思考自己的生死觀。
【北韓大發燒】造就不合比例疫情的金氏奇跡
北韓 5 月承認國內出現 COVID 病例,往後以「發燒」數字公佈疫情走勢。根據官方數據,自 4 月以來,全國 2,500 萬人口中,發燒患者總數上升至 336 萬,截至上週五,死亡人數為 69 人。然而,專家及觀察人士質疑,大量人口染疫的情況下,北韓宣稱的死亡數字及比例極低,這個帳面上 0.002% 的死亡率,低於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南韓東西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 Justin Fendos 就認為,北韓「發燒」或死亡數字值得質疑。
以人工智能模擬死者言行,是否道德?
在早前熱播的香港電視劇「IT 狗」中,人工智能能夠逼真模擬死者,持續與生者對話。原來現實中確有類似的聊天機械人,但由於人工智能讀取了死者大量個人數據,最終引起連串道德爭議,該聊天機械人最終被迫停運。加泰隆尼亞公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Sara Suárez-Gonzalo 就分析背後的多重道德隱患。
大象如何哀悼死亡同伴?
人類面對其他人死亡時會感到悲痛,並會有儀式作哀悼。近年科學家在動物身上亦發現類似情況,做法雖未如人類般複雜,但靈長類動物及鯨豚類均會表現出不捨逝者的行為。近日,研究人員透過 YouTube 影片收集到更多證據,證明亞洲象在同伴過身後會出現特定反應,包括徘徊不去及移動屍體。
【烏克蘭戰爭】有名有姓與寂寂無名的陣亡俄軍
北約估計,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有 7,000 至 15,000 名士兵喪生。一個月的兵員損失數字,已大抵於前蘇聯士兵在持續十多年的阿富汗戰爭死亡人數。基輔方面稱,截至 3 月 28 日有 7 名俄國將軍、至少共 15 名高級軍官喪生。而其他寂寂無名的陣亡俄國士兵,想要在本國內追查他們的名字、人數,則可能要面對「假新聞法」的威脅。
人死後,意識可以維持多久?
在至親離世時,生者總會在意逝者在彌留或宣佈死亡後,是否仍聽到自己說話,或是他們有否仍有感知。英國班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Guillaume Thierry 以自身經歷,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探討這個難解的問題。
【天災人禍】大型死亡事故,何時變得如斯尋常?
2019 年,中國武漢市爆發不明肺炎疫情,病毒自此傳遍世界。截至 3 月 12 日,COVID-19 已感染全球約 4.5 億人次,奪去超過 600 萬人性命,而由於部分國家或地區會有隱瞞疫情的問題,加上計算方式不一,死亡人數或遠高於這個數字。現時,美國本身亦累積近 100 萬宗 COVID-19 死亡個案,「大西洋」雜誌專題報道就叩問,何時開始,民眾對此等大型死亡事件已經視若正常?
英國醫學期刊:「超額死亡」才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
截至 2022 年 2 月 22 日,香港累計超過 6 萬宗 COVID-19 陽性檢測個案,總死亡數字為 336 宗,單日本地確診個案亦高達 6,211 宗。基本上自 2020 年初疫情爆發至今,我們每天都會聽到上述的個案匯報,但甚少提出質疑。今年 2 月,醫學界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就發表編輯評論,指「超額死亡」(excess death)才該是追蹤疫情的最佳指標,比起死亡和確診數字更精確有用。
加納棺材款式:錘、獅子……飛機?
2020 年 4 月,來自非洲加納的抬棺材團隊(Dancing Pallbearers)影片,以獨特的護柩「棺材舞」,加上與之匹配的後製背景音樂,紅爆全球。歡樂是加納一大出殯文化特色;棺材舞之外,汽車、飛機、魚、公雞等造型超乎想像的棺材,也是加納人對逝者的致意。
【愛在左右】遺物轉化 告別「衣」戀
2012 年,澳洲女士 Mary Burgess 在丈夫離世後,將他的毛衣拆散再重新編織成新的物品,發覺過程令自己得以釋放和療癒,因而提出「遺物轉化」的概念。本身是社工、平日主要關顧癌症和臨終病人的吳宇峰受到啟發,將概念帶到香港,成立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並在去年得到社創基金撥款,資助他舉辦遺物轉化工作坊。
一行禪師的最後一課:如何面對死亡?
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日前圓寂,享年 95 歲。他曾經以畢生努力把正念修習引介到西方,即使中風不便於行,但禪師在人生最後幾年,依然沒有「佛系」地坐以待斃,反而盡自己所能享受餘生,繼續正念修習,並向弟子留下發人深省的遺言。
透過眼睛,可以看出死亡風險?
眼睛除了是靈魂之窗,更是了解健康的窗口。像高膽固醇也會導致虹膜周圍形成白色、灰色或藍色的環;乾眼症則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徵兆。而視網膜損傷亦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徵兆,像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甚至癌症、青光眼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近日有研究發現,視網膜更可以確定身體的生物學年齡,由此預測死亡風險。
如何管理荷里活片場道具槍
上週四,荷里活影星艾力寶雲(Alec Baldwin)拍攝新作 Rust 期間,懷疑片場道具槍走火,意外當中 42 歲的攝影指導 Halyna Hutchins 身亡、導演 Joel Souza 受傷。根據一份法庭文件披露,一名助導無意中將一把上膛槍械交予艾力寶雲,後者在事發前一刻並不知道槍內裝填實彈;當地警方目前仍在調查事件。網媒 VICE 就訪問荷里活專業槍支管理人,解釋片場如何管理槍械。
【香港文摘】跟哲學教授上一課老年與死亡哲學 —— 專訪張燦輝
很多香港人可能在第二階段很成功,但卻大半生都沒時間思考生而為人的問題。哲學不會告訴人做甚麼才是正確的,最重要是問自己一生裡為自己做過甚麼。很多人終其一生經歷過很多場他人賦予的考試,並因此而獲得成功感,但到了人生第三階段,當考試從生命退場時,要處理接下來的生命、把握做自己的最後機會,才是真正的考驗。
李衍蒨:天使的欲望
「Priapism」一詞指陰莖異常勃起,即沒有任何與性慾相關的刺激,該部位亦無法返回疲軟狀態。有研究曾指出,歷史上,被判處釘十字架死刑(crucifixion)的死囚都有機會出現這個症狀。我知道讀到這裡你會聯想到……
方俊傑:魷魚遊戲 —— 韓劇新戰線
(內文含少量劇透)爭論劇集究竟是神作還是爛作,意義不大,有人享受三秒鐘一下小高潮,有人享受三個鐘才來一個大高潮,好難取悅所有人。在現存出現過被玩到爛晒的材料上,還繼續鑽得出人人關注的高度,卻不得不佩服。
李衍蒨:屍體彈起及說話?
萬聖節快將到來,縱使今年未必如以往一樣有形形色色的鬼屋,但各種屍體或鬼魂彈來彈去的畫面依然很立體!放眼現實,屍體又真的會這樣驚嚇嗎?
印度「復活師」,為「活死人」爭取權利
經典日本動漫對白「你已經死了」,源自「北斗之拳」男主角拳四郎。拳四郎的死亡宣告例不虛發,現實世界中的印度,卻有不少明明有血有肉的活人,慘遭法律宣告死亡。唯有求助志願組織「活死人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Living Dead),嘗試找回活人身份。
李衍蒨:食物殘渣解密
雖然食物殘渣很有用,但推斷死亡時間的複雜程度,並不可單靠食物或其他環境相關的條件完成,因為現有的工具都有其限制及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