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 煲戲要在晚餐後

|共90篇|

江皓昕:「何者」(上)——請用一分鐘時間介紹自己

「接下來,請用一分鐘時間介紹自己。」這是求職面試裡常見的話,準備良佳的人這時會開始連珠炮發,像 Twitter 或微博般只能用 140 字卻要局限極大化地去推銷自己,把平平無奇,沒甚麼了不起的自己說成一副很厲害的樣子——然而一個活生生的人,又怎麼能用一分鐘去說完呢?

江皓昕:「迷幻列車 2」——老是一件不優雅的事

不知你還否記得?1996 年的「迷幻列車」裡,其中一幕在愛丁堡公園,Renton 和 Sickboy 一邊用 BB 彈槍狙擊公園裡的遊人,一邊討論 David Bowie、Lou Reed、Elvis Presley、David Niven、「玫瑰的名字」等,結論是那些曾經才華洋溢,接通了天地線的藝術家,隨年紀老去,都會慢慢失去感覺,不再美麗。Sickboy 說:「It’s certainly a phenomenon in all walks of life。」Renton 反問:「So we all get old and then we can’t hack it anymore. Is that it?」這麼一句反問,由 20 年後他們自己,作了最完美的解答——是的,人會老去,而老是一件不優雅的事。

江皓昕:「我,不低頭」——每一個政府高官和公務員也該看的電影

社會是個吃人遊戲,小撮人操縱著大部分人生死,而那小撮人還不自知。80 歲的英國老導演堅·盧治(Ken Loach)以拍攝有社會關懷和批判意識的獨立電影而馳名,新作「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爆冷贏得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及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電影獎,拍的正是利物浦城裡一個失業老人和一個單親母親抗衡冰冷又無人性的社會福利制度。說是抗衡,說白了也就是被追著打。

江皓昕:「月亮喜歡藍」——如果何寶榮和黎耀輝是黑人

香港終於有一個漂亮的外語片譯名。月亮喜歡藍,意境溫暖而深沉,取自原著舞台劇「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以至電影版中的一句對白:在月色照耀下,黑人看起來也帶點幽藍。這一個「藍」還吃了同音字「男」,點出這是一部同性電影。

江皓昕:「第一夫人」——沒多少個妻子會親眼目睹丈夫被爆頭

英文片名「Jackie」,Jacqueline Kennedy 的暱稱,就是創作人開宗名義的跟觀眾說:「小心,這會是一部很私人隱密的人物故事。」所謂私人隱密的意思,就是主角雖然是美國第一夫人,故事卻聚焦於她的個人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站在世界之巔,我們不談國仇家恨,只談風月。

江皓昕:「乘風破浪」——韓寒所理解的電影

大半年前,上海一個發布會上,韓寒宣布來年將會執導「天空製造」和「三重門」兩部電影,要大家敬請期待。卻到一個多月前,韓少失驚無神釋出了一部名為「乘風破浪」的電影預告片,定檔年初一上演。這電影拍得快上得快,開機到上演不到四個月,於是便傳出不少聲音,說韓少終於淪落到要當快槍手,為求新年賺大錢而粗製濫造了。

江皓昕:「中邪」——老子甚麼鬼都不信

「中邪」最近很紅,大陸網站熱鬧討論,連在我的臉書上也不下見過兩次。導演馬凱本來是個橫漂,又找來了另外幾個橫漂,拍了 18 天花費共 7 萬(當中 2 萬還花在演員的醫藥費上),就拍成了中國影史上的第一部「拾得錄像」,還取得青年電影展的最佳電影獎項,甚至有人把馬凱喻為大陸溫子仁……

江皓昕:Sherlock 第四季—— 一個死忠的自白

利申,作為此劇死忠,我真誠認為那些批評故事複雜的人,首先就該自省一下,看不懂如此顯淺的大眾劇,並不是一件太光彩的事,還好意思大聲說出來,似乎是按錯遙控看錯台了。正如福爾摩斯哥哥飾演者,也是編劇之一的 Mark Gatiss 說:“Go and read a children’s book with hard pages if you don’t want to be challenged. We’re making the show we want to make."你是個衛道之士就別上咸網,你是個不喜歡用腦的觀眾,請別看 Sherlock 。

江皓昕:「天煞異降」——數學不是宇宙共通語言,語言才是

去年無意中買下一本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作者姜峯楠(Ted Chiang)。猶記得讀完很驚訝,作者想像力非常獨特,寫作行雲流水卻毫不賣弄,故事主題和切入角度彷彿跟之前讀過的所有科幻小說都不一樣。特別是頭一個同名故事,短短 30 多頁,講了一個女語言學家嘗試跟到訪地球的外星人溝通,讀完像顛覆了甚麼似的,儘管不盡明白,仍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這世界。一年後,荷里活改編了這小說,拍成「天煞異降」(Arrival)。

江皓昕:Sherlock 第四季——人之所以跌倒,是為了站起來,神亦然

2017 鐵定是更好的一年,因為才開始幾天,我們就有了福爾摩斯。不把去年的古裝特別版 The Abominable Bride 也算進去的話,我們等了足足三年,Sherlock 才千呼萬喚始出來地推出了第四季。三年等三集,云云電視劇集中,唯有新福爾摩斯才有此等地位,粉絲還會拜託主創團隊:「別急,一步一步的做好,我們癮起時,重看以往集數就好!」也許是這種等待,這種期待,第四季第一集播出的時候,評語有點跌了。

江皓昕:「星聲夢裡人」——勇於做夢的愚者們,城市還是會為你而璀璨

電影結束,半數觀眾沒有即時離座,而是安靜地坐著,等片尾名單捲到最後一行,才雙腳軟軟地站起來——我不知道其他人,至少我留下來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片尾曲實在是太好聽,也不是要向每一個幕後人員和茶水阿姐致敬,而是缺乏回到現實的動力——電影太好,好得整個人似被抽空了,靈魂還在大銀幕另一面的美夢中,不願回來。

江皓昕:「先見之明」——不按常理出的一手靚牌

年尾,Netflix 還是出奇不意地嚇人一跳,毫無先兆地釋出了新劇「先見之明」(The OA)。頭洗濕之前,我循例上網查看關於此劇的資料,起碼知道一下故事或一點沒有劇透的觀眾點評。然而我看見的每一段介紹,都不約而同地告誡著,別要尋找任何有關此劇的資料。知道得愈少,真正看劇時的體驗會更奇妙。依此傳統,以下的評論,將不會談及劇集任何實質內容。一句定斷的話,無可置疑是好看的。那種好看是你一邊看的時候不會覺得,卻只是控制不了自己不斷看下去,到最後,彷彿穿越了一條七色迷幻的隧道,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剛才的旅程是多麼的奇妙,好想再經歷一遍。

江皓昕:「擺渡人」——關於所謂「爛片」,我想說的其實是……

電影上映不久即劣評如潮,網上鋪天蓋地充斥著「相比之下,郭敬明是個電影大師了」「王家衛到底欠張嘉佳多少錢」「梁朝偉是否被騙來拍這部戲」之類的討論,點評網站大打一星,甚至有人跟「富春山居圖」比較,說至尊爛片的冠冕終於要換人云云。對此,王家衛本人大開金口,在微博發文:「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於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只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聖誕快樂。」這種像是「一代宗師」裡高深莫測的對白,即被瘋狂轉發並加以解讀,研究大師話中是否有話,世人是否都太平庸,用了錯誤的方式去看這部電影。領銜主演的梁朝偉也轉發了該帖文,寫下:「我也喜歡。」

江皓昕:王林、張寶勝、廣東特異功能隊

近日,內地氣功師王林因涉嫌殺害弟子鄒勇被捕,經過一年多偵查,案件終於移送法院處理,是為這名「氣功大師」末日。王林是誰?原籍江西的他,90 年代表演成名,跟許多高官、明星、富商、企業家混熟,漸漸成為鄉縣首富,住奢華大屋,開勞斯萊斯。他自稱是「氣功技巧」和「民間手藝」的絕活都很厲害,包括空盆來蛇、斷蛇復活、紙灰復原、意念轉移物件、凌空題詞、徒手斷鋼筋、輕功懸空、甚至為外國元首治病。

江皓昕:Rillington Place——看英劇學倫敦的凶宅史

在網上搜尋器打「倫敦」和「連續殺人」,第一彈出來的名號大概會是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維多利亞時期的超級懸案,也許是全球歷史最臭名遠播,就連漫畫「名偵探柯南」也提過不下一次,至今仍未被搞清其真實身份的恐怖殺人魔。然而香港也有十大奇案,林過雲外還會有哈囉吉蒂,一個城市又豈止得一段黑歷史——BBC 最新三集劇 Rillington Place 就著墨於另一個時代的倫敦,一個看似尋常英國紳士,暗地裡卻是同樣恐怖,雙手也是同樣血腥的殺人魔約翰·克里斯蒂(John Christie)。

江皓昕:「我不是潘金蓮」——因為他是馮小剛

看畢的第一感覺是個疑問,為何過得了廣電局的審批?上訪、打貪、小市民向政府官僚據理力爭的故事,以中國思維來看是那麼敏感,搞不好又會傷害到某些人的感情,為甚麼還可以拍?還能參展和全國公映?前輩一聽,只答:「因為他是馮小剛。」乍聽還以為這是同人不同命的意思,因為他是馮小剛,有地位面子,廣電局也不得不在片頭加上國家認證的蓋章。回家想,才發覺前輩意思並不如此,恰恰相反。

江皓昕:「幸運鑰匙」——洗澡記緊拾肥皂

內田賢治不算一個多產的導演,除「遇人不淑」就只拍了「放學後」和「盜鑰匙的方法」,都是沒特別大 production value、但很具創意和心思的精緻作品,遺憾是他本人並沒有大紫大紅,有時候跟新朋友聊天談起「遇人不淑」,會有一種覓得知音的感覺。奇異在一水之隔的韓國,內田賢治的故事居然得到大眾好評,作品兩度改編翻拍並大收旺場,像這部改編自「盜鑰匙的方法」的「幸運鑰匙」,在韓上映不久即大賣,在「Dr. Strange」猛打下票房仍然堅挺不輸。

江皓昕:「你的名字。」——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看畢電影,好像得到了很多感覺,卻知道必定錯過了更多細節,沒有看懂一些文化符號,回家讀了幾篇分析文章,讀到有關日本文化的「原風景」概念——近代日本文學認為,所有的創作其實都是創作者的一種鄉愁,創作者因為童年經歷,把許多地貌、畫面、聲音、氣味都一一記下,長大後窮一生在創作路上追求,就是要把這片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風景再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