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

|共64篇|

人們生活更健康,可為國家省多少錢?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每年消耗巨資照顧吸煙、酗酒或運動不足的人;假如這些人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改用電子煙、減少攝取酒精及增加運動,將可為 NHS 節省多少開支?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商業經濟學教授 Francesco Moscone 就進行有關研究,他於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表明,這些輕微轉變,將能大大降低醫療服務成本。

高齡窮國:泰人的困頓老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泰國現為社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已有逾 1,200 萬國民超過 60 歲,佔全國人口約 18%。然而,收入低微、積蓄有限及「生果金」不足,意味著將有很多長者陷入極度貧困。與此同時,納稅人數目正日漸減少,醫療開支卻預料會增加兩倍,為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夏海安:淺淡加拿大安老服務 —— Nursing Home(下)

雖然說到 Nursing Home 的服務看似不錯,但不少 Nursing Home 的等候入住人數都多於病床數目,普通的院舍 200 多張床卻有 600 至 700 人輪候,多倫多的華人院舍更是有數千人輪候數百床位,最新的輪候中位數已是 7 個月。這個輪候時間顯示,政府仍然有空間改善安老服務的質素。

夏海安:淺談加拿大安老服務 —— Retirement Home(上)

加拿大的長期安老服務,除了有醫護人員上門護理外,還有兩大類設施,分別是 Retirement Home 和 Nursing Home,兩者從財政上和照顧上都有顯著的分別,我早前特意預約參觀了一所還未正式入伙的 Retirement Home,借此跟大家分享見聞。

退休保障制度:專制國家必行之道

打工仔退休後,自然會失去一大部分相對穩定的生計來源,很多都需要依賴個人積蓄和公私營退休金過活。退休保障制度之穩健,對普羅大眾的福祉至關重要。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家 Carl Henrik Knutsen 和 Magnus Rasmussen 就在學術期刊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撰文,嘗試驗證退休金制度與專制國家的政治穩定,存在甚麼樣的關係。

荷蘭鹿特丹市:揭示演算法的決策漏洞

荷蘭鹿特丹市每年為約 3 萬名公民提供生活津貼,當中成千上萬的個案涉嫌騙取福利。2017 年,該市政府運用機器學習來分析案例數據,從而根據申領者的年齡、性別和語言能力等評估其欺詐風險;2021 年經荷蘭審計法院下令停用。非牟利跨國偵查報道組織 Lighthouse Reports 與美國媒體 Wired,從官方取得該算法的學習數據和模型,重構測試版本,揭示當中存在種族和性別歧視,以及一些結構漏洞。

以獎學金之名:日本青年的學債噩夢

現時近半數日本大學生利用的「獎學金」制度,並非對優材生作出的無償援助,而是等同港人俗稱 Grant Loan 的「專上學生資助計劃」,借錢來讀書,工作才還款。但學費和稅率加了又加,收入水平卻未見增長,令愈來愈多大學生貸款,亦愈來愈多畢業生負債。為求早日「歸零」,省吃儉用乃是必然,結婚生子也不用想。教育改變命運,只是不知更好抑或更壞。

派錢予非永久居民?1996 年美國的福利大辯論

6 月 13 日,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領取消費券資格,容許「有條件成永久居民」者領取半額消費券,同時「有意圖永久離港者」則不合資格領取,引發網民熱烈討論。其實福利政策應否涵蓋非公民,是一個公共行政學討論已久的問題。1996 年美國亦曾進行過一場福利大辯論,當年改革大大削減非公民權利,影響深遠。

北歐國家,在行社會主義制度嗎?

北歐國家生活水平較高,有人會將之視作社會主義典範。在部分國家,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政黨或者取得一定成功,但北歐卻不是社會主義烏托邦。瑞典庫爾德裔作家、著有「斯堪的那維亞非例外主義」(Scandinavian Unexceptionalism) 的 Nima Sanandaji 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認為,儘管北歐國家部分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有再起之勢,但他們的政策實際上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中間派。

7 年過去,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執政成績如何?

印尼人口達 2.7 億,且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要治理如此複雜和多元的背景並不容易。許多人仍認為印尼是落後和混亂的發展中國家,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Kishore Mahbubani 日前就在國際媒體 Project Syndicate 撰文,力陳印尼近年在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7 年執政下,推行多項法例改革及經濟措施,印尼的經濟和營商環境已耳目一新。

Uber 化的英國精神健康服務

現代打工一族要應對堆積如山的工作,以及激烈的職場競爭,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而長達一年多的疫情,令社會長期處於不正常的狀態,亦深深影響大眾的精神健康。在英國,各界發揮創意,以各種電子平台幫助大眾走出幽暗歲月,卡迪夫都會大學的管理學家 Elizabeth Cotton 就形容,當地精神健康服務正走向「Uber 化」(Uberisation)。

在內憂外患之中,美國的貧窮率何以暴跌近半?

過去一年,美國飽受種族衝突和疫情所困擾,最近的阿富汗撤軍風波也令拜登政府遭到各界猛烈抨擊。正當中俄的「美國衰退論」炒得火熱,8 月最新的美國經濟數字卻推算,當地貧窮率在三年之間暴跌近一半,由 2018 年的 13.9%,跌到 7.7%。多間美國主流媒體和學者就分析筒中原因。

【歐洲矽谷】瑞典如何成為初創搖籃?

這邊廂政府推電子消費券,那邊廂特首就表示「慣用現金」,本港的創科發展有多進步,一目瞭然。放眼世界,有些地方則高瞻遠矚,瑞典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被喻為「歐洲矽谷」,Spotify、Skype 和 Klarna 等科技龍頭均為當地產物。業內多名行政總裁及創業投資者認為,家用電腦普及和早期投資網絡發展,令首都斯德哥爾摩得以成為初創公司的搖籃。

貧窮如何令工人生產力降低?

廣東歌有一句經典歌詞「鬼叫你窮呀頂硬上」。一方面,香港推崇「獅子山精神」,貧窮是奮發向上的動力,人可以憑雙手改變命運;另一方面,香港勞工保障制度千瘡百孔,貧富懸殊嚴重。然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 Sendhil Mullainathan 為首的研究團隊就發現,貧窮只會令工人生產力下降。

公義還是基本需要:該如何界定貧窮?

2 月 25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實現了 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壯舉」。可是有評論質疑,中國所依據每人每年收入約 3,218 人民幣的貧窮標準過低。同時,疫情打擊經濟,令貧窮成為各國的關鍵詞,就讓我們反思一個經濟學上的老問題:究竟該如何界定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