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 煲戲要在晚餐後

|共90篇|

江皓昕:The Hire——十五年後,繼續頭搖又尾擺

一輛 BMW,一個司機,付錢,約定時間內,司機總能夠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不論你是普通乘客,抑或是被警察追捕的銀行劫匪,上車前,下車後,司機都不會理會——這乍聽是洛比桑的 The Transporter,洛比桑卻曾在不止一次的訪問中指出,這意念實際上來自曾幾何時 BMW 所拍攝的一系列行銷短片 The Hire。

江皓昕:The Crown——事頭婆是香港人的鄉愁

沒想到 Netflix 今年如此大勇,出色的 Stranger things 和 Black Mirror 原來只是前戲,主菜是這部超級重磅投資,以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為題的人物傳奇—— The Crown 。個人口味本來不特別喜好這種人物歷史劇,卻見評分甚高,想試一集看看,卻一發不可收拾。初季十集看了一半,已想拿著麥高風向全香港大叫一句:「放下你手上做的所有事情,立即去看!這是全年最佳的電視劇集!」

江皓昕:Black Mirror(三)——這地球若果有樂園,會像這般嗎

眾所皆知這是一套以科技為題的劇,一邊看一邊質疑這故事一定是個騙局,某個地方必然是假的,這不可能一部只講女同性戀關係的懷舊劇。直至後半部份,女主角 Yorkie 開始穿越時空,離開了 80 年代、90 年代、來到 00 年代去找她的女伴 Kelly,譬頭第一句說:「這不是屬於你的年代。」

江皓昕:Black Mirror(二)——別看我這般,網上的我不長這樣

每一季 Black Mirror 都是驚喜,今季驚喜,大概是大家都覺得劇集水準跌了,久候多時換來眼鏡碎一地。探討的主題明明依然有趣,比許多其他劇集都走前許多了,可為何觀眾看完還是有點失落:「啊?這就完了?」最期待的畫面還沒出現就結束了。關鍵在「留白」。

江皓昕:Black Mirror(一)——關掉手機螢幕,就是一面黑鏡

看看你的手機,不亮時,不就是一面黑色的鏡子嘛?這就是 Black Mirror 的真諦——從智能科技去看這世界,一切都來得有點黑,包括倒照在手機裡的你自己。英劇「Black Mirror」第三季開鑼,離開英倫海峽,移師大西洋彼岸的 Netflix 制作,一口氣播出頭六集。更多的制作資源,更廣的創作寬度,自然是好事,唯一不慣是角色都變了美國人,故事質感明明很英,畫面和導演卻變成了很美,有點文化差異。可是別怕,功夫只是門面,內涵才是看這劇的全部意義。

江皓昕:1973 年元祖級「西部世界」,我們走不出恐怖谷

HBO 新劇「西部世界」(Westworld)技驚四座,一開播已造成哄動,大街小巷都在熱烈討論劇情,猜測每一個角色設計是否都留有一手,是主創人暗示往後劇情的伏筆。這劇有多好看大概不用再多說,要說的是,其好看程度讓我特意找回了 1973 年米高·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自編自導的元祖版 Westworld來看。今天的神劇,正是改編自 43 年前這部神片。

江皓昕:「薩利機長」——根本沒有英雄,或者人人都是英雄

薑還是老的辣。奇連伊士活年屆 86 居然還可以繼續執導筒,拍電影,還是一部規模龐大,操作繁複的災難人物傳記。電影中寫實硬朗、穩打穩紮的功架,湯漢斯折騰在災後創傷、專業操守的責問、身份尊嚴的危機——從第一秒開始,奇連伊士活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男人味,已像古龍水般飄滲在整部電影中。

江皓昕:「情迷聲色時光」——為何離別了,卻願再相隨

一個創作者的才華豈有終止的道理。武林高手飛花摘葉可殺人,用不著每天板著臉,用不著每每出劍也必定要探討一個怎麼樣的形而上奧秘。不,電影大師也要拉屎,也可以嬉皮笑臉,順手拈來一部高娛樂性作品的。對我來說,「情迷聲色時光」(Cafe Society)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江皓昕:The Night Of——司法制度帶點苦

新劇 The Night Of 翻拍 08 年的英劇 Criminal Justice ,今次找來了「龍紋身的女孩」、「舒特拉的名單」的編劇 Steven Zaillian 操盤,genre 是 Crime/Mystery/Drama,單憑開場的紐約夜景的迷幻側影,很難不想起 True Detective。看下去發現截然不同,同樣圍繞一宗殺人案件,The Night Of 卻是從被告、律師的角度出發,探討一整個美國司法程序的超級寫實作品。

江皓昕:A Man Called Ove——選擇死亡,還是努力繼續活著?

改編自瑞典作家 Fredrik Backman 的 2013 年暢銷小說的同名電影 A Man Called Ove,故事講述這樣一個老頭,在他追不上世界的節奏,準備了結自己生命去見亡妻的時候,社區裡總有一些人事,在電光火石間出現,在屋外「扣扣」敲門,一而再地把老人的死期推遲,卻無論如何,敲門的總不是死神。

江皓昕:「三人行」,未必有師(二)

不喜歡電影,仍喜歡裡面的六分鐘槍戰。杜琪峯很坦白說,他在一開始,甚至沒有角色、沒有故事、沒有劇本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場戲,而這部電影就是為著這六分鐘的高潮而拍。他都說成這樣了,作為觀眾當然也無可否認,出來的成品很好看,居然把一場槍拍成華爾滋舞會般,簡直是厲害得過份。

江皓昕:「三人行」,未必有師(一)

若要排出銀河映像作品頭十位,「三人行」該不會在內。編劇想透過三個人物帶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義,失職警察、倔強醫生、機智大賊,三人以為機關算盡,其實別人身上總有自己意想不到的長處可學。問題是,這意義未能在電影看出來,即使有,也有點勉強,尷尬更多。

江皓昕:Eye in the Sky——高空二萬尺的十二怒漢

軍法、道德、國際形勢的爭論隨時在天空上、那觸不到的大氣電波上展開——這是高空二萬尺版本的「十二怒漢」。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它的製作規模如此之小,所觸及的視野卻是如此之廣。原來只要有好劇本,即使沒成本,也能拍一部戰爭片。另帶一提,此片正是 Alan Rickman(也就是 Harry Potter 裡的石內卜)的遺作之一。好電影,送好演員的最後一程。

江皓昕:「少年滋味」——迷茫的豈止少年

伊坂幸太郎在小說「孩子們」中寫過:「這世上,沒有『孩子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看畢張經緯的「少年滋味」,突然想起這句話。伊坂的意思,是認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夢想、機遇、成長背景、困難、家庭抱負、以及日後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在成長路途上跌跌撞撞的靈魂,其實都是獨立個體,不能套以一個統稱。

江皓昕:Mr. Robot——把資本主義打個落花流水

美劇「Mr. Robot」近日發布了第二季的預告片,讓全球死忠如我再次陷入狂熱期待之中。想當初朋友力薦,我是有點拒絕的,畢竟它的名稱如此老土,乍聽以為是那些人類和機械人共存的舊式硬科幻故事。免為其難的看看,卻從頭一秒已被鉤上。主角呢喃般的獨白,風格化的畫面構圖,猜不透到底要往哪去的劇情,完全是去年「估你唔到」的神劇。

江皓昕:「闖入者」——懺悔的殺人兇手,依然是殺人兇手

文革 50 週年,找回王小帥導演在 2014 年柏林影展的參賽作品「闖入者」來看。王小帥是中國第六代的獨立導演,曾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一看這種銜頭,就知道文藝腔、長鏡頭、緩慢敘事,這種基因是少不免。歷史本身就是一條緩慢的長鏡頭。

江皓昕:「火鍋英雄」 ——看電影,其實是看重慶

中港矛盾愈趨愈激,更多態度和價值觀在短兵相接。大陸觀眾不會理解「十年」,我們也不會理解「港囧」,很多文化意義都在深玔河上 Lost in translation 了。但近期在香港上映的「火鍋英雄」算是異數,畢竟有金牌監製陳國富把關,也看得出導演深受朴贊郁的韓式暴力片、杜琪峰的港式犯罪片影響。然而,作為香港觀眾,我最大的觀感不在於電影本身,而在於畫面中的重慶。

江皓昕:「太空先鋒」——智能手機出現前,還懂得仰望星空的美好年華

The Right Stuff 讓人懷緬到俱往矣的 Space Age,美俄之間的太空競賽,把全球的焦點抓緊在那一小撮飛往宇宙的冒險家身上,The Beatles 唱著 Across the Universe、David Bowie 唱著 Space Oddity、就連香港的 Teddy Robbin 也唱著「天外人」。那一個年代,人類都把所有精力和讚嘆都用來仰望那片星空,明白人類的一切煩惱是有多麼多麼的渺小,比沙漠中的一粒沙還不如。那是何等美妙的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