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多年,本來已列為不再往來戶,可是在戲院裡看 Top Gun 時,看到「虛無」(Nope)的預告。畫面確實充滿神秘感,從預告中大概猜得出是跟不明飛行物體有關的科幻驚慄故事。於是我在想,難道這個佐敦比爾就像西方世界的姜文一樣,以一部巔峰、一部平庸,梅花間竹的方式去呈現作品?那是否意味他的單數作品較值得觀看?
黑人
|共33篇|
貓王真的是「文化挪用」?
傳記電影「貓王」(Elvis)上映,電影中來自美國南部的皮禮士利,少年時觀看黑人歌唱及舞蹈,日後糅合成極具個人風格的表演。部分聲稱皮禮士利盜竊黑人音樂、舞蹈的人,或者不會同意當中一句對白「The way you sing is God-given, so there can’t be nothing wrong with it」,不過在音樂仍有種族界限的 50 年代,卻有不少黑人音樂家欣賞貓王,貓王亦表達自己對黑人音樂(black music)及音樂家的讚賞。
【陶與戲】黑殺令:犯禁的塔倫天奴
荷里活導演兼編劇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曾兩奪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他的作品到底有甚麼難以言傳的魅力?今集「陶與戲」,陶傑和林宇就分析其票房最高的作品 —— 「黑殺令」(Django Unchained)。
陶傑:奧斯卡頒獎 VS 烏克蘭戰埸
美國奧斯卡頒獎禮,非洲裔演員韋史密夫掌摑其認為出言不遜、侮辱了他患病而脫髮的妻子的非洲裔喜劇演員頒獎嘉賓基斯洛克,兩日內成為西方影像和文字媒體的頭條,搶去烏克蘭戰爭的新聞空間。全球即刻圍觀此一超級娛樂八卦新聞。
三年後春晚再塗黑臉,在華非洲人看法轉變了
今年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除夕夜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再次出現「塗黑臉」(Blackface)表演場面,被批評是種族主義行徑。類似事件曾在 2018 年中國春晚發生,當時中國黑人生活組織 Black Livity China 聯合創辦人 Runako Celina 撰文,認為製作方只是「不在意及不關心事件背後包含的種族主義意識」。三年過去,此舉在同一舞台再度上演,Black Livity China 方面似乎也調整了看法。
【柏捷頓家族】夏洛特王后真的有非洲血統?
Netflix 新劇「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Bridgerton),根據美國作家 Julia Quinn 的暢銷小說改編而成。這齣以英國攝政時代為背景的虛構劇集,有真實歷史人物,喬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Queen Charlotte)出場。Netflix 起用黑人女演員 Golda Rosheuvel 扮演該角色,惹起爭議 —— 王后本身是否有具黑人血統?「泰晤士報」報道就形容,這是 Netflix 另一套以富有想像力的詮釋,拍成的英國歷史題材劇集。
美國大選過後:黑人示威者索償票債的時候
雖然美國總統杜林普會從司法渠道挑戰大選結果,但各大媒體已宣佈拜登、賀錦麗團隊勝出選舉,各國元首紛紛祝賀,而拜登亦已開展過渡工作。拜登能夠贏得選舉,關鍵之一是黑人選民的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今年席捲全國,其中一個領袖庫拉斯(Patrisse Cullors)就高調放話,要求拜登回報她們的選票。
李衍蒨:開始尋冤旅程的塔爾薩種族屠殺
約 100 年前,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發生了一次種族屠殺。此事由一名黑人被誤指於市中心攻擊一名白人女士所引起,後來演變成白人攻擊非裔美國人社區、居民及企業的暴力事件。雖然是次屠殺未有造成國際間的廣泛討論,但當中的傷亡都異常大,更有多名喪生者仍未被尋回。終於,事件於近期有突破性的新進展。
方俊傑:逆權庄家 —— 就勇往直前吧
兩個生意佬,本來沒有甚麼鴻圖大計,要幹出甚麼驚天動地偉大事情,只不過看見不公義的地方,看不順眼,做了一些自覺應份要做的小事,洗濕個頭後,不能後退,只好繼續堅持,隨時代演變,結果燒出熊熊大火,牽一髮動全身,改變世界。
江皓昕:顫.役.前 —— 談不上種族歧視
「顫.役.前」因為要滿足它的核心詭計,聲東撃西地包上了一層嚴肅的花紙,讓觀眾誤會這是一個「認真 mode」的種族故事。然而,觀眾一認真了,缺乏實際文化內涵的故事就輸了。
俄羅斯種族主義,源於無知?
有「現代俄羅斯文學奠基者」之稱的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擁有非洲黑人血統。其黑人外曾祖父 Ibrahim Petrovitch Gannibal,自小從非洲遭綁架至俄國,其後成為彼得大帝的教子兼俄國將軍。直至上世紀大部分時間,俄羅斯仍以普希金與非洲的淵源為榮。然而,有色人種在今天的俄羅斯,受到的待遇似乎相去甚遠。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訪問幾名在俄國生活的黑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裡,總有受到歧視的時候。
Gloria Chung:清算美國飲食媒體 —— Cancel culture 是答案?
「唓,講下啫,唔洗死呀?」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網絡言論而負責,很多生命卻因此改變。
黑豹黨:當黑人民族主義遇上毛澤東主義
美國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 之死所引發的示威,令更多人認識到當地黑人的遭遇。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源遠流長,自 60 年代起亦經歷多次暴動。社運人士就經常引用馬丁路德金的公民抗命主張,但其實整場民權運動有不同的派系,在 60 到 80 年代就有「黑豹黨」,鼓吹武力,崇拜毛澤東,並推崇黑人至上主義。
唐明:BLM 是怎樣的一潭政治渾水?
公民權受到保障,民意的冤屈和不平,都可以訴諸正當途徑,譬如示威,譬如司法,譬如選舉和政治改革,幾百年下來,民意已有充分的代表,政府權力有非常充分的監督,香港有嗎?香港有六成人給林鄭評 0 分,但她也不會下台,這樣的事情,會在英國、美國發生嗎?
【也是命】非洲人在中國,受到平等待遇了嗎?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 遭警察壓頸制服期間死亡,至今演變成全國反警暴及種族歧視示威浪潮。中國「環球時報」如獲至寶,以「George Floyd 謀殺案暴露美國腐朽的種族主義」為題報道事件。然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近日的報道指,中國多年來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問題,亦不容忽視。
致在華非洲人:息事寧人才是常識吧
本月,在中國廣州生活的非洲黑人聲稱受中國人歧視,在民間層面,遭房東趕走、酒店餐廳拒絕接待;到被警察監視、驅趕甚至沒收護照。同月 10 日,尼日利亞眾議院議長 Femi Gbajabiamila 就事件召見中國駐當地大使周平劍,讓人以為非洲領袖們為一眾僑民挺身而出。但非政府組織 Appreciate Africa Network 創辦人 Samantha Sibanda 坦言,對非洲領袖們其後退縮感到失望。
方俊傑:「白手起家:沃克夫人的致富傳奇」—— 短小未必精悍
有些題材,例如「紙房子」,一定要用極快節奏掩蓋情節不合理;有些題材,例如「阿信的故事」,是要倚賴仔細的角色描述,讓觀眾代入,才有意思。「白手起家」明顯是後者,偏偏用了前者的篇幅。
南非種族隔離時代:抵制行動打破「白色經濟圈」
自 1948 年「種族隔離法」生效,南非黑人遭受的制度歧視壓迫不斷。1983 年白人政府「讓步」,籌組三院制議會,被同年成立的南非民主統一戰線(UDF)批評是白人政府分而治之的扭曲讓步。1985 年,UDF 協調以杯葛方式,抵制白人以及跟種族隔離政權合作的黑人所擁有的商店,要求讓南非黑人享有完全公民權。
罪惡之都:小孩在槍口下的生活方式
自今年 4 月起,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St. Louis)連續發生 13 宗槍殺案,受害者全是黑人小孩,年齡介乎 2 至 16 歲。槍火陰霾不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導致人心惶惶、驚恐不斷。夏天過去了,區內小孩被迫「成長」,他們的生活方式到底如何改變?英國「衛報」為此作出專訪報道。